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集解卷十六
唐李鼎祚撰
易曰: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侯果曰:复初九爻辞。殆,近也。庶,冀也。此明知微之难,则知微者唯圣人耳。颜子亚圣,但冀近于知微而未得也。在微则昧,理彰而悟,失在未形,故「有不善」。知则速改,故「无大过」。天地𬘡缊,万物化醇。
虞翻曰:谓泰上也。先说否,否反成泰,故不说泰。天地交,万物通,故「化醇」。○孔颖达曰:以前章利用安身以崇德也。安身之道在于得一。若己能得一,则可以安身,故此章明得一之事也。𬘡缊,气附著之义。言天地无心,自然得一。唯二气氤氲,共相和会,感应变化,而有精醇之生,万物自化。若天地有心为一,则不能使万物化醇者也。男女搆精,万物化生。
虞翻曰:谓泰初之上成损,良为男,兑为女,故「男女搆精」。乾为精。损反成益,万物出震,故「万物化生」也。○干宝曰:男女犹阴阳也,故「万物化生」。不言阴阳而言男女者,以指释损卦六三之辞,主于人事也。
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侯果曰:损六三爻辞也。象云「一人行,三则疑」,是众不如寡,三不及一。此明物情相感,当上法𬘡缊化醇致一之道,则无患累者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
虞翻曰:谓反损成益。君子,益初也。坤为安身,震为后动。○崔憬曰:君子将动有所为,必自揣安危之理在于己身,然后动也。易其心而后语,
虞翻曰:乾为易,益初体复心。震为后语。○崔憬曰:君子恕己及物。若于事,心虽不可出语,必和易其心而后言。定其交而后求,
虞翻曰:震专为定、为后。交,谓刚柔始交。艮为求也。○崔憬曰:先定其交,知其才行,若好施与吝,然后可以事求之。
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虞翻曰:谓否上之初。损上益下,其道大光。自上下下,民说无疆,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
虞翻曰:谓否上九。高而无位,故「危」。坤民否闭,故「弗与也」。
惧以语,则民不应也。
虞翻曰:否上穷灾,故「惧」。来下之初成益,故「民不应」。坤为民,震为应也。
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
虞翻曰:上来之初,故「交」。坤民否闭,故「不与」。震为交。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虞翻曰:上下之初,否消灭乾,则体剥伤。臣弑君,子弑父,故「伤之至矣」。
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侯果曰:益上九爻辞也。此明先安身易心,则群善自应。若危动惧语,则物所不与,故「凶」也。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
荀爽曰:阴阳相易,出于乾坤,故曰「门」。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荀爽曰:阳物,天;阴物,地也。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虞翻曰:合德谓天地杂,保大和,日月战。乾刚以体天,坤柔以体地也。以体天地之撰,
九家易曰:撰,数也。万物形体,皆受天地之数也。谓九,天数;六,地数也。刚柔得以为体矣。以通神明之德。
九家易曰:隐藏谓之神,著见谓之明。阴阳交通,乃谓之德。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
九家易曰:阴阳杂也。名谓卦名。阴阳虽错,而卦象各有次序,不相逾越。
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耶?
虞翻曰:稽,考也。三称盛德,上称末世。乾终上九,动则入坤,坤弑其君父,故为乱世。阳出复震,入坤出坤,故「衰世之意耶」。○侯果曰:于,嗟也。稽,考也。易象考其事类,但以吉凶得失为主,则非淳古之时也,故云「衰世之意」耳。言耶,示疑,不欲切指也。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
虞翻曰:神以知来,智以藏往。微者显之,谓从复成乾,是察来也。阐者幽之,谓从姤之坤,是彰往也。阳息出初,故「开而当名」。辩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干宝曰:辩物,类也。正言,言正义也。断辞,断吉凶也。如此,则备于经矣。其称名也小,
虞翻曰:谓乾坤与六子,俱名八卦而小成,故「小」。复,小而辩于物者矣。其取类也大。
虞翻曰:谓乾阳也。为天、为父,触类而长之,故「大」也。其旨远,其辞文。
虞翻曰:远谓乾,文谓坤也。
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
虞翻曰:曲,屈。肆,直也。阳曲初震为言,故「其言曲而中」。坤为事,隐未见,故「肆而隐」也。
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虞翻曰:二谓乾与坤也。坤为民,乾为行。行得则乾报以吉,行失则坤报以凶也。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
虞翻曰:兴易者,谓庖牺也。文王书经,系庖牺于乾五。乾为古,五在乾中,故「兴于中古」。繋以黄帝、尧、舜为后世圣人,庖牺为中古,则庖牺以前为上古。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虞翻曰:谓忧患。百姓未知兴利远害,不行礼义,茹毛饮血,衣食不足。庖牺则天八卦,通为六十四,以德化之,吉凶与民同患,故「有忧患」。是故履,德之基也。
虞翻曰:乾为德,履与谦旁通,坤柔履刚,故「德之基」。坤为基。○侯果曰:履,礼。蹈礼不倦,「德之基也」。自下九卦,是复道之最,故特言矣。谦,德之柄也。
虞翻曰:坤为柄。柄,本也。凡言德,皆阳爻也。○干宝曰:柄所以持物,谦所以持礼者也。复,德之本也。虞翻曰:复初,乾之元,故「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
虞翻曰:立不易方,守德之坚固。损,德之修也。
荀爽曰:惩忿窒欲,所以修德。益,德之裕也。
荀爽曰: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德之优裕也。困,德之辩也。郑玄曰:辩,别也。遭困之时,君子固穷,小人穷则滥,德于是别也。井,德之地也。
姚信曰:井养而不穷,德居地也。巽,德之制也。
虞翻曰:巽风为号令,所以制下,故曰「德之制也」。○孔颖达曰:此上九卦,各以德为用也。履,和而至。虞翻曰:谦与履通。谦坤柔和,故「履和而至」。礼之用,和为贵者也。谦,尊而光。
荀爽曰:
自上下下,其道大光也。复小而辩于物。
虞翻曰:阳始见,故「小」。乾阳物,坤阴物,以乾居坤,故称别物。恒,杂而不厌。荀爽曰:夫妇虽错居,不厌之道也。损,先难而后易。
虞翻曰:损初之上,失正,故「先难」。终反成益,得位于初,故「后易」。易其心而后语。益,长裕而不设。
虞翻曰:谓天施地生,其益无方。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故「不设」也。困穷而通。虞翻曰:阳穷否上,变之坤二成坎,坎为通,故「困穷而通」也。井,居其所而迁。
韩康伯曰:改邑不改井,井所居不移,而能迁其施也。巽称而隐。
崔憬曰:言巽申命行事,是称扬也。阴助德化,是微隐也。自此已下,明九卦德之体者也。履以和行。虞翻曰:礼之用,和为贵。谦震为行,故「以和行」也。谦以制礼。
虞翻曰:阴称礼。谦三以一阳制五阴,万民服,故「以制礼」也。复以自知。
虞翻曰:有不善,未尝不知,故「自知」也。恒以一德。
虞翻曰:恒德之固,立不易方,从一而终,故「一德」者也。损以远害。
虞翻曰:坤为害,泰以初止坤上,故「远害」。乾为远。益以兴利。
荀爽曰:
天施地生,其益无方,故「兴利」也。困以寡怨。
虞翻曰:坤为怨。不弑父与君,乾来上拆坤二,故「寡怨」。坎水性通,故「不怨」也。井以辩义。虞翻曰:坤为义,以乾别坤,故「辩义」也。巽以行权。
九家易曰:巽象号令,又为近利,人君政教进退,释利而为权也。春秋传曰: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此所以说九卦者,圣人履忧济民之所急行也。故先陈其德,中言其性,后叙其用,以详之也。西伯劳谦,殷纣骄暴,臣子之礼有常,故创易道以辅济君父者也。然其意义广远幽微,孔子指撮,解此九卦之德,合三复之道,明西伯之于纣,不失上下。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
侯果曰:居则观象,动则玩占,故「不可远」也。为道也屡迁。
虞翻曰:迁,徙也。日月周流,上下无常,故「屡迁」也。
变动不居,周流六虚。
虞翻曰:变,易。动,行。六虚,六位也。日月周流,终则复始,故「周流六虚」。为甲子之旬,辰为虚,坎戊为月,离己为日,入在中宫,其处空虚,故称「六虚」。五甲如次者也。
上下无常,刚柔相易,
虞翻曰: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在天称上,入地为下,故「上下无常」也。
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虞翻曰:典要,道也。上下无常,故「不可为典要」。适乾为昼,适坤为夜。○侯果曰:谓六爻刚柔相易,远近恒唯变所适,非有典要。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
虞翻曰:出乾为外,入坤为内。日行一度,故「出入以度」。出阳知生,入阴惧死,「使知惧」也。○韩康伯曰:明出入之度,使物知外内之戒也。出入犹行藏,外内犹隐显。遁以远时为吉,丰以幽隐致凶,渐以高显为美,明夷以处昧利贞,此外内之戒也。又明于忧患与故。
虞翻曰:「神以知来」,故「明忧患」。「智以藏往」,故「知事故」。
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虞翻曰:临,见也。言阴阳施行,以生万物,无有师保生成之者。万物出生,皆如父母。孔子曰:父母之道天地。乾为父,坤为母。○干宝曰:言易道以戒惧为本,所谓「惧以终始,归无咎也」。外谓大夫之从王事,则夕惕若厉;内谓妇人之居室,则无攸遂也。虽无师保切磋之训,其心敬戒,常如父母之临己者也。初率其辞而揆其方,
虞翻曰:初,始下也。率,正也。谓修辞立诚。方谓坤也。以乾通坤,故「初帅其辞而揆其方」。○侯果曰:率,修。方,道也。言修易初首之辞,而度其终末之道,尽有典常,非虚设也。
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虞翻曰:其出入以度,故「有典常」。苟,诚也。其人,谓乾,为贤人。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言而信,谓之德行,故「不虚行」也。○崔憬曰:言易道深远,若非其圣人,则不能明其道。故知易道不虚而自行,必文王然后能弘也。易之为书也,
干宝曰:重发易者,别殊旨也。
原始要终,以为质也。
虞翻曰:质,本也。以乾原始,以坤要终,谓原始反终,以知死生之说。○崔憬曰:质,体也。言易之书原穷其事之初,若「初九潜龙勿用」,是「原始」也。又要会其事之末,若「上九亢龙有悔」,是「要终」也。易原始潜龙之勿用,要终亢龙之有悔,复相明以为体也。诸卦亦然,若大畜而后通之类是也。
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虞翻曰:阴阳错居称「杂」。时阳则阳,时阴则阴,故「唯其时物」。乾,阳物。坤,阴物。○干宝曰:一卦六爻,则皆杂有八卦之气,若初九为震爻,九二为坎爻也。或若见辰戌言艮,巳亥言兑也;或若以甲壬名乾,以乙癸名坤也。或若以午位名离,以子位名坎。或若德来为恶物,王相为兴,休废为衰。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侯果曰:本末,初上也。初则事微,故「难知」。上则事彰,故「易知」。
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干宝曰:初拟议之,故「难知」。卒终成之,故「易知」。本末势然也。○侯果曰:失在初微,犹可拟议而之福。祸在卒成,事之终极,非拟议所及,故曰「卒成之终」。假如乾之九三,噬嗑初九,犹可拟议而之善。至上九,则凶灾不移。是事之卒成之终,极凶不变也。
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虞翻曰:「撰德」谓乾。辩,别也。是谓阳,非谓阴也。中,正。乾六爻,二四、上非正;坤六爻,初三五非正,故「杂物」。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故「非其中,则爻辞不备」。道有变动,故曰「爻」也。○崔憬曰:上既具论初上二爻,次又以明其四爻也。言中四爻,杂合所主之事,撰集所陈之德,能辩其是非,备在卦中四爻也。
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
虞翻曰:谓知存知亡,要终者也。居乾吉则存,居坤凶则亡,故曰「居可知矣」。○崔憬曰:噫,叹声也。言中四爻,亦能要定卦中存亡吉凶之事,居然可知矣。孔疏扶王弼义,以此中爻为二五之爻,居中无偏,能统一卦之义,事必不然矣。何则?上文云
「六爻相杂,唯其时物」,言虽错杂,而各独会于时,独主于物,岂可以二五之爻,而兼其杂物撰德,是非存亡吉凶之事乎?且二五之撰德与是,要存与吉则可矣。若主物与非,要亡与凶,则非其所象,故知其不可也。且上论初上二爻,则此中总言四爻矣。下论二四三五,则是重述其功位者也。
智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韩康伯曰:夫彖举立象之统,论中爻之义,约以存博,简以兼众,杂物撰德,而一以贯之者也。形之所宗者道,众之所归者一。其事弥繁,则愈滞乎有。其理弥约,则转近乎道。彖之为义,存乎一也。一之为用,同乎道矣。形而上者,可以观道,过乎半之益,不亦宜乎?二与四同功,
韩康伯曰:同阴功也。○崔憬曰:此重释中四爻功位所宜也。二主士、大夫位,佐于一国;四主三孤、三公、牧伯之位,佐于天子,皆同有助理之功也。而异位。
韩康伯曰:有外内也。○崔憬曰:二,士、大夫位卑;四,孤、公、牧,位尊,故有异也。
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
韩康伯曰:二处中和,故「多誉」也。四近于君,故「多惧」也。
柔之为道,不利远者。
崔憬曰:此言二、四皆阴位。阴之为道,近比承阳,故「不利远」矣。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崔憬曰:言二是阴远阳,虽则不利,其要或有无咎者,以二柔居中,异于四也。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
韩康伯曰:有贵贱也。○崔憬曰:三,诸侯之位;五,天子之位。同有理人之功,而君臣之位异者也。
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
崔憬曰:三处下卦之极,居上卦之下,为一国之君,有威权之重,而上承天子,若无含章之美,则必致凶。五既居中不偏,贵乘天位,以道济物,广被寰中,故「多功」也。其柔危,其刚胜耶?
侯果曰:三、五阳位,阴柔处之,则多凶危;刚正居之,则胜其任。言「耶」者,不定之辞也。或有柔居而吉者,得其时也;刚居而凶,私其应也。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荀爽曰:以阴易阳谓之「广」,以阳易阴谓之「大」。易与天地准,固悉备也。
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崔憬曰:言易之为书明三才,广无不被,大无不包,悉备有万物之象者也。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三才之道也。
崔憬曰:言重卦六爻,亦兼天地人道。两爻为一才,六爻为三才,则是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即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
陆绩曰:天道有昼夜、日月之变,地道有刚柔、燥湿之变,人道有行止、动静、吉凶、善恶之变。圣人设爻以效三者之变动,故谓之「爻」者也。爻有等,故曰物。
干宝曰:等,群也。爻中之义,群物交集。五星四气,六亲九族,福德刑杀,众形万类,皆来发于爻,故总谓之「物」也。象「颐中有物曰噬嗑」,是其义也。物相杂,故曰文。
虞翻曰:乾阳物。坤阴物。纯乾纯坤之时,未有文章。阳物入坤,阴物入乾,更相杂成六十四卦,乃有文章,故曰
「文」。
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干宝曰:其辞为文也。动作云为,必考其事,令与爻义相称也。事不称义,虽有吉凶,则非今日之吉凶。故「元亨利贞」,而穆姜以死;黄裳元吉,南蒯以败,是所谓「文不当」也。故于经,则有君子吉,小人否;于占,则王相之气,君子以迁官,小人以遇罪也。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
虞翻曰:谓文王书易六爻之辞也。末世,乾上。盛德,乾三也。文王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以服事殷,周德其可谓至德矣,故「周之盛德」。纣穷否上,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终以焚死,故「殷之末世」也。而马、荀、郑君从俗,以文王为中古,失之远矣。是故其辞危,
虞翻曰:危谓乾三。夕惕若厉,故「辞危」也。危者使平,
陆绩曰:文王在纣世,有危亡之患,故于易辞,多趋危亡。本自免济,建成王业,故易爻辞危者使平,以象其事。否卦九五「其亡系于包桑」之属是也。易者使倾。
陆绩曰:易,平易也。纣安其位,自谓平易,而反倾覆,故易爻辞「易者使倾」,以象其事。明夷上六「初登于天,后入于地」之属是也。
其道甚大,百物不废。
虞翻曰:大谓乾道。乾三爻三十六物,故「百物不废」。略其奇八,与大衍之五十同义。
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虞翻曰:乾称易道。终日乾乾,故「无咎」。危者使平,易者使倾,恶盈福谦,故「易之道」者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
虞翻曰:险谓坎也。谓乾二、五之坤,成坎离,日月丽天,天险不可升,故「知险者」也。
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虞翻曰:阻,险阻也。谓坤二、五之乾,艮为山陵,坎为水,巽高兑下,地险山川邱陵,故「以知险」也。能悦诸心,
虞翻曰:乾五之坤,坎为心,兑为说,故「能说诸心」。谓说诸心,物之有心者也。能研诸侯之虑,
虞翻曰:坎为心虑,乾初之坤为震,震为诸侯,故「能研诸侯之虑」。
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虞翻曰:谓乾二、五之坤,成离日坎月,则八卦象具。八卦定吉凶,故能「定天下之吉凶」。亹亹者,谓莫善蓍龟也。○荀爽曰:亹亹者,阴阳之微,可成可败也。顺时者成,逆时者败也。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
虞翻曰:祥,几祥也,吉之先见者也。阳出,变化云为,吉事为祥,谓复初乾元者也。
象事知器,占事知来。
虞翻曰:「象事」谓坤,坤为器。乾五之坤成象,故「象事知器」也。「占事」谓乾以知来,乾五动成离,则玩其占,故「知来」。○侯果曰:易之云为,唯变所适。为善则吉事必应,观象则用器可为,求吉则未形可睹者也。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
虞翻曰:天尊五,地卑二,故「设位」。乾为圣人。成能,谓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故「成能」也。○崔憬曰:言易拟天地,设乾坤二位,以明重卦之义,所以成圣人伏羲、文王之能事者也。人谋鬼神,百姓与能。
虞翻曰:乾为人,坤为鬼。乾二五之坤,坎为谋,乾为百,坤为姓,故「人谋鬼谋,百姓与能」。○朱仰之曰:人谋,谋及卿士。鬼谋,谋及卜筮也。又谋及庶民,故曰「百姓与能」也。八卦以象告,
虞翻曰:在天成象,乾二五之坤,则八卦象成。兑口震言,故「以象告」也。爻彖以情言,
崔憬曰:伏羲始画八卦,因而重之,以备万物而告于人也。「爻」谓爻下辞,「彖」谓卦下辞,皆是圣人之情,见乎系辞,而假爻彖以言,故曰「爻彖以情言」。
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虞翻曰:乾二之坤成坎,坤五之乾成离,故「刚柔杂居」。艮为居。离有巽兑,坎有震艮,八卦体备,故「吉凶可见」也。○崔憬曰:言文王以六爻刚柔相推,而物杂居,得理则吉,失理则凶,故「吉凶可见」也。变动以利言,
虞翻曰:乾变之坤成震,震为言,故「变动以利言」也。吉凶以情迁。
虞翻曰:乾吉坤凶,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故「以情迁」。
是以爱恶相攻而吉凶生,
虞翻曰:攻,摩也。乾为爱,坤为恶。谓刚柔相摩,以爱攻恶生吉,以恶攻爱生凶,故「吉凶生」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
虞翻曰:远,阳,谓乾;近,阴,谓坤。阳取阴生悔,阴取阳生吝。悔吝,言小疵。○崔憬曰:远,谓应与不应;近,谓比与不比。或取远应而舍近比,或取近比而舍远应,由此远近相取,所以生悔吝于系辞矣。
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虞翻曰:情,阳;伪,阴也。情感伪生利,伪感情生害。乾为利,坤为害。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
韩康伯曰:近,况比爻也。易之情,刚柔相摩,变动相逼者也。近而不相得,必有乖违之患也。或有相违而无患者,得其应也。相须而偕凶,乖于时也。随事以考之,义可见矣。或害之,悔且吝。
荀爽曰:谓屯六三往吝之属也。○虞翻曰:坤为害。以阴居阳,以阳居阴,为悔且吝也。将叛者其辞惭,
虞翻曰:坎人之辞也。近而不得,故「叛」。坎为隐伏,将叛。坎为心,故「惭」也。○侯果曰:凡心不相得,将怀叛逆者,辞必惭恧。中心疑者其辞枝,
荀爽曰:或从王事,无成之属也。○虞翻曰:离人之辞也。火性枝分,故枝疑也。○侯果曰:中心疑二,则失得无从,故枝分不一也。吉人之辞寡,
虞翻曰:艮人之辞也。躁人之辞多。
荀爽曰:谓睽上九之属也。○虞翻曰:震人之辞也。震为决躁,恐惧虩虩,笑言哑哑,故多辞。○侯果曰:躁人烦急,故「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
荀爽曰:游逸之属也。○虞翻曰:兑人之辞也。兑为口舌诬乾,乾为善人也。○崔憬曰:妄称有善,故自叙其美,而辞必浮游不实。失其守者其辞屈。
荀爽曰:谓泰上六城复于隍之属也。○侯果曰:失守则沮辱而不申,故「其辞屈」也。爻有此象,故占辞亦从矣。○虞翻曰:巽人之辞也。巽诘诎,阳在初守巽,初阳入伏阴下,故「其辞诎」。此六子也,离上坎下,震起艮止,兑见巽伏。上经终坎、离,则下经终既济、未济;上系终乾、坤,则下系终六子,此易之大义者也。周易集解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