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集解卷十四
唐李鼎祚撰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干宝曰:衍,合也。○崔憬曰:案说卦云: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
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既言蓍数,则是说大衍之数也。明倚数之法,当参天两地。参天者,谓从三始,顺数而至五七九,不取于一也。两地者,谓从二起,逆数而至十八六,不取于四也。此因天地致上以配八卦而取其数也。艮为少阳,其数三;坎为中阳,其数五;震为长阳,其数七;乾为老阳,其数九;兑为少阴,其数二;离为中阴,其数十;巽为长阴,其数八;坤为老阴,其数六。八卦之数总有五十,故云「大衍之数五十」也。不取天数一、地数四者,此数八卦之外,大衍所不管也。「其用四十有九」者,法长阳七七之数也。六十四卦既法长阴八八之数,故四十九蓍则法长阳七七之数焉。蓍圆而神象天,卦方而智象地,阴阳之别也。舍一不用者,以象太极虚而不用也。且天地各得其数,以守其位,故太一亦为一数而守其位也。王辅嗣云: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即易之太极也。四十有九,数之极者,但言所赖五十,不释其所从来,则是亿度而言,非有实据。其一不用,将为法象太极,理纵可通,以为非数而成,义则未允。何则?不可以有对无,五称五十也。孔疏释「赖五十」,以为万物之策,凡有万一千五百二十,其用此策,大推演天地之数,唯用五十策也。又释「其用四十九」,则有其一不用以为策,申其所揲蓍者唯四十有九,其一不用,以其虚无,非所用也,故不数矣。又引顾欢同王弼所说,而顾欢云:「立此五十数以数神,神虽非数而著,故虚其一数,以明不可言之义也。」○案,崔氏探玄,病诸先达,及乎自料,未免小疵。既将八卦阴阳以配五十之数,余其天一地四,无所禀承,而云「八卦之外,在衍之所不管」者,斯乃谈何容易哉!且圣人之言,连环可解,约文申义,须穷指归。即此章云:天数五,地数
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
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是结大衍之前义也。既云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即将五合之数配属五行也,故云
「大衍之数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者,更减一以并五,备设六爻之位,蓍卦两兼,终极天地五十五之数也。自然穷理尽性,神妙无方,藏往知来,以前民用,斯之谓矣。分而为二以象两,
崔憬曰:四十九数合而未分,是象太极也。今分而为二,以象两仪矣。挂一以象三,
孔颖达曰:就两仪之中,分挂其一于最小指间,而配两仪,以象三才。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崔憬曰:分揲其蓍,皆以四为数,一策一时,故「四策以象四时」也。归奇于扐以象闰,
虞翻曰:奇所挂一策,扐,所揲之余,不一则二,不三则四也。取奇以归扐,扐并合挂左手之小指为一扐,则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故「归奇于扐以象闰」者也。
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虞翻曰:谓已一扐,复分挂如初揲之,归奇于初扐,并挂左手次小指间为再扐,则「再闰」也。又分扐揲之如初,而挂左手第三指间,成一变,则布挂之一爻谓己。二扐又加一为三,并重合前二扐为五岁,故
「五岁再闰」。再扐而后挂,此参伍以变。据此为三扐,不言三闰者,闰岁余十日,五岁闰六十日尽矣。后扐闰余分,不得言三扐二闰,故从言「再扐而后挂」者也。天数五,地数五,虞翻曰:天数五,谓一、三、五、七、九;地数五,谓二、四、六、八、十也。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虞翻曰:五位谓五行之位。甲乾、乙坤,相得合木,谓「天地定位」也。丙艮、丁兑,相得合火,「山泽通气」也。戊坎、己离,相得合土,「水火相逮」也。庚震、辛巽,相得合金,「雷风相薄」也。天壬、地癸,相得合水,言阴阳相薄而战于乾,故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或以一六合水,二七合木,三八合火,四九合金,五十合土也。天数二十有五,
虞翻曰:一、三、五、七、九,故「二十五」也。地数三十。
虞翻曰:二、四、六、八、十,故「三十」也。
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虞翻曰:天二十五,地三十,故「五十有五」。天地数见于此,故大衍之数略其奇五而言「五十」也。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荀爽曰:在天为变,在地为化;在地为鬼,在天为神。○姚信曰:此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分为爻者,故能成就乾坤之变化,能知鬼神之所为也。○侯果曰:夫通变化,行鬼神,莫近于数。故老𣆀谓子曰:汝何求道?对曰「吾求诸数」。明数之妙,通于鬼神矣。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
荀爽曰:阳爻之策三十有六,乾六爻皆阳,三六一百八十,六六三十六,合二百一十有六也。阳爻九,合四时,四九三十六,是其义也。
坤之策,百四十有四,
荀爽曰:阴爻之策二十有四,坤六爻皆阴,二六一百二十,四六二十四,合一百四十有四也。阴爻六,合二十四气,四六二百四十也。
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陆绩曰:日月十二交会,积三百五十四日有奇为一会。今云「三百六十当期」,则入十三月六日也。十三月为一期,故云「当期之日」也。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侯果曰:二篇谓上、下经也。共六十四卦,合三百八十四爻,阴阳各半。则阳爻一百九十二,每爻三十六策,合六千九百一十二策。阴爻亦一百九十二,每爻二十四策,合四千六百八策。则二篇之策,合万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
荀爽曰:营者,谓七、八、九、六也。○陆绩曰:分而为二以象两,一营也;「挂一以象三」,二营也;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三营也;「归奇于扐以象闰」,四营也。谓四度营为,方成易之一爻者也。十有八变而成卦,
荀爽曰:二揲策,挂左手一指间,三指间满而成一爻。又六爻,三六十八,故「十有八变而成卦」也。八卦而小成,
侯果曰:谓三画成天、地、雷、风、日月、山泽之象。此八卦未尽万物情理,故曰「小成」也。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虞翻曰:引谓庖牺引信三才,兼而两之以六画。触,动也。谓六画以成六十四卦,故
「引而信之,触类而长之」。其取类也大,则发挥刚柔而生爻也。天下之能事毕矣。虞翻曰:谓乾以简能,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故「能事毕」。显道神德行,
虞翻曰:显道神德行,乾二五之坤,成离日坎月。日月在天,运行照物,故「显道神德行」。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于德行者也。
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九家易曰:阳往为酬,阴来为酢。阴阳相配,谓之「祐神」也。孔子言大衍以下,至于「能事毕矣」,此足以显明易道,又神易德行,可与经义相斟酌也。故喻以宾主酬酢之礼,所以助前圣发见其神秘矣。礼饮酒,主人酌宾为献,宾酌主人为酢,主人饮之又酌宾为酬也。先举为酢,答报为酬。酬取其报,以象阳唱阴和,变化相配,是助天地明其鬼神者也。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虞翻曰:在阳称变,乾五之坤。在阴称化,坤二之乾。阴阳不测之谓神。知变化之道者,故「知神之所为」。诸儒皆上子曰为章首,而荀、马又从之,甚非者矣。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崔憬曰:圣人德合天地,智周万物,故能用此易道。大略有四,谓尚辞、尚变、尚象、尚占也。以言者尚其辞,
虞翻曰:圣人之情见于辞,系辞焉以尽辞也。以动者尚其变,陆绩曰:变谓爻之变化,当议之而后动矣。以制器者尚其象,
荀爽曰:结绳为网罟,盖取诸离,此类是也。以卜筮者尚其占。
虞翻曰:乾为蓍,蓍称筮。离为龟,龟称卜。动则玩其占,故「尚其占者」也。
是故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
虞翻曰:有为谓建侯,「有行」谓行师也。乾二五之坤成震,有师象。震为行、为言、问,故「有为、有行」。凡应九筮之法则筮之。谓问于蓍龟,以言其吉凶。爻象动内,吉凶见外。蓍德圆神,卦德方智,故史拟神智,以断吉凶也。其受命也如响,
虞翻曰:言神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不言善应。乾二五之坤成震巽,巽为命,震为响,故「受命」。同声相应,故「如响」也。
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虞翻曰:远谓天,近谓地。阴谓幽,深谓阳。来物谓乾坤。神以知来,感而遂通,谓幽赞神明而生蓍也。
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至精谓乾纯粹精也。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虞翻曰:逆上称错。综,理也。谓五岁再闰,再扐而后挂,以成一爻之变,而倚六画之数。卦从下升,故「错综其数」,则三天两地,而倚数者也。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
虞翻曰:变而通之,观变阴阳,始立卦。乾坤相亲,故「成天地之文」。物相杂,故曰「文」。
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虞翻曰:数,六画之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故定天下吉凶之象也。
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虞翻曰:谓参伍以变,故能「成六爻之义」。六爻之义,易以贡也。易无思也,无为也,
虞翻曰:天下何思何虑,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故无所为。谓其静也专。寂然不动,
虞翻曰:谓隐藏坤初,机息矣。专,故不动者也。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虞翻曰:感,动也。以阳变阴,通天下之故,谓发挥刚柔而生爻者也。
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虞翻曰:至神谓易隐初入微,知几其神乎?○韩康伯曰:非忘象者则无以制象,非遗数者则无以极数。至精者无筹策而不可乱,至变者体一而无不周,至神者寂然而无不应。斯盖功用之母,象数所由立。故曰非至精、至变、至神,则不能与于此也。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荀爽曰:谓伏羲画卦,穷极易幽深。文王系辞,研尽易几微者也。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
虞翻曰:深谓幽赞神明,
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故「通天下之志」,谓蓍也。
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虞翻曰:务,事也。谓易研几开物,故「成天下之务」,谓卦者也。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虞翻曰:神谓易也。谓日月斗在天,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从天西转,故「不疾而速」。星寂然不动,随天右周,感而遂通,故「不行而至」者也。
子曰: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侯果曰:言易唯深唯神,蕴此四道,因圣人以章,故曰「圣人之道」矣。天一,水甲,地二,火乙。天三,木丙,地四,金丁。天五,土戊。地六,水己。天七,火庚,地八,木辛。天九,金壬,地十,
土癸。○此则大衍之数五十有五,蓍龟所从生。圣人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此上虞翻义也。
子曰:夫易何为而作也?
虞翻曰:夫易何为取天地之数也?夫易开物成务,
陆绩曰:开物谓庖牺引伸八卦,重以为六十四,触长爻策,至于万一千五百二十,以当万物之数,故曰「开物」。圣人观象而制网罟耒耜之属,以成天下之务,故曰「成务」也。
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虞翻曰:以阳辟坤,谓之「开物」。以阴翕乾,谓之「成务」。冒,触也。触类而长之如此也。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
九家易曰:凡言「是故」者,承上之辞也。谓以动者尚其变,变而通之,以通天下之志也。以定天下之业,
九家易曰:谓以制器者尚其象也。凡事业之未立,以易道决之,故言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九家易曰:谓卜筮者尚其占也。占事知来,故「定天下之疑」。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智。崔憬曰:蓍之数,七七四十九,象阳圆。其为用也,变通不定,因之以知来物,
是「蓍之德圆而神」也。卦之数,八八六十四,象阴方。其为用也,爻位有分,因之以藏往知事,是「卦之德方以知」也。六爻之义易以贡。
韩康伯曰:贡,告也。六爻之变易,以告吉凶也。圣人以此洗心,
韩康伯曰:洗濯万物之心者也。退藏于密,
陆绩曰:受蓍龟之报应,决而藏之于心也。吉凶与民同患。
虞翻曰:圣人谓庖牺。以蓍神知来,故以「洗心」。阳动入巽,巽为退伏,坤为闭户,故「藏密」。谓齐于巽,以神明其德。阳吉阴凶,坤为民,故「吉凶与民同患」。谓作易者,其有忧患也。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虞翻曰:乾神知来,坤知藏往。来谓出见,往谓藏密也。其孰能与于此哉?
虞翻曰:谁乎能为此哉?谓古之聪明睿知之君也。
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虞翻曰:谓大人也。庖牺在乾五,动而之坤,与天地合聪明。在坎则聪,在离则明。神武谓乾,睿知谓坤。乾坤坎离,反复不衰,故「而不杀者夫」。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虞翻曰:乾五之坤,以离日照天,故「明天之道」。以坎月照坤,故「察民之故」。坤为民。
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陆绩曰:神物,蓍也。圣人兴蓍,以别吉凶,先民而用之,民皆从焉,故曰「以前民用」也。圣人以此齐戒,
韩康伯曰:洗心曰「斋」,防患曰「戒」。以神明其德夫。陆绩曰:圣人以蓍能逆知吉凶,除害就利,清洁其身,故曰「以此斋戒」也。吉而后行,举不违失,其德富盛,见称神明,故曰「神明其德」也。是故阖户谓之坤,
虞翻曰:阖,闭翕也。谓从巽之坤,坤柔象夜,故以闭户者也。辟户谓之乾,
虞翻曰:辟,开也。谓从震之乾,乾刚象昼,故以开户也。一阖一辟谓之变,
虞翻曰:阳变阖阴,阴变辟阳,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也。往来不穷谓之通,
荀爽曰:谓一冬一夏,阴阳相变易也。十二消息,阴阳往来无穷已,故「通」也。
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荀爽曰:谓日月星辰,光见在天而成象也。万物生长,在地成形,可以为器用者也。制而用之谓之法,
荀爽曰:谓观象于天,观形于地,制而用之,可以为法。
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陆绩曰:圣人制器,以周民用,用之不遗,故曰「利用出入」也。民皆用之,而不知所由来,故谓之「神」也。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干宝曰:发初言「是故」,总众篇之义也。○虞翻曰:太极,太一也。分为天地,故「生两仪」也。两仪生四象,
虞翻曰:四象,四时也。两仪谓乾坤也。乾二五之坤,成坎、离震、兑。震春、兑秋、坎冬、离夏,故「两仪生四象」。归妹卦备,故彖独称天地之大义也。四象生八卦,
虞翻曰:乾二五之坤,则生震、坎、艮;坤二五之乾,则生巽、离、兑,故「四象生八卦」,乾坤生春,艮、兑生夏,震、巽生秋,坎、离生冬者也。八卦定吉凶,
虞翻曰:阳生则吉,阴生则凶,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已言于上,故不言生而独言定吉凶也。吉凶生大业。
荀爽曰:一消一息,万物丰殖,富有之谓大业。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
翟玄曰:见象立法,莫过天地也。变通莫大乎四时,荀爽曰:四时相变,终而复始也。
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虞翻曰:谓日月悬天,成八卦象。三日暮,震象出庚;八日,兑象见丁;十五日,乾象盈甲;十七日旦,巽象退辛;二十三日,艮象消丙。三十日,坤象灭乙。晦夕朔旦,坎象流戊。日中则离,离象就己。戊己土位,象见于中。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故
「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者也。崇高莫大乎富贵。虞翻曰:谓乾正位于五,五贵坤富,以乾通坤,故高大富贵也。
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虞翻曰:神农、黄帝、尧舜也。民多否闭,取乾之坤,谓之「备物」。以坤之乾,谓之「致用」。乾为物,坤为器用。否四之初,耕稼之利。否五之初,市井之利。否四之二,舟楫之利。否上之初,牛马之利。谓十三盖取以利天下,通其变,使民不倦。
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圣人作而万物睹,故「莫乎圣人」者也。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虞翻曰:探,取。赜,初也。初隐未见,故探赜索隐,则幽赞神明而生蓍。初深,故曰「钩深」。致远谓乾,乾为蓍。乾五之坤,大有离为龟。乾生知吉,坤杀知凶,故定天下之吉凶,莫大于蓍龟也。○侯果曰:亹,勉也。夫幽隐深远之情,吉凶未兆之事物,皆勉勉然愿知之,然不能也。及蓍成卦,龟成兆也,虽神道之幽密,未然之吉凶,坐可观也。是蓍龟成天下勉勉之圣也。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孔颖达曰:谓生蓍龟,圣人法则之,以为卜筮者也。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陆绩曰:天有昼夜四时变化之道,圣人设三百八十四爻以效之矣。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荀爽曰:谓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也。○宋衷曰:天垂阴阳之象,以见吉凶。谓日月薄蚀,五星乱行。圣人象之,亦著九六爻位得失示人,所以有吉凶之占也。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郑玄曰:春秋纬云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成。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也。○孔安国曰:河图则八卦也,洛书则九畴也。○侯果曰:圣人法河图、洛书,制历象以示天下也。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侯果曰:四象谓上下神物也、变化也、垂象也、图书也。四者治人之洪范。易有此象,所以示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
虞翻曰:谓系彖、象之辞,八卦以象告也。
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系辞焉以断其吉凶,八卦定吉凶,以断天下之疑也。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侯果曰:此引大有上九辞以证之义也。大有上九:履信思顺,自天祐之。言人能依四象所示,系辞所告,又能思顺,则天及人皆共祐之,吉无不利者也。子曰:祐者,助也。
虞翻曰:大有兑为口,口助称祐。天之所助者,顺也。
虞翻曰:大有五以阴顺上,故为「天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虞翻曰:信谓二也。乾为人、为信,庸言之信也。
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
虞翻曰:大有五应二而顺上,故「履信思顺」。比坤为顺,坎为思,乾为贤人,坤伏乾下,故「又以尚贤者」也。
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崔憬曰:言上九履五厥孚,履人事以信也。比五而不应三,思天道之顺也。崇四匪彭,明辩于五,又以尚贤也。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重引易文以证成其义。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虞翻曰:谓书易之动,九六之变,不足以尽易之所言,言之则不足以尽庖牺之意也。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侯果曰:设疑而问也。欲明立象可以尽圣人言意也。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崔憬曰:言伏羲仰观俯察,而立八卦之象,以尽其意。设卦以尽情伪,崔憬曰:设卦谓因而重之为六十四,卦之情伪尽在其中矣。系辞焉以尽其言,
崔憬曰:文王作卦爻之辞,以系伏羲立卦之象。象既尽意,故辞以尽言也。变而通之以尽利,
陆绩曰:变三百八十四爻,使相交通,以尽天下之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虞翻曰:神,易也。阳息震为鼓,阴消巽为舞,故「鼓之舞之以尽神」。○荀爽曰:鼓者,动也。舞者,行也。谓三百八十四爻,动行相反,其卦所以尽易之神也。乾坤,其易之缊耶?
虞翻曰:缊,藏也。易丽乾藏坤,故为「易之缊」也。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侯果曰:缊,渊墺也。六子因之而生,故云「立乎其中矣」。
乾坤毁则无以见易。荀爽曰:毁乾坤之体,则无以见阴阳之交易也。
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侯果曰:乾坤者,动用之物也。物既动用,则不能无毁息矣。天动极复静,静极复动,虽天地至此,不违变化也。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崔憬曰:此结上文,兼明易之形器,变通之事业也。凡天地万物皆有形质。就形质之中有体有用。体者,即形质也;用者,即形质上之妙用也。言有妙理之用,以扶其体,则是道也。其体比用,若器之于物,则是体为形之下,谓之为器也。假令天地圆盖方轸,为体、为器,以万物资始资生为用、为道。动物以形躯为体、为器,以灵识为用、为道。植物以枝干为器、为体,以生性为道、为用。化而裁之谓之变,
翟玄曰:化变刚柔而则之,故「谓之变」也。推而行之谓之通。
翟玄曰:推行阴阳,故谓之通也。
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陆绩曰:变通尽利,观象制器,举而措之于天下,民咸用之,亦为事业。○九家易曰:谓圣人画卦,为万民事业之象,故天下之民尊之,得为事业矣。
是故夫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
崔憬曰:此重明易之缊,更引易象及辞以释之。言伏羲见天下之深赜,即易之缊者也。
而拟诸其形容,
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陆绩曰:此明说立象尽意,设卦尽情伪之意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侯果曰:典礼有时而用,有时而去,故曰「观其会通」也。
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崔憬曰:言文王见天下之动,所以系象而为其辞,谓之为「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
陆绩曰:言卦象极尽天下之深情也。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宋衷曰:欲知天下之动者,在于六爻之辞也。
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
崔憬曰:言易道陈阴阳变化之事而裁成之,存乎其变;推理达本而行之,在乎其通。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荀爽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也。○崔憬曰:言易神无不通,明无不照,能达此理者,存乎其人,谓文王述易之圣人。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九家𠃓曰:默而成,谓阴阳相处也。不言而信,谓阴阳相应也。德者有实,行者相应也。○崔憬曰:言伏羲成六十四卦,不有言述,而以卦象明之,而人信之,在乎合天地之德,圣人之行也。周易集解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