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日讲易经解义序

朕惟帝王道法,载在六经,而极天人,穷性命,开物前民,通变尽利,则其理莫详于易。易之为书,合四圣人立象、设卦、系辞焉,而广大悉备。自昔包牺、神农、黄帝、尧、舜王天下之道,咸取诸此。盖诗、书之文,礼、乐之具,春秋之行事,罔不于易会通焉。汉班固有言:「六艺具五常之道,而易为之原。」讵不信欤?朕夙兴夜寐,惟日孜孜,勤求治理。思古帝王立政之要,必本经学。尝博综简编,玩索精蕴,至于大易,尤极研求。特命儒臣参考诸儒注疏、传义,撰为解义一十八卷,日以进讲,反复卦爻之辞,深探作易之旨。大抵造化功用,不外阴阳,而配诸人事,则有贞邪淑慝之别。运数所由盛衰,风俗所由治乱,君子小人所由进退消长,鲜不于奇偶二画屈伸变易之间见之。若乃体诸躬行,措诸事业,有观民设教之方,有通德类情之用,恐惧修省以治身,思患豫防以维世,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而治理备矣。于是刊刻成书,颁示天下。朕惟体乾四德,以容保兆民,且期庶司百执事,矢于野涣群之公,成拔茅允升之美,则泰交嫓于明良,而太和溢于宇宙,庶称朕以经学为治法之意也夫!

康熙二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日讲易经解义进呈疏︵

字位过密,无法显示。︶牛钮︵

字位过密,无法显示︶孙在丰等谨题,为进

呈刊完日讲易经解义,仰祈

睿鉴事。臣等于康熙十九年三月十九日奉

旨:「易经讲章应行刊刻,钦此。」臣等叨侍经帏,欣承圣藻,伏睹皇上体天德以行健,

观人文而化成。四子六经,讨论原委;百家诸史,综贯古今。颁行历有成书,

研究精于大易。盖明天道,察民故,已传四圣之心;而观会通,行典礼,乃冠五经之首。发挥自羲文周孔,参稽于濂洛关闽。旨则远而辞则文,古皇先哲之精微,悉归典要;阳必扶而阴必抑,君子小人之情状,备极形容。此盖

圣衷自具乾坤,其于弇鄙何知损益。

九重宵旰,时亲东鲁韦编;一介衡茅,日给西清笔札。每聆天语,皆图书未发之英华;兼

授人时,本河洛以来之理数。举而措之为事业,默而成之于象言。焕发丝纶,光生梨枣。惟

自强不息,虽隆寒盛暑,常披玉轴芸编;乃

教思无穷,俾荒澨遐陬,尽作文河学海。行且家传而户诵,有如悬象以著明。臣等未测几深,难酬高厚。用集微尘于山岳,敢同爝火于

日星。抱蓍以求,在儒者学程朱之学;垂裳而治,惟吾君心尧舜之心。勉效修辞以立诚,犹惭覆𫗧而滋咎。总订二篇之策,汇呈

乙夜之观。校刻加详,装潢成帙。伏愿皇上悦心亹亹,成性存存。王道易知以简能,

圣修德崇而业广,临丰履泰,常思谦巽以致中孚,解困涣屯,永跻升恒而登大有。则广矣大矣,推行及乎亿万年,而鼓之舞之,利用暨乎千百国。臣等不胜区区之愿,谨具题恭进以闻。︵

字位过密,无法显示︶牛钮。︵

字位过密,无法显示︶孙在丰。经筵日讲官起居注侍读学士常书、日讲官起居注侍读学士加一级又加一级支四品俸朱马泰、

日讲官起居注侍读学士王封溁、

日讲官起居注侍讲学士加二级阿山、

日讲官起居注侍讲学士加一级邵吴远、

日讲官起居注侍讲学士徐乾学、

日讲官起居注侍讲学士高士奇。

康熙二十三年四月二十日

题,本月二十二日奉旨:「易经阐发天人理数,道统攸关,朕朝夕披玩,期造精微。」讲幄诸臣,殚心剖晰,深有裨于典学。这所奏知道了,着即颁行该衙门知道。总裁官︵

字位过密,无法显示︶牛钮。︵

字位过密,无法显示︶孙在丰;

曰讲官起居注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张英,分撰官

通议大夫经筵:曰讲官起居注詹事府詹事加一级傅腊塔。︵

字位过密,无法显示︶沈荃。︵

字位过密,无法显示︶蒋弘道。︵

字位过密,无法显示︶严我斯。

经筵:

曰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奉政大夫常书。︵

字位过密,无法显示︶朱马泰;

曰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王封溁;

曰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学士加二级中宪大夫阿山;

曰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学士加一级朝议大夫邵吴远;

曰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学士徐乾学;

曰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学士高士奇;曰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加侍读学士加一级董讷;

曰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讲翁叔元;

曰讲官起居注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秦松龄,

曰讲官起居注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王顼龄,

曰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归允肃,

曰讲官起居注翰林院编修文林郎曹禾,

曰讲官起居注翰林院检讨征仕郎严绳孙。校阅官︵

字位过密,无法显示。︶多奇,

翰林院侍讲学士邬黑,翰林院侍读加三级中宪大夫明图,

翰林院侍读承德郎思格则,

翰林院侍讲承德郎戴通,

翰林院侍讲承德郎傅继祖,

奉直大夫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修撰加一级陈论,

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朱阜,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李振裕,

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检讨沈上墉,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李涛,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费之逵,

翰林院编修文林郎冯云骕,翰林院检讨加一级征仕郎徐潮,

翰林院检讨征仕郎阎世绳,翰林院待诏登仕郎星格礼,收掌官

翰林院典簿加一级文林郎明辅,

翰林院孔目加一级文林郎图克善,

翰林院孔目朱叔琪。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修职郎折库纳,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修职郎哈什,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修职郎李弘文,

翰林院笔帖式雅图,翰林院笔帖式鄂琦,翻译官

翰林院待诏加一级又加俸一级修职郎敦代,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加一级又加俸一级文林郎郭□,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加一级又加俸一级文林郎常绶,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加一级又加俸一级文林郎石殿柱,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加一级文林郎殷特布,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加俸一级阿哈达,翰林院八品笔帖式修职郎查哈喇,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修职郎黑色,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修职郎夏之濬,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修职郎鲁天锡,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修职郎王国华,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修职郎阿都,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汪国弼,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萨鼐,翰林院八品笔帖式。艾哈济,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额尔泰,翰林院笔帖式迈蜜大满文誊录官、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加一级文林郎图礼,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修职郎倪陇阿,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修职郎宋飏,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修职郎塞克参,翰林院八品笔帖式修职郎觉霍拓。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修职郎石礼,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修职郎吴进泰,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修职郎达祖,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阿哈达,

翰林院八品笔帖式。黑色,翰林院笔帖式塔兰泰,

翰林院笔帖式萨克萨里,翰林院笔帖式花色筮仪:

择地洁处为蓍室,南户,置床于室中央。

床大约长五尺,广三尺,毋太近壁。

蓍五十茎,韬以𫄸帛,贮以皂囊,纳之椟中,置于床北。椟以竹筒,或坚木,或布漆为之,圆径三寸,如蓍之长,半为底,半为盖,下别为台,函之使不偃仆。

设木格于椟南,居床二分之北。

格以横木板为之,高一尺,长竟床。当中为两大刻,相距一尺。大刻之西为三小刻,相距各五寸许。下施横足,侧立案上。

置香炉一于格南,香合一于炉南,日炷香致敬。将筮,则洒扫拂拭,涤砚一,注水及笔一、墨一、黄漆板一于炉东,东上。筮者齐洁衣冠,北面,盥手焚香致敬。齐,侧皆反。

筮者北面,见仪礼。若使人筮,则主人焚香毕,少退,北面立。筮者进,立于床前少西,南向受命。主人直述所占之事,筮者许诺。主人右还,西向立,筮者右还,北向立。

两手奉椟盖,置于格南炉北,出蓍于椟,去囊解韬,置于椟东,合五十策,两手执之,熏于炉上。

此后所用蓍策之数,其说并见启蒙。

命之曰:假尔泰筮有常,假尔泰筮有常,某官姓名,今以某事云云,未知可否,爰质所疑于神于灵,吉凶得失,悔吝忧虞,惟尔有神,尚明告之。乃以右手取其一策,反于椟中,而以左右手中分四十九策,置格之左右两大刻。此第一营所谓「分而为二以象两」者也。

次以左手取左大刻之策执之,而以右手取右大刻之一策挂于左手之小指间。

此第二营所谓「挂一以象三」者也。

次以右手四揲左手之策。揲,食列反。

此第三营之半,所谓「揲之以四以象四时」者也。

次归其所余之策,或一,或二,或三,或四,而扐之左手无名指间。此第四营之半。所谓「归奇于扐以象闰」者也。

次以右手反过揲之策于左大刻,遂取右大刻之策执之,而以左手四揲之。此第三营之半。

次归其所余之策如前,而扐之左手中指之间。

此第四营之半,所谓「再扐以象再闰」者也。一变所余之策,左一则右必三,左二则右亦二,左三则右必一,左四则右亦四。通挂一之策,不五则九,五以一其四而为奇,九以两其四而为耦,奇者三而耦者一也。

次以右手反过揲之策于右大刻,而合左手一挂二扐之策,置于格上第一小刻,以东为上,后放此。

是为一变。再以两手取左右大刻之蓍合之,

或四十四策,或四十策。

复四营,如第一变之仪,而置其挂扐之策于格上第二小刻,是为二变。复,扶又反。营,于平反,下同。二变所余之策,左一则右必二,左二则右必一,左三则右必四,左四则右必三。通挂一之策,不四则八,四以一其四而为奇,八以两其四而为耦,奇耦各得四之二焉。

又再取左右大刻之蓍合之,

或四十策,或三十六策,或三十二策,

复四营如第二变之仪,而置其挂扐之策于格上第三小刻,是为三变。三变余策与二变同。

三变既毕,乃视其三变所得挂扐过揲之策,而画其爻于版。

挂扐之数,五四为奇,九八为耦。挂扐三奇合十三策,则过揲三十六策而为老阳,其画为□,所谓「重」也。挂扐两奇一耦合十七策,则过揲三十二策而为少阴,其画为□,所谓「拆」也。挂扐两耦一奇合二十一策,则过揲二十八策而为少阳,其画为□,所谓「单」也。挂扐三耦合二十五策,则过揲二十四策而为老阴,其画为□,所谓「交」也。

如是每三变而成爻。

第一、第四、第七、第十、第十三、第十六,凡六变并同。但第三变以下不命,而但用四十九蓍耳。第二、第五、第八、第十一、第十四、第十七,凡六变亦同。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二、第十五、第十八,凡六变,亦同。

凡十有八变而成卦,乃考其卦之变,而占其事之吉凶。卦变别有图,说见启蒙。

礼毕,韬蓍,袭之以囊,入椟加盖,敛笔、砚、墨版,再焚香致敬而退。

如使人筮,则主人焚香揖筮者而退。筮仪毕,

六爻不变,则占本卦之彖辞。

一爻变,则占本卦之变爻。

二爻变,则占本卦之二变爻,仍以上爻为主。三爻变,则占本卦及之卦之彖辞,仍以前十卦主贞,后十卦主悔。

四爻变,则占之卦二不变爻,仍以下爻为主。

五爻变,则占之卦不变爻。

六爻变,则乾、坤占二用,余卦占之卦彖辞。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一

日讲易经解义卷目易类卷一上经:乾;卷二坤、屯、蒙。卷三需、讼、师、比、小畜。卷四履、泰、否、同人、大有。卷五谦、豫、随、蛊、临。卷六观、噬嗑、贲、剥、复;卷七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卷八下经:咸、恒、遁、大壮、晋。卷九明夷、家人、睽、蹇、解;卷十损、益、夬、姤、萃;卷十一升、困、井、革、鼎;卷十二震、艮、渐、归妹、丰。卷十三旅、巽、兑、涣、节;卷十四

中孚、小过、既济、未济;卷十五系辞上传第一章至第六章;卷十六系辞上传

第七章至第十二章;卷十七系辞下传;卷十八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谨案:

日讲易经解义十八卷,

圣祖仁皇帝钦定,康熙二十二年

制序颁行。易自汉以后,象数义理之说分,而谶纬空虚之弊起。朱子集诸家之成,作为本义,简而能该。我

圣祖仁皇帝服膺朱子之书,而

悦心研虑,订为斯编,仍

诏讲幄诸臣,日以进讲,盖

心契三圣之微言,以阐造化之功用。

序所云以经学为治法者,崇德广业,咸基于此矣。乾

隆四十年九月恭校上。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总校官陆费墀。朱子图说河图洛书

伏羲八卦次序伏羲八卦方位

伏羲六十四卦次序伏羲六十四卦方位文王八卦次序文王八卦方位卦变图系辞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

则之。」又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此河图之数也。洛书盖取龟象,故其数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曰图书。蔡元定之象,自汉孔安国、刘歆,魏关朗子明、有宋康节先生邵雍尧夫皆谓如此。至刘牧始两易其名,而诸家因之,故今复之,悉从其旧。系辞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邵子曰: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也。说卦传曰:「易逆数也。」邵子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自乾至坤,皆得未生之卦,若逆推四时之比也。后六十四卦次序放此。说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邵子曰: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后六十四卦方位放此。六十三十十六四卦二卦卦八卦四象两仪太极

前八卦次序图即系辞传所谓「八卦成列」者,此图即其所谓「因而重之」者也。故下三画即前图之八卦,上三画则各以其序重之,而下卦因亦各衍而为八也。若逐爻渐生,则邵子所谓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者,尤见法象自然之妙也。右见说卦。邵子曰:「此文王八卦,乃入用之位,后天之学也。」卦变图

彖传或以卦变为说,今作此图以明之。盖易中之一义,非画卦作易之本指也。凡一阴一阳之卦各六,皆自复、姤而来。

五阴五阳,卦同图异。䷖剥䷇比䷏豫䷎谦䷆师䷗复䷪

夬䷍大有䷈小畜䷉履䷌同人䷫姤

凡二阴二阳之卦各十有五,皆自临、遁而来。

四阴四阳,卦同图异䷚颐䷂屯䷲震䷣明夷䷒临䷃蒙䷜坎䷧解䷭升䷳艮䷦蹇䷽小过䷢晋䷬萃䷓观䷛大过䷱鼎䷸巽䷅讼䷠遁䷰革䷝离䷤家人䷘无妄䷹兑䷥睽䷼中孚䷄需䷙大畜䷡大壮

凡三阴三阳之卦各二十,皆自泰、否而来。䷨损䷻节䷵归妹䷊泰䷕贲䷾既济䷶丰䷔噬嗑䷐随䷩益䷑蛊䷯井䷟恒䷿未济䷮困䷺涣䷷旅䷞咸䷴渐䷋否䷞咸䷷旅䷴渐䷋否䷮困䷿未济䷺涣䷯井䷑蛊䷟恒䷐随䷔噬嗑䷩益䷾既济䷕贲䷶丰䷻节䷨损䷵归妹䷊泰

凡四阴四阳之卦各十有五,皆自大壮、观而来。二阴二阳。图已见前。䷙大畜䷄需䷡大壮䷥睽䷹兑䷼中孚䷝离䷰革䷤家人䷘无妄䷱鼎䷛大过䷸巽䷅讼䷠遁䷬萃䷢晋䷓观䷦蹇䷳艮䷽小过䷜坎䷃蒙䷧解䷭升䷂屯䷚颐䷲震䷣明夷䷒临

凡五阴五阳之卦各六,皆自夬、剥而来。

一阴一阳。图已见前。䷍大有䷪夬䷈小畜䷉履䷌同人䷫姤䷇比䷖剥䷏豫䷎谦䷆师䷗复

右易之图九,有天地自然之易,有伏羲之易,有文王、周公之易,有孔子之易。自伏羲以上,皆无文字,只有图画,最宜深玩,可见作易本原精微之意。文王以下,方有文字,即今之周易。然读者亦宜各就本文消息,不可便以孔子之说为文王之说也。

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

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

坎为水,水泽节,水雷屯,

水、火既济,泽火革,雷火丰,地火明夷,地水师。

艮为山,山火贲,山天大畜,

山泽损,火泽睽,天泽履,风泽中孚,风山渐。

震为雷,雷地豫,雷水解,雷风恒,地风升,水风井,泽风大过,泽雷随。

巽为风,风天小畜,风火家人,

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山风蛊。

离为火,火山旅,火风鼎,

火水未济,山水蒙,风水涣,天水讼,天火同人。坤为地,地雷复,地泽临,

地天泰,雷天大壮,泽天夬,水天需,水、地比。

兑为泽,泽水困,泽地萃,

泽山咸,水山蹇,地山谦,

雷山小过,雷泽归妹。右卦象

讼自遁变泰、归妹、否从渐来,随三位首困、噬嗑、未济兼蛊三变贲井既济。噬嗑六五本益生,贲原于损既济会。无妄讼来大畜需,咸旅恒丰皆疑似。震从观更睽有三,离与中孚家人系。蹇利西南小过来,解升二卦相为赘。鼎由巽变渐涣旅,涣自渐来终于是。右卦变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

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

中孚至。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右卦歌☰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盌。☲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右八卦取象。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