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章句证异卷九

内阁中书翟均廉撰

文言传

郑玄文言与说序杂合为一卷,本崇文总目合案淳于后,谓康成彖、象于经,不言合文言于经也。朱震、吕祖谦尝从其说。林票亦以文言与说序杂合为一卷。王弼附文言于乾、坤二卦小象之后,张、陆德明、孔颖达、李鼎祚及苏轼、 子程子从之。 宋子夏传。朱震、李衡、郑汝谐、项安世、王宗传、赵彦肃、王申子、李简、董楷同。 周燔文言亦附小象后,惟大象列卦词前。过、董真卿文言传附小象后,惟大象列彖传前。 李 方逢辰文言释彖处附彖后大象前,释爻处附小象后。无赵汝梅文言释彖处附爻辞前 「文言传曰」等字。胡旦复出文言,别为一篇,析乾文言为第四,坤文言为第五,在小象后、上系前。 胡瑗合乾、坤文言次第五,在小象后、上系前。为程迥次同。惟象分上下,惟以小象系词下,以系词为说卦。吴仁杰亦同。邵子、晁说之次第四,在象后,系词前。谦、吕大防连二经,次第九,在小系后,说卦前。 吕祖 次第七,在系词下,传后、说卦传前。朱子从之。良辅、梁寅诸人同。税与权、吴澄、胡炳文、胡一桂、熊、俞琰次第九,在大象后,说卦前。王洙卦辞、文言俱不附经,卦词为一篇,次第一,文言次第五。

渊彖传仍附经中,出文言列系辞后,云:「古本文言下有传字,今脱。」案吕祖谦、朱子、税与权、吴澄诸儒,俱有「传」字。

郑厚无文言,云后人所作。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王弼加「文言曰」三字于首。孔颖达、李鼎祚、苏轼、张谦子、程子诸儒同。 吕祖、朱子复析文言为一篇,省「文言曰」三字。因毛奇龄曰:「宋儒伪造古易,谓王氏附文言于乾坤, 加文言字以别之。不知文言章次皆旧所定。」赵汝梅无「文言曰」三字,直接彖传。左傅穆姜引作「元,体之长也;亨,嘉之会也;利,义之和也;贞,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左传穆姜引无「君子」字。「体仁」,京房、荀爽、董遇作「体信」,毛奇龄云:「误。」「嘉会」,穆姜引作「嘉体」。「利物」,孟喜、京房、荀爽、陆绩作「利之」。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吴澄省「子曰」字,云:「子曰后人所加。」 后五节同。陆德明、李鼎祚作「不易世,不成名」。廉案:唐以后本不易乎「世」、不易乎「名」。遁,惠栋作「𨔵」。确,惠栋作「寉」。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吴澄无「易曰见龙在田」三句,云:「十三字盖下文重出。」郑玄作「闲邪以存其诚」,本晁说之。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惠栋亦作「夕惕若夤」。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郑玄作「君子进德修业及时」,无「欲」字、「也」字,本晁说之。 惠栋同。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作,马融作「起」。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熊朋来、湛若水、吴澄、毛奇龄俱以系辞「亢龙有悔」节为即文言脱误。「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

郑玄作「穷,志灾也」,本晁说之。

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

「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

郑玄作「情性也」,本晁说之。朱震、 吴澄、惠栋同。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郑玄作

「乾始而以美利利天下」,本晁说之。案:李鼎祚、惠栋同。「廉」 而古「能」字,说见上经。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粹,惠栋作「晬」。荀子非相曰:「而能容杂。」刘渊林吴都赋注云:「不杂曰晬。」杂者,晬之反。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挥,陆德明本亦作「辉」,义取光辉。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朱子曰:「九四非重刚,重字疑衍。」陆时位曰:「虞仲翔云:以乾接乾,故重刚。李鼎祚重卦自此二爻始,故云。朱义谓阳爻阳位为重刚,而以九四重刚为衍文,失象旨矣。」廉按:诸儒皆作「重刚」,胡炳文本义通释、梁寅易参义、熊良辅本义集成亦不从本义。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勿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而况于人乎!李鼎祚无而字。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

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首句,王肃作「愚人」,后结始作「圣人」。俞琰曰:「王肃谬矣。」 胡瑗以首句为羡文,吴澄删去首句。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王弼以下附坤卦者皆有文言曰三字。后得主而有常。

程子曰:「主下脱利字。」朱子从之。文。郑汝谐、王申子、胡一桂、胡炳、 董楷、梁寅、陆仁锡、林希元、程竹山同傅。余苞曰:「程、朱以主利句,遂以文言为阙文。然观彖意,未见其为阙文也。」 陆时位曰:「朱子考亭云当有利字,武断之过。」说。毛奇龄曰:「程、朱增此字,曲全。」主利之,含万物而化光。

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张元冲传载晋王易本作「顺承乎天而时行。」毛奇龄曰:「乃与顺承天合。」较似有理。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殳,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辨」,荀爽作「变」。晁说之云:「辨,古文变字。」「顺」,杨万里曰:「当作驯。」朱子曰:「古字顺、慎通用,此当作慎。」胡氏炳文曰:「诸家释顺字,谓善与不善皆由顺而后释。本义作慎,言当辨之于微也。读作顺字,不若慎字有下工夫处。」 吴澄改作「慎」。廉案:荀爽及程子诸儒皆作「顺」,训与慎义异。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俞琰云:或曰:礼记云「直其政」,「政」乃「敬」之讹。「敬」讹为「政」,「政」又转而为「正」。案:惠栋云:「正当为敬字之误。」此毛奇龄云:「案古文变换处多不拘, 不必穿凿。」俞琰曰:「刘元城尝改敬以直内为正以直内,不知言敬则正在其中。」张璠曰:「直方大上有象曰二字。」惠栋同。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宋衷作「含之以从王事」句。朱震同「从」。张振渊曰:「当以 含之以 王事为句。若依胡云峰以阴虽有美含之为句,则以从王事上反费转折。」 查慎行同。 项安世曰:「以含之连下文读者非。」廉案:诸儒俱以「含之」绝句。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君子黄中通理。

王申子以「君子黄中」句,云:「通理二字即小象文在 中之意,非连黄中为句。」正位居体,

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荀爽、虞翻、姚信、蜀才作「阴凝于阳」。晁说之曰:「疑古文凝字。」 惠栋从「凝」。「嫌」,荀爽、虞翻、陆绩、九家易、董遇作「兼」,李氏鼎祚同。 惠栋作「兼」,

云:俗作嫌。郑玄作慊,读如「群公溓之溓,古书篆作立心,与水相近,读者失之,故作溓。溓,杂也。」廉案:释文引郑作谦,此本诗采薇正义。 毛奇龄曰:「兼、慊、溓皆非正义。」「杂」,惠栋作「杂」。熊朋来、吴澄、湛若水、毛奇龄以系辞中十六卦、爻辞十八节皆属文言,说详系辞。周易章句证异卷九。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