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章句证异卷二

内阁中书翟均廉撰

下经

邵子百原易本邵博闻见后录:晁说之古易合卦、爻为一篇,不分上下经。吕祖谦及王应麟谓说之言后人妄有上下经之辨,取王昭素序卦有「离者,丽也,丽必有所感,故受之以咸。咸者,感也」凡十四字为证。谨案:晁公武谓说之依田何本,分上下为二经,与说之自序异。艮下兑上咸,亨,利贞,取女吉。

郑玄、王肃:「亨利贞句,三德也行。」毛奇 龄、查慎 同。王弼诸儒亨句,「利贞」句。「取」,陆德明曰:「亦作娶。」晁说之曰:「取,七遇反。」初六:咸其拇。

「拇」,子夏传作「□」,今本如字。俞琰曰:当作「□」。荀爽、虞翻作「母」。荀云:「母,阴尊之位。」虞云:「足大指也。」李鼎祚、晁说之、惠栋从「母」。晁云:母,古文。荀谓「阴尊之位」,则失龄。惠云:母,古文拇。□与拇同。 毛奇 曰:「子夏、荀爽误。」郑玄、薛、虞如字。陆时位曰:「咸」字读句,诸爻同例,艮爻亦然,云「感以其拇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腓」,荀爽作「肥」,云:「五也尊盛,故称肥。」廉案:晁说之曰:「腓、肥同音。」毛奇龄云:肥误。郑玄、王廙如字。郑云:「膊肠也,」王云:「腓肠也,」程子云:「脚肚。」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憧,京房作「𢝆」。字林云:𢝆,迟也。丈冢反。马融、王肃、虞翻、刘表、徐邈如字。马云:行貌,王云:「往来不绝貌,」虞云:「怀思虑也,」刘云:「意未定也。」九五,咸其脢,无悔。

脢,许慎作「□」,云:「背肉。莫杯切。」晁说之曰:或作「脢」、作「脢」、作「□」。子夏、马融、郑玄、虞翻、王肃、王弼如字。子夏、马、郑、虞、王肃皆以「脢」为背肉,陆德明、陆震、刘牧、程子、朱震、朱子诸儒俱从之。王弼云:「心之上,口之下。」孔颖达、郭忠孝、陆佃、张浚、项安世、俞琰、惠栋、查慎行同。项云:「查许国氏学于陆佃,谓即喉中之梅核三思台是也。」黄震谓当两说相参。谨案:周易述义云:「脊肉也。」又王肃音灰,陆德明武杯反, 音每。上六:咸其辅颊舌。

辅,虞翻作「䩉」,云:「耳目之间称䩉颊。」按:李鼎祚引虞如字。晁说之曰:「䩉,今文辅字。」马融如字。「颊」,孟喜作「侠」。毛奇龄曰:「侠」,古通字。晁说之曰:古文作「夹」。项安世、俞琰「咸其辅」句,「颊舌」句。虞翻、王弼「咸其辅颊舌」句。巽下震上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郑玄作「濬恒」。晁说之曰:「濬,古文;浚,篆文皆深也。虞翻如字。」惠栋从濬,云:「与浚通。」九二:「悔亡。」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郑玄作「咸承之羞」。毛奇龄曰:「郑非论语。礼记缁衣篇引易及荀爽本如字。」九四:「田无禽。」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礼记缁衣篇引作「恒其德,侦。」郑氏注云:「侦,问也。妇人,从人者也。以问正为常德则吉。」上六:「振恒,凶。」

振,许慎作「榰」,云:「榰,柱砥。辛移切。」虞翻、张璠作「震」。虞云:「在震上,故震恒。」李鼎祚从震。陆希声作「置」。晁说之曰:「不知陆所据。」惠栋作「震」,云:「古文震、振、祗三字同物同音,祗有耆音,故说文引易作榰也。」马融诸儒如字。毛奇龄曰:「许、虞、张误。」艮下乾上遁亨,小利贞。

遁,陆德明曰:「又作𨔵、作遁。」晁说之曰:「遁,篆文,或作𨔵。遁,亦篆文,迁也,不与遁通。归藏作𨔵。」惠栋从𨔵。小,郑玄诸儒俱训大小之「小」,朱子训小人之「小」。毛璞、胡炳文、诸子相、张振渊从之。陆希声大小、小人兼训,云:「小人亦不以大事。」王申子亦云:「当义兼从。」谨案:周易述义从小人之「小」。

初九:遁尾,厉,勿用有攸往。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说,虞翻、王弼、徐邈读解说音脱。之说。孔颖达、朱震、吕大临、沈该、朱子、郑刚中、郑汝谐、王宗传、俞琰、王申子、胡炳文、吴澄、熊朋来诸儒同。徐邈吐活反,又始锐反。廉按:毛奇龄谓莫之胜说犹言不胜其脱。王肃、九师如字。程子作「言说」之说,郭雍、赵汝梅、黄震同。杨时作「说」,音「悦乐」之说,读莫之胜句,句,言所执固 矣,外物莫能胜也,故说。雷思亦音悦,读莫之胜说句,言「乐道忘忧,不 胜其说」。廉按:李简从雷说。俞琰云:「胜,羡文,云因渐九五而误。」谨案:周易述义从脱。

九三系遁有疾厉畜臣妾吉

系,陆德明曰:「本或作繋。」晁说之曰:「古文作系。」毛奇龄曰:「系、系通字。」

九四好遁君子吉小人否好,陆德明读情好之好,呼报反。程子、朱震、赵彦肃、朱子、吕祖谦、冯椅、徐氏、李简、俞琰、王申子、胡炳文同。陆希声读和好之好如字,澄、项安世、王宗、传、吴、 梁寅、查慎行同。张载、郭雍、杨时读美好之好如字。谨案:倪元璐同周易折中。周易述义:「如字,言不为忿戾之行。」否,郑玄、王弼、陆德明读「否泰」之「否」,备鄙反,傅、侯果、苏轼、张浚、王宗、 吴澄、惠栋同。徐邈读「可否」之「否」,方有反, 郭雍、杨时、朱震、张浚、沈该、吕祖谦、朱子、赵汝梅、胡炳文、李简、王申子、梁寅、查慎行同。胡一桂云:「两音俱通。」谨案:周易折中、周易述义读若「泰否」之「否」。九五:嘉遁,贞吉。上九:肥遁,无不利。

「肥」,九师作「飞」,见道训。李善、吕向注文选引作「飞」。张平子思玄赋「欲飞遁以保名」,曹植七启「飞遁离俗」,李、吕注皆引作「飞遁,无不利」。陆希声作「飞」。晁说之曰:「不知陆所据。」毛奇龄曰:按文选,则唐以前原有易本作飞遁者。晁以道辈作伪古易,反不及之。又按焦竑引金陵摄山碑云:「缅怀飞遁。」杨慎曰:「古肥作𩇯,故因𩇯误蜚。」因蜚误飞,则古文「𩇯」字反不可考,恐是臆说。子夏传、虞翻作「肥」。䷡乾下震上大壮,利贞。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九二:贞吉。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罔」,虞翻、王弼读「罔罗」之「罔」,言君子用之以为罗己也。 陆德明、孔颖达、苏轼、吕大临、沈该、惠栋同。吕云:「罔谓罗制其奔轶也。」京房以「不用」训「用罔」,言君子不用壮也。熊、刘牧、石介、胡旦、胡瑗、张载、郭雍、朱震、范氏、项安世、 良辅、俞琰、查慎行同。石云:「君子则否,郭云:君子罔以壮为用也。先儒训罔罗,失之矣。」项云:「诗、书中罔字与弗字、勿字、毋字通用。」马融、王肃以无训罔,程子、朱子亦训无,言罔,无也,视有如无也。王、吕祖谦、王宗传、赵汝梅、申子、胡炳文、吴澄、梁寅同。杨时读「罔人」之「罔」。陆希声「罔」读为「刚」,云:「以正制断而处重刚。」谨案:周易折中、周易述义从京说。「羸」,郑玄、虞翻作「累」。杨万里、俞琰曰:「羸与累通。」惠栋云:羸读为累。王肃作「缧」,音螺。蜀才作「累」。晁说之曰:「古文作累。」毛奇龄曰:缧、累、累,皆作累解。马融、荀爽、徐邈如字。马云:「大索也。」孔颖达、侯果皆云「拘羸」。徐邈力皮反,陆德明曰:「律悲反,又力追反。」 黄炎宗曰:「弱也。」六畜惟羊瘦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决」,陆德明音穴,虞翻读为「夬决」之「决」。「舆」,

虞翻、李鼎祚作「𬛼」,惠栋同。「輹」,

虞翻、李鼎祚作「腹」。惠栋从腹,云:「腹读为輹。古腹輹字止作□。易经輹字或又作腹。」陆德明「輹」又作「辐」。余说见小畜。程子「輹」与「辐」同。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郭京作「丧牛于易」,云:「大壮之义,莫先于牛。」「□」,毛奇龄云:「郭误。」「易」,陆绩作「埸」,疆场也。王肃本俞琰作「易」,义同。「易」,音亦,畔也。「埸」,晁说之曰:「易,古文疆 字,与象数合。」项安世曰:「场在两界之间,取两爻相易之象。」俞琰、吴澄同。朱子本义乃训容易之易。语录云:「不若作疆埸之易。」汉食货志疆场之场,正作「易」。俱黄炎宗曰:「古易不加土。」 毛奇龄曰:易与埸言义 同,然象无疆埸之证,不宜改经字。虞翻训和易之易,王弼训平易之易,陆德明以豉反。程子、吕大临、朱震、郑汝谐、王宗传、李简、杨万里、雷思训和易,刘牧、郭雍、杨时、赵汝梅训平易,张浚、徐氏训慢易,吴炳文、梁寅从本义训容易,郑玄训佼易之易,音亦。谨案:周易述义训疆场。

上六:「羝羊触籓,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坤下离上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晋」,孟喜作「齐」。陆德明曰:「子西反。」义同晋。毛奇龄曰:「据此则跻字矣。跻,进也。」项安世曰:「古文作齐。」许慎作「□」。晁说之曰:「齐,古文;□,篆文;晋,今文。」黄宗炎曰:「从日从二至。」惠栋从晋。虞翻、九家如字。康,郭京作「亨」。案:易正据无此说。俞琰:「康」当作「亨」。郭京云:「王训旧本作晋亨,此卦顺而丽乎大明,故亨。」马融、郑玄、陆绩如字。马云:「安也。」郑云:「尊也,广也。」陆云:「安也,乐也。」郑玄注礼记祭统引作「康侯用锡马」句。荀爽、虞翻「康侯」句。「蕃」,虞翻作「繁」。李鼎祚引虞云:「坤为众,故繁庶。」蕃庶,郑玄谓:「蕃,遮禽也。」蕃,发袁反。遮,止奢反。三,徐邈息暂反。接,郑玄音捷,胜也。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郑玄曰:「摧,读如南山崔崔之崔。」晁说之曰:「虞云忧愁,王云退也,惟郑乃得象意。」廉按:程、朱大儒俱从退训。罔孚,许慎作「有孚」。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愁」,郑玄读七由反,变色貌。陆德明状由反。郭雍曰:「母字惟别,义亦衍文。」六三:众允,悔亡。

九四:晋如鼫鼠,贞厉。「鼫鼠」,子夏传作「硕鼠」,今本如字。九家易作「硕鼠」,依李氏集解本。晁说之、九家引作「鼫」。孔颖达、陆德明作「鼫鼠」。九家、孔、陆皆云五技鼠也。本草:「蝼蛄,一名鼫鼠。」孔氏又引蔡氏劝学篇,俗。楼钥、项安世、俞琰、龚焕、黄宗炎、毛奇龄从之。楼云 「称土狗」,项云:「先儒多误以诗硕鼠为说。古易鼫字有一本作硕,不可用彼说解此字。毛云硕与鼫声误,谓即大鼠,非是。」 吴澄曰:「鼫与硕同,说者因鼫字指为五技,遂为蝼蛄,失于僻矣。」郑玄、翟玄作「硕鼠」,皆训大鼠。郑玄即诗「硕鼠」训。陆时位、惠栋从「硕」。 案:李鼎祚作「硕鼠」, 兼取九家及翟玄、陆希声、张子、程子、朱子诸儒作「鼫鼠」,即诗「硕鼠」。谦、朱震、郭雍、郑汝谐、吕祖、 王宗传、沈该、李简、吴炳文、梁寅、王申子、查慎行、惠栋同。冯椅本郭景纯说,亦作「田鼠」。赵汝梅「大鼠」与子夏传「硕鼠」、尔雅「田鼠」、说文劝学篇「五技鼠」兼说。谨案:周易述义主诗硕鼠说。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失」,孟喜、马融、郑玄、荀爽、毛奇龄误荀说为九家。虞翻、王弼作「矢」。马、荀、王云:「离为矢。」虞云:「矢,古誓字。」李鼎祚从「矢」,训兼。荀爽、晁说之从「矢」,谓训释惟虞非,余皆是。若作「矢」,于象数不合。从毛奇龄云:「作矢者皆不可解。」 惠栋: 「矢」字义从虞。王弼如字。「恤」,许慎、虞翻作「恤」。虞云:「忧也。」荀爽如字。黄炎宗:「往」,句。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离下坤上明夷,利艰贞。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夷于」之「夷」,子夏传今本如字。郑玄、陆绩作「睇」,云:「旁视曰睇。」 陆希声、惠栋从睇郑。朱震曰:「或当从 作睇。」京房作「眱」。晁说之曰:「睇、眱同音题。夷,古文;眱,篆文;睇,今文。睇又作睼,又作昵,皆通,迎视也,合象数。」按:说文有「睇」无「眱」。「睇,目小视也,特计切。」玉篇有眱字,与脂、大奚二切,训与说文训睇同。别训「睇」曰:「倾视也,达计切。」昵,玉篇云:「古眱字。」睼,说文云:「不迎视也,他计切。」玉篇徒系、徒奚二切。晁氏 为一字,知何据。窃谓篆文夷与弟相似,睇、眱应属形误。九家作「明夷于左股」,李鼎祚从之。明张元冲所出晋王本省一「夷」字,与九家同。「股」,马融、王肃作「般」,云:「旋也,日随天左旋也。」姚信作「右盘」,云:「自辰右旋入丑当。」晁说之曰:「此约周髀而言, 作股。」按:王弼作「明夷」。夷于左股,九家、王弼俱作「股肱之股」。「拯」,子夏、今本如字。许慎作「拯」。说文:「蒸上声。」字林云:「拯,上举。音承。」九家易本晁说之。李氏引如字,作「承,升也。」吕氏音训作「承」,云:「今本作拯。」郑玄诸儒作「拯」。郑云:承也,陆德明云:「救也。」「承」,晁说之曰:「后人更作拯字,误也。」项安世曰:「释文作, 古文作拯,亦音承,盖拯而出之也。后人以拯代之,文虽是而字则非矣。」许慎说文引作「拯马壮吉」句,不联 「用」字。王弼、孔颖达用「拯马」句,「壮吉」句,言用马以自拯而获壮吉 也。 张浚同。言君子助曰壮吉。石介、苏轼、程子「用拯」句,「马壮」句,「吉」句。吕大临、朱时 震、郭雍、杨、杨万里、郑刚中、朱子诸儒俱同。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陆德明曰:「狩,本又作守。」晁说之曰:「守,古文;狩,今文。」 惠栋从「守」。项安世、俞琰「不可疾」句,「贞」句。九家易「不可疾贞」句。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箕子,刘向云:今易箕子作荄滋。毛奇龄云:前此止改为训诂,向时竟有此二字。爽按:赵宾曰:「箕子者,万物方荄滋也。」荀 曰:「训箕为荄,训子为滋也。」蜀才作「其子」。晁说之曰:「其,古文;箕,今文。」冯椅、俞琰作「其子」。俞云:「其子,即箕子也。不敢显称箕子,遂微其词曰其子。孔子逆文王意,乃于彖传显言其为箕子。」后人因彖传并作箕子。文王本文,盖其子也。惠栋亦作「其子」,云:「其,古音亥,古文作箕。」「其」与「亥」、「子」与「兹」,字异音同,故刘、荀以为「荄兹」。坤终于亥,乾出于子,用晦而明,明不可息,此义也。马融以彖传有箕子之文,遂误为箕子。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郭京作「六上至晦」,云:晦上脱至字,误增不明字。初九注:「明夷之主,在于上六,上六为至暗者也。」虞毛奇龄曰:「京缪 案 翻作不明。」离下巽上家人:「利女贞。」初九:「闲有家,悔亡。」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馈」,汉书律历志及谷永传引作「餽」。黄炎宗:「馈与餽通。」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嗃嗃」,荀爽作「确确」。晁说之曰:「确,古文。」毛奇龄云:「荀训难通。刘表作熇熇。」俞琰、惠栋:「从熇者,按释文引刘向父子及刘𤩽,各著其名,其不著名, 当属刘表。俞琰以为刘向作熇,误矣。」查慎行又谓刘𤩽传作「熇」。考刘𤩽傅并无此语。毛奇龄云作刘𤩽亦误。马融、郑玄、王弼如字。马云:「悦乐自得貌。」郑云:「苦热之意。」王弼、侯果、孔颖达训严酷。 按:释文引郑如字,晁说之谓郑作「熇熇」,亦以其训苦热耳。儒张载、苏轼、王安石、吕大临、杨时、郭雍、朱震、朱子,诸 俱从王弼训严酷。惟程子「嗃嗃」云:「字义未详。观文义音意与嗷嗷相类,亦作严训。」吴澄:「嗃与熇通,亦训严。」谨案:周易述义:「嗃嗃犹熇熇。」按许氏说文:「嗃嗃,严酷貌,呼各切。熇熇,火热也,火屋切。」顾野王玉篇:「嗃,呼洛切。」引易训严大之声。「熇,许酷切,炽也,烧也。」陆法言:「熇、嗃俱火酷切。」其解嗃嗃,亦引易训严厉。陆氏释文:「嗃,呼落反,又呼学反。」盖严酷与火烈,义亦可通。然前人皆读入声,今人皆误读上声。宋赵汝梅谬谓说文无嗃字,又谓先儒音释多异,岂音自宋时异之耶?嘻嘻陆绩读喜喜。晁说之曰:「喜,古字。」惠栋从喜,云:「读曰嬉。张璠作嬉嬉,毛奇龄作张揖。」按:释文引璠不引揖。马融、郑玄如字。马云:「笑声。」郑云:「骄佚喜笑之声。」 毛奇龄云:「嬉、嘻、喜,皆通用。」嗃按:嘻嘻,先儒俱训作喜笑,惟项安世以为怨叹,与 嗃一意,谓诗之嘻噫,礼之嘻甚,左传之𫍻𫍻出出,阳虎从者曰嘻,皆有叹惧之词,未有训叹为笑乐也。陆时位引象旨,言刻核太甚,妇子怨六四:富家大吉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假,马融、陆绩、徐邈古雅反,大也。梅、张载、郭雍、杨简、赵汝、 俞、琰、惠栋同。王弼、孔颖达、陆德明更白反,至也。赵、苏轼、程子、朱震、王宗传、 彦甫、吕祖谦、朱子、胡炳文、李简、王申子、胡一桂、梁寅同。亦,项安世、吴澄云:与格通。如「格于艺祖」之「格」, 训至。杨万里、邱富国、龚焕读如奏假、昭假之「假」,感格也。仁,唐鹤征、苏濬、陈 锡、游让溪、何楷、张振渊、徐在汉、陆时位、白汝金、毛奇龄、查慎行同。郑玄云:「登也。」谨案:周易折中、周易述义从感格,训与格通。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兑下离上睽小事吉。

暌,马融、郑玄、王肃、徐邈、吕忱并音圭。陆德明曰:「苦圭反。」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巷,陆德明曰:「字书作衖。」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掣,子夏传作「契」,云:「一角仰也。」郑玄作「觢」,牛角皆踊曰觢。荀爽作「觭」,音绮。许慎、刘表作「觢」,许云:「角一俯一仰。」之世反。刘表解同郑氏。 毛奇龄曰:「契、觢、觭、觢,义虽不远,而字各不同。」虞翻作「□」,训同说文。李鼎祚同。王弼。徐邈如字。王训滞之。徐云:「市制反。」契,陆德明昌逝反,今文。 晁说 曰:「篆无觢字, 古文□,篆文掣。」天,马融、虞翻:「剠凿其额曰天。」孔颖达、惠栋同作。晁说之曰:「如马、虞之训,当 铁因反。」程子:「天,髡首也。」朱震、郑汝谐、王宗传、王申子、张振渊、赵振芳、徐在汉、毛奇龄同。 陆铨:天去须之刑。子夏传「天」当作「而」,本李彦衡云:「去须曰而。」胡瑗曰:天当作而,古文相类,传写之误。髡其鬓发曰而。从。朱子云:「合作而,字体相似而误刺须也。」 俞琰: 胡、朱作「而」,云:「与耐同。」胡一桂、梁宾从「而」。吴澄改作「而」。项安世「天」、「而」两从,云:「天去发而去须,皆在首之刑,义不相远。」石介作「天人」之「天」,云:「天谓上九,君、父皆得称天。」 王安石、杨时、郭雍、张浚、沈该、赵汝梅、李简、杨廷筠同云:「天且刑之,非人为也。」 陈皋云:「仰之如天,畏之如刑。」陆时位云:「尊严峻绝如天,而又若欲刑之欲。」王宗炎曰:「其人仰天而望,鼻高于顶,移怒于鼻,且 劓之。」按:其说更曲。劓,王肃作「臲」,鱼一反。「□」,晁说之曰:「即劓字。许慎作劓。」九四:暌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肤」,王宗炎曰:「肤,鼎肉。」

上九:暌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说」,虞翻音「税」,置也。本晁说。「之」,陆德明曰:「以活反,一音始锐反。」「说弧」之「弧」,京房、马融、郑玄、虞翻、王肃、翟子玄作「壶」。

虞云:「坤为器,大腹有口,坎酒在中,壶之象也。」「之」,陆德明曰:「本亦作壶。」李鼎祚、陆希声作「弧」。 晁说 曰:「案象数当作壶。」「廉」,朱震曰:「爻有坤坎而无震足,当作弧。」 惠栋从「壶」。 按:朱彝尊云:「两弧,京、郑、许俱作壶,误。」按:王弼作「后说之弧」,左传史苏引作「暌孤寇张之弧」。䷦艮下坎上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蹇」,许慎作「□」,惠栋作「寋」。初六:往蹇,来誉。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徐铉云:「王臣蹇,俗作謇,非。」九三:往蹇,来反。

郭京曰:来正误作来反,云:「经、象、注并误作。」俞琰曰:「反,当依郭京 正。」六四:往蹇,来连。

「连」,陆德明曰:「力善反。」惠栋云:「古音辇。郑玄如字,迟久之意。」郭雍、马融以连为难,故辅嗣谓往来皆难,非以连作难也。廉按:释文、马氏训「连」为「难」。九五:大蹇朋来。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坎下震上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蒋稊生:「无所往」三字,后世传说误入经文。云后人释「利西南」句,言他无所往也,故与「有攸往」相反。如果有,亦当作「勿用有攸往」、「不利有攸往」,方合文王时句法。若程子以彖传不言「无所往」为省文,不知彖传无省文例。初六:无咎。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

「乘」,王肃绝证反。陆德明曰:「平声。」俞琰曰:「当从平声。」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拇」,荀爽、虞翻作「母」。虞云:「二动时,艮为指,四变之坤为母。」 李鼎祚作「母」。「解」同「拇」。 晁说之曰:「母,古文。」惠栋从「母」。陆绩、王肃作「拇」。王云:「手大指、足大指说。」孔颖达诸儒俱从陆。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虞翻、李鼎祚作「庸」。惠栋从「庸」。兑下艮上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簋」,蜀才作「轨」。晁说之曰:「轨」,古文作簋。「享」,蜀才作「亨」。许庚反。陆德明作「亨」,读「许两反」。俱荀爽、虞翻诸儒 训「享」。毛居正曰:「亨,今作享,误。」云:「字作亨,无画。近世传写不可考。元本见王注解作享字,即加一画。」 按:古文无「享」字,亦作「亨」。至宋传写作「享」为今本。惟释文及王应麟所集郑氏易作「亨」,余外无复有作「亨」者。

初九:巳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巳」,虞翻作「祀」,云:「祀,祭祀。旧作巳,省。」李鼎祚同,引惠栋曰:「已读曰祀,古文 朱彝尊。 虞作纪者误。许慎作以。」陆德明曰:「已音以,本亦作以。」按陆希声云:以其事为己任,似以已作以。王弼、孔颖达作巳,音以。胡瑗、张载、程子、朱震、朱子诸儒俱同。来知德「已」作「巳」,音纪,我也。「事」,陆时位同。言视人之事如己 也。 查慎行从来。「遄」,荀爽作「颛」。毛奇龄云:「误。」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熊良辅曰:弗损句,益之句。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王弼「或益之」句,「十朋之龟弗克违」句。陆希声、朱震、沈 该、杨简、郑汝谐、宋本子夏传、王宗传、俞琰同。程子「或益之」句,「十朋之」句,言人 助之;「龟弗克违」句。尹焞、郭雍、王 申子、李简同。吕大临、朱子「或益之十朋之龟」句,「弗克违」句。梁寅、胡炳文、 陆时位同。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震下巽上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或益之」三句,见损卦。「享」,王廙作「亨」。午庚反。陆德明作「亨」,香两反。无。

毛居正曰:「字作亨,读作享,古 此字。」 惠栋从「亨」。虞翻、干宝、李鼎祚作「享」。九。按:诸儒俱作「享二」。项安世曰:古文亨即「享」。大有三、随上六、益六、升六四句法同。今独益「享帝」不敢作「亨帝」,俗师不识古字也。于陆时位曰:「公用享于天子」、「王用亨于西山」、「王用亨 岐山」,古本篆文俱是「亨」字。惟益「王用享于帝」,古本方是「享」字。 余说见前。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用圭」,王肃作「桓圭」。毛奇龄云:「谬。」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虞翻作「依迁邦」。李鼎祚同。惠栋从之。王弼、崔憬作「国」。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乾下兑上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郭京曰:「夬」下脱「亨」字。「号」,荀爽、虞翻、王弼、干宝读「号令」之「号」,去声。张、孔颖达、王安石、张载、程子游酢,郭雍、朱震、 浚、王宗传、郑汝谐、姚小彭、都系、项安世、赵汝梅、王申子俱同。姚、项云:「孚号、惕号、无号同去声。」朱子读「呼号」之「号」平声,云:「古来作去。」看来该是平声解。吴澄、胡炳文、俞琰、梁寅同。 陆时位曰:「时」 作平声者非。毛奇龄曰:「平去两读不分。」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趾」,荀爽作「止」。晁说之曰:「止」,古文。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惕」,荀爽、翟玄作「锡」,赐也。「不」,毛奇龄曰:「赐」 可解。晁说之曰:「古文作易。」虞翻:「如字,惧也。」「号」,郑玄、虞翻、王廙音「号」,去声。张、陆希声 载程子、

郭雍、王宗传、吕祖谦、赵汝梅、姚小彭、项安世、张慎甫同。王弼、孔颖达读平声。朱震、朱子、胡炳文、吴澄、俞琰、梁寅、吴曰慎同。「莫」,郑玄如字,无也。「无夜」,非一夜。虞翻如字。胡旦、苏轼读「惕号莫夜」句,「有戎勿恤」句。熊 过、倪元璐、杨廷筠同。谨案:周易述义:「莫夜有戎」句。

九三:壮于𬱓,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𬱓」,郑玄作「壮于颧」,夹面也。蜀才作「仇」。毛奇龄曰:「字声之误。」明晋王本作「尻」。毛奇龄云:「此必张氏臆会。」翟玄、王肃如字。王音龟,董真卿误云作龟。江氏琴威反,陆德明木龟反,又音求。翟云:「面颧颊间骨也。」胡瑗曰:「此错简,当曰:壮于𬱓,有凶,独行遇雨,若濡有愠,君子夬夬,无咎。」王申子曰:「于义顺,当从之。」廉按:刘牧解此爻义与胡同,训「濡」为「变」。程子曰:「当云壮于𬱓,有凶,独行遇雨,君子夬夬,若濡,有愠,无咎。云由有遇雨字,又有濡字,故误连也。」川朱震曰:「以象意考之,程传为是。」 郭雍曰:「安定、伊 说皆以无咎二字难释,然义亦可通,不必泥也。」改。朱子曰:「文自顺,不必翟玄、荀爽如旧。」倪元璐:「君子夬夬独行」句,遇雨若濡句,「有愠无咎」句。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次」,郑玄、许慎作「趀」。七私反。说文:「仓猝也。」王肃、李鼎祚作「趑」。陆德德明曰:「次,本亦或作趑,或作□。马融、虞翻如字。马云:郤行不前也。古。」晁说之曰:「次, 文且。」王肃、李鼎祚作「趄」。王云:「趑趄,行止之碍也。」陆德明曰:「且,本亦作趄,或作跙。七余反。马融如字,语助也。」晁说之曰:且,古文牵。子夏传作「㧛」。宋本如字。古。晁说之曰:「古 文。」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苋陆」,子夏传云:「木根草茎。」王弼、孔颖达、张浚同。马融、郑玄、王肃云:「苋陆,商陆也。」熊良辅同。程子:「苋陆,马齿苋也。」朱子本义及沈该、郑汝谐、李简、胡炳文同物。 已上以「苋陆」为一。荀爽:「苋根小,陆根大,皆叶柔而根坚。」朱震云:「苋,蒉也;陆,商陆。皆泽草。苋柔根坚而赤,陆大于苋。」董遇云:「苋,人苋也;陆,商陆也。」廉按:李彦衡义海撮要引董遇第一「苋」字为「前」字,云:「前人苋陆,商陆。」赵汝梅不知其误,遂云:「前人以苋陆、商陆为二草。今从孔颖达、王宗传引本改正。」宋忠:「苋,苋菜;陆,商陆。」朱子语录又云:「苋,马齿陆。章陆,一名商陆。又物云是章柳。」梁寅、俞琰同。 以上以苋、陆为二。刘牧云:「陆,最高之地。」南仲云:「苋,苋也。陆,高平之陆。言苋生于陆也。」王申子、徐在汉、赵振芳、陆时位、毛奇龄同。 已上以「苋」为一物,「陆」非物也。项安世「萈」作「萈」,音九,山羊也。陆,路也。言羊之行路,每喜登高羊。赵汝梅、吴澄同,云:「上从廿,象 角;中从目,象目;下从凡,象足。」旧误作「苋」,从草从见,竟解作草名。熊良辅曰:「近有音苋为完者,失之太凿。」廉按:说文:「苋,侯涧切。」玉篇:「胡辨切,菜名,从草部。」又说文:「苋,胡官切。」玉篇同。山羊细角者宽,宽字从此,别为一部,不草。今赵氏、胡氏音九字仍作「苋」,是犹未敢改经也。项氏别作「莞」,是从陆德明作「莞」,与说文音丸兼而勿之改经者也。陆德明曰:「苋,本又作莞,华板反。蜀才作苋睦,睦与陆通也。」虞翻曰:「苋,悦也。音义如苋尔而笑。陆,和睦也。」云:「旧读苋,陆之误也。马、荀皆从俗言苋陆,非也。」廉按:据李氏集解所引虞氏之说,则「苋」字虞当同陆德明作「莞」,「陆」字虞当同蜀才作「睦」,所以虞言「苋」,「陆」字之误也。今本释文及集解引虞说,仍作「苋」字、「陆」字。 惠栋云:苋,论语作莞,论语字误也。陆读为睦,古文通睦用。考之汉唐扶颂、严举碑,皆以「陆」为「谨」案周易述义:「苋,山羊也。陆,平地也。」上六:「无号,终有凶。」

「号」,虞翻读去声,号令之号。世刘牧、徐氏、姚小彭、项安、 赵汝梅同。王弼诸儒读平声,或作号啕之「号」,或作呼号之号用。程子云:「先儒孚号、惕号、无号俱平声,谓无 更加号令,非也。卦中适有两去声,一平声,何害为?」郭雍曰:「三号字,程子以一为号令,二为呼号,或皆 号令。当从伊川。」胡。朱子云:「三号皆当音如嗥。」 瑗、王安石、朱震诸人皆同。巽下乾上姤,女壮,勿用取女。

「姤」,郑玄作「遘」。薛虞曰:「古文作遘。」冯椅曰:「古文姤作遘。王沬易改为今文,作姤。杂卦犹是古文。」毛奇龄曰:「杂卦传石经亦作遘。遘、媾义俱同。」 惠栋从「遘」。廉按:薛、虞云「古文作遘」,则知虞时已作「姤」矣。故李鼎祚所引郑玄、虞翻诸说俱作「姤」,未必至王洙始改也。「取」,陆德明作「娶」,云:「今本作取。」郭京曰:「取下误增女字。」毛奇龄云:「谬。」

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

「系」,惠栋从「系」。「柅」,子夏传作「鑈」,今本如字。「鑈」,晁说之曰:「字或作。」 吕氏字林:「女指反。」陆时位曰:「柅作鑈,妇人络丝趺所用。」 惠栋从「鑈」。王肃作「柅」,从手,织绩之器,妇人所用。许慎作「檷」,络丝跌也,读若昵,字林乃米反。也。晁说之曰:「许云仓颉篇伲作檷、柎。檷, 络丝之器,自关西谓之络垛也,梁、益之间谓之丝登其下。柎即柅。 尼,古文。蜀才作尼,止也。九家作柅,丝系于柅。」虞翻同跗。朱震曰:「络丝趺也。」为。项安世曰:「柅,络丝之, 络丝之柱,以木石 跗,令其不动,以金为之,愈坚重矣。」辅。冯椅曰:「络丝趺以铁为之,初六之柔,无车象。」廉案: 侯录朱子语与本义异,云:「或为止车,或为丝衮,不可晓物。」来知德云:「收丝之器。」 徐在汉:「系丝,马融作止车之柅,在车之下,所以止轮,令不动也。杨。王弼制动之主。程子:止车之物,木为之。」苏轼 时、郭雍、沈该、张浚、郑汝谐、朱子本义、王宗传、王申子、蔡氏、李简、胡炳文、俞琰、梁寅、吴澄同。赵汝梅通作杘,云:「说文作杘,敕稚反,丝籆柄也,亦作柅。」毛奇龄:「柅,木名,柅亦是络丝籆子,如梨而黄,故名金柅,本木而可以系物,汉儒训止车之木,则但可止车,而不可系物。作鑈,训络丝籆子,则不特难以系物,且别一字矣。鑈、柅通字耳。何氏订训因鑈训络丝籆子,遂误。」廉案:说文:「檷,络丝檷,读若柅。」又「杘,籆柄也,从木,尸声,女履切。」又「柅,木也,虞如梨。」又于杘下重出柅曰:「杘,从木,尼声,女履切。」「鑈」、「柅」、「杘」三字,皆不引易,故陆德明谓许作「檷」,赵汝梅谓许作「杘」,毛奇龄又以木名当之。九家以「有攸往」见句,句。李氏义海撮要引云:「攸往见 四则凶。」苏轼及何氏订训同。「羸」,郑玄本晁说之作「蔂」。释文如字,力追反。陆绩读为累,王肃劣随反。陆德明字同。宋忠、虞翻作「系羸」之「羸」。案曰:「羸,大索,所以系豕者也。」项晁说之曰:「与大壮羸字同训。」 安世曰:「犹羸角之羸。」易中「羸」字皆与「罹」通用,羸其瓶亦然。故郑作「蔂」,宋作「缧」,陆作「累」。然「羸」义自明,不烦改字。琰、龚焕、俞、 惠栋同。王弼:「羸豕,牝豕也,云:牡强而牝弱。」震孔颖达、吕大临、朱 徐几、熊良辅、胡炳文、唐鹤征、同儒。徐在汉曰:「牡为豭豕,牝为羸豕。」廉按:程子诸 作羸弱之「羸」。「蹢」,陆德明曰:「一本作踯,古文。」虞翻、宋忠作「蹄」。李鼎祚、惠栋同。徐邈如字,治益反。戟陆德明曰:「直 反。」「躅」,陆德明本亦作「躅」。虞翻、宋忠作「□」。李鼎祚、惠栋同。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包」,荀爽作「胞」。赵汝梅曰:「包字从勹从己,即包胎之包。子夏传:今木如字。」虞翻作「苞」。项安世曰:「凡称包者,皆谓阳包阴也。」包蒙、包承、包荒、包羞、包桑俱同。此包盖即古苞字,后人加草以别之,故子夏传与虞翻本皆作苞字。廉按:李鼎祚引虞作「包」,云:在中称包。诗:「白茅包之。」又云:「或以包为庖厨也。」惠栋从「苞」。王弼训庖,陆德明曰:「包,本亦作庖。」孔颖达正义训庖,言「初为九四之正,应为九二之庖厨。」非。 明晋王本作「庖」。 毛奇龄曰:「胞、庖俱。」程子诸儒俱作「包」。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次且」见夬卦。九四:包无鱼,起凶。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以」,子夏传作作「本」。孔颖达正义:「今本如字。」郭京曰:「作似。」按薛虞有「屈桡似匏瓜」之语。查毛奇龄曰:「作似,俱非。」 慎行曰:「京非。」杞,马融作杞梓之「杞」,云:「木也。」子夏同本。赵汝梅:「今本如字。」郑石介、程子、朱震、郭雍、沈该、朱子、项安世、 汝谐、赵汝梅、吴澄、胡炳文、龚焕、王申子、梁寅、李开、俞琰、胡炳文、黄葵峰、姚舜牧、陆时位同。薛虞、郑玄、虞翻、张璠「杞柳」之「杞」。薛云:「杞性柔靱,宜屈挠似瓠瓜。」王弼作枸杞之「杞」。孔颖达、张载、苏轼、王宗传同。「包」,子夏传作「匏瓜」。按孔颖达引子夏作「匏」,宋本亦训「匏」。陆德明引子夏作「苞」。观薛记则作「匏」是。薛虞云:「杞,屈桡似瓠瓜。」王弼、石介俱训「瓠瓜」。孔颖达正义作「匏瓜」。张弧:「瓠,匏瓜,星名。」晁说之曰:「马融、郑玄读为庖,虞翻作苞瓜。」李鼎祚、惠栋作「苞□」。张载、程子诸儒作「包」,言以杞而包瓜也。

上九:姤其角,吝,无咎。䷬坤下兑上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马融、郑玄、虞翻、陆绩、李鼎祚无「亨」字。李鼎祚同。廉按:李氏集解引郑玄有云:「故曰萃,亨也。」则郑本亦有「亨」字。今曰无者,依释文本。王弼、王肃有「亨」字。弼云:「聚乃通也。」明孔颖达、陆德 同、王昭素、苏轼有「亨」字。按李衡引昭素之卦词,有「亨」者三十六,惟萃有二亨。晁说之又云:「昭素谓当无亨字,不知所据。」郭雍、赵汝梅、王宗传、李简阙 皆有。程子、晁说之云:「亨,衍文。」晁云:「昭素谓无亨字,案象数无。」 项安世云:「王肃独有亨字,弼用其说。」孔子彖词无「亨」字。「亨」,朱子、郑汝谐、俞琰、王申子从衍。 吴澄、惠栋删去 字。 毛奇龄曰:「马、郑、陆、虞无亨字,偶遗耳。或谓衍文,或去此字,何其妄也!」「假」,郑玄训至。余见家人。王昭素曰:利见大人亨联读。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号」,虞翻读号令之号。经典释文同惠、朱震读号召之号。 栋从虞。郑玄、王肃、王廙读号啕之号。程子、张子、朱子诸儒同。「握」,傅氏作「渥」,一木作「偓」。郑玄、蜀才俱读为「夫三为屋」之屋。惠栋从郑。虞翻读握手之握。王弼:「一握,小貌。」程子:「一握,犹言一团。」毛奇龄云:「杜撰。」吴澄同王弼。孔颖达:「若号」与「一握」句,言自号比 为握之小。「为笑」句,言乐附于五。张载、李简:「若号一握」句,言若能号呼专 一,固执其守为笑。「勿恤」句,言不恤 众恤。程子、朱子以「若号」句,「一握为笑」句,言 若号呼,众皆笑之。子项安世、潘氏、胡一桂、吴澄、王申、 胡炳文、梁寅同。苏轼、吕大临:「若号一握为笑」句,苏云:「号、笑声相杂 也。」吕云:「或悲或欢。」朱震、张浚、沈该、赵汝梅「一握为笑」句,朱云:「为笑,献笑也。一握其手,喻意微 动。」沈云:「一握为笑,非诚心之笑。」沈云:「握手之笑,𫏐也。」胡瑗、王宗传、俞琰、钱志立「若号一握为笑」句,言一握之顷,变号为笑,所为破涕为笑也。查慎行「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句。谨案:周易折中从胡瑗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礿。

「礿」,蜀才作「跃」,刘表作「□」。毛奇龄曰:「非是。马融、郑玄、虞翻、王肃如字。马、王云:殷春祭名。王辅嗣、孔颖达、赵汝梅同。震、郑玄、虞翻云:夏祭名。张浚、胡一桂同。」廉按:朱谓夏祭以声为主,张振渊、陆时位、杨廷筠主其说。查慎行曰:「周礼作龠,龠者,和乐之器。 程子、苏轼诸儒俱训薄祭。」谨按:「祭」,周易折中从郑、虞、夏 说。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九四:大吉,无咎。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虞翻、王弼「无咎」。「匪孚」句,孔颖达、陆 希声同。程子、张载、苏轼、朱子诸儒俱无咎句。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

「赍咨」,虞翻「赍资」云:「赍,持也。资,博也。」「资」,李鼎祚同,曰:「晁说之曰:陆希声作 才也。俞琰 当从希声作资。李彦衡引希声仍作咨。」朱震曰:「赍与咨古通用,见丛说。赍,王肃将啼反,徐邈将池反。咨,陆德明音咨,又将利反。」廉按:郑玄:「赍咨,嗟叹之词。」王弼诸儒同也。朱震曰:「赍,持;咨,叹息也。」张振渊同。陆希声曰:「赍,持; 咨,才也。」俞琰同。巽下坤上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升」,郑玄作「升」。查慎行曰:「古文只用升字,归藏作称。」陆德明曰:「用见,本或作利见。」初六:允升,大吉。

允,许慎作「□」,进也,余准切。□,晁说之曰:「允,古文, 篆文。」朱震曰:「施雠易作□。」

九二:孚乃利用礿,无咎。九三:升虚邑。

马融训「邱虚」之「虚」,云:「虚,邱也。」邱,晁说之曰:「篆文无墟字,四邑为 四邱为虚,非空虚。」黄宗炎同,云:「大邱也。俗加土作墟。」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亨,王弼读亨通之「亨」。陆德明曰:「许庚反。」震、崔憬、石介、苏轼、程子、郭雍、朱、 王宗传、郑汝谐、赵汝梅、王申子、李简、熊良辅、叶尔瞻、张振渊、陆时位、徐在汉、查慎行同训「亨」。 按崔憬原训作「通」,李鼎祚作「享」,故引崔本亦作「享」。马融、郑玄、陆绩、王肃读「宴亨」之「亨」,许两反。马云:「祭也,郑云:献也。」朱子、胡炳文、吴澄、梁寅、俞琰、蔡清、李去非、惠栋、毛奇龄同。李鼎祚改作「享」。沈该、赵彦肃、杨廷筠、陈仁锡、洪启初同。谨案:周易折中训享。六五:贞吉,升阶。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坎下兑上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荀爽、虞翻、王弼「贞大人吉」句。孔颖达、李鼎祚、石介、苏 轼、鲜于侁、项安世、吴澄同。程子诸儒贞句。徐氏刻朱震易传脱「无咎」二字。按朱震引范谔昌曰:「彖文贞大人吉下脱无咎二字。范所云盖即今彖传中也。今汉上易传并卦词中亦脱去无咎二字,误。」谨案:周易折中、周易述义:「信与伸通。」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亨祀,征凶,无咎。

毛居正曰:「亨祀,今本作享,误,不敢改也。说见损彖。」廉按:宋以前者不可考,今本陆德明、李鼎祚、张载、苏轼、朱震、李彦衡、郑汝谐、沈该、张浚、王宗传、赵汝梅、王申子、胡一桂、胡炳文、董楷、董真卿、梁寅诸本经文中俱作「享」。程子、朱子、李简、项安世、王应麟集郑本、宋子夏传本、熊良辅、吴澄、俞琰、林希元、杨廷筠、惠栋、查慎行、毛奇龄诸本作「亨」。 按释文如大有九二、随上六、益六二、升六四、损彖文,凡诸家两训者皆作「亨」,惟此「亨」字,诸家皆训享,故释文亦作「享」。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徐徐」,子夏传、今本如字。虞翻、翟玄作「荼荼」,音图,内不定之意。 虞云:「舒迟也。」王肃作「余余」。晁说之曰:「余,古文。」马融如字,安行貌。金车,陆德明曰:「本亦作金舆。」虞翻作「金𬛼」。李鼎祚、惠栋同。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劓刖,荀爽、陆绩、王肃作「臲卼」,云:「不安貌。」京房作「劓刽」。案:说文:「刽,断也。」郑玄曰:「劓刖当作倪㐳。」晁说之曰:「案象数当作倪㐳,即臲卼之古文,与上六字同。」惠栋同晁说之。吴澄改作「臲卼」。虞翻、乾凿度如字。祭祀,陆德明本亦作「享祀」。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卼,曰动悔有悔,征吉。

藟,陆德明曰:「本又作蔂。」臲,许慎、薛、虞作「劓」,牛列反。晁说之曰:「古文作倪。」惠栋从倪。卼,许慎作「□」,不安也。薛、虞作「杌」。晁说之曰:「古文作㐳。」惠栋从㐳。虞翻如字。䷯巽下坎上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郭京曰:「井卦名,下脱亨字,本阙无阙正举。」羸,蜀才作「累」,惠栋从累,郑玄读为蔂,徐邈力追反,陆德明力悲反,虞翻云:「羸,钩罗也。」荀爽曰:「系羸曰。」朱震曰:「羸挂其瓶同。」赵汝梅曰:「羸而不解。」 俞琰: 「与羸角、羸豕之羸。」 廉案:王弼始训羸为败,程子曰:「羸,毁败也。」朱子诸儒同。朱子语录:「汔至」句,亦未繘井羸其瓶句。梁寅 同。荀爽「汔至亦未繘」句,「井羸其瓶」句。俞琰「井羸其瓶」句。廉案:李鼎祚彖词引荀爽说,以繘 句,彖词引虞翻说,又以「未繘井」绝句。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吴澄:「井泥」句,「井谷」、「井渫」、「井甃」、「井洌」、「井收」皆同。「禽」,崔憬曰:「古擒字,犹获也。所。」晁说之曰:「擒字,崔识之不。」俞琰同,言无 获也。 毛奇龄曰:「获亦 合」。赵汝梅曰:鸟兽蛊鱼通曰禽,不耑指鸟,蛙螺之类皆。徐在汉同。凡游泳水中者, 禽也。王弼、程子诸儒谓禽鸟之禽。毛奇龄曰:「象义同,北方谓辘轳之轴曰禽,杜撰无据。」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王弼曰:「溪谷。」程子曰:「涧谷。」王宗传同。朱震注:「溪者也。」赵汝梅曰:「山中之谷穴如井者。」徐直方曰:「井旁穴也。」龚焕、胡炳文、梁寅同。俞琰曰:「井旧弗甃,则其旁崩溃为谷。」「谷」,陆德明:「古木反,又音浴。」「射」,荀爽作「耶」。郑玄、王弼音亦,厌也。徐邈:食夜反,陆德明曰:「食亦反。」王弼训注溅。俞琰「食亦反 也。」「鲋」,子夏传今本如字,云:「虾蟆。」石介、龚焕、熊良辅、惠栋同。龚曰:「当作传。虾蟆,废井多有之。」 孔颖达引子夏:「虾蟆呼为鲋鱼也。」椅。程子曰:「或以为虾,或以为蟆,井泥中微物耳。」 冯: 「或谓虾蟆,或谓䲡鲋。」 毛奇龄曰:「子夏传以庄子埳井之蛙,伏缺甃之崖一语而误。」郑玄曰:「小鱼。」虞翻曰:「小鲜。」崔憬、李鼎祚、张浚、王宗传、王申子、吴澄同。朱震曰:「蛙也,鱼类蛙鲋。」杨万里云:「徐直方云:泥中微物,蛙属。」 梁寅曰:「蛙也。」赵汝梅云:「鰿鱼。」仪礼:「鱼用鲋。」庄子:「车辙中有鲋鱼,得斗升之水可活。」注:「小鰿。」颜师古注:「鱼龙。」案:鰿乃鲫鱼,埤雅同。博雅:「鰿,鲋也。」 陆佃曰:「小鱼相即而行名即,相附而行名鲋。」汉林希元同行陆时位引易曰:「即今之鲫鱼也。」徐在 同。 查慎 曰:「仪礼鱼用鲋注:此鱼好旅行以相附,谓之鲋,即鲫鱼鲋。」毛奇龄曰:「仪礼鱼用鲋,言细小也。若吕子洞庭之,庄子涸辙之鲋,则皆大鱼。陆佃说似可信。」程迥曰:「字书作蚹,蜗牛也。今废井中多有之。」 项安世曰:「鲋为蜗牛,非是。」廉案:㬊渊录朱子常取其说,今成德易集义误「沙随」为「明道」。瓮,许慎作「瓮」,波瓶也。赵汝梅作「瓮」,云:「汲器,井用瓶,谷用瓮。」陆德明作「雍」,屋送反,云:「李轨于钟反。」 惠栋从「雍」。郑玄作「瓮」,云:「停水器也。」漏,陆希声作「屡」,藉也。知,晁说之曰:「不 所据。」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渫,史记屈原传引作「泄」。向秀注曰:「漫泄泥浊也。」虞翻、荀爽、干宝、李鼎祚作「渫」。查「慎行井渫」句。可用,史记引作可以。六四:井甃,无咎。九五:井洌寒泉,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收,荀爽作「甃」。毛奇龄曰:「荀误。」俞琰曰:「疑即汲字,讹为收。」徐邈诗救反,又如字。马融曰:「牧,汲也。」程子诸儒从之。虞翻曰:「以辘轳收繘也。」晁说之、朱震、吴澄、梁寅从之。之,陆绩曰:「井干也。」井,项安世曰:「井口之名,今俗犹谓 收口。」 王弼「利 功之成」,郭雍、沈该同。勿,干宝作「□」。案:董真卿、毛奇龄引「干」作「罔」,朱子发

引干如字。今依陆德明及李鼎祚本。幕,朱震曰:「当作□,云:今易传写误。 按□一作□,古文作冂。」案:吴澄云:「幕当作冂,俗作幂,今作幕,从省。」赵汝梅曰:「读若幂。」王弼「井收」句,「勿幕有孚元吉」句,孔颖达同虞翻、干宝「井收勿幕」句。离下兑上

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己,朱震作戊己之己,云:「庚,更革也。自庚至己,十日浃矣。」 冯氏同,云:「卦以庚为义也。」张慎甫、陆时位、徐在汉、赵振芳、顾炎武、毛奇龄、查慎行。赵云:「五行惟土配信。」查云:「土主信,戊为艮土,己为坤土,离、兑阴卦,故以阴上言。」僧昙莹作「巳午」之「巳」。胡一桂曰:「昙莹云:作巳亦可,十二辰自子至巳,六阳极变午,巳日乃孚也。」是知好奇因各有说,但于庚更革义无取。虞翻、干宝诸儒作己事之「己」。谨案:周易述义作「己」。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王湘卿作「己日」,云:「纳甲兑属巳,二爻离之主,故言。」 余说见卦词。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九五:大人变虎,未占有孚。

「变」,京房作「辨」。晁说之曰:「辨,古文变字。」下同。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豹」,许慎作「斐」。䷱巽下离上鼎:元吉,亨。虞翻、王弼有「吉」字。王云:「法制应时,然后乃吉;贤愚有别,尊卑有序,然后乃亨。」 孔颖达、李鼎祚、郭京、陆希声、同宫、苏轼、朱震、张浚、王宗传、赵汝梅、李简、王宗炎、刘南、 陆、时位、毛奇龄、查慎行不从衍文。「贞」,查云:「程子因彖传无吉,故以为衍。」然随彖「元亨利」,传止言「大亨贞」。萃彖曰「萃亨」,传无亨。渐彖、萃彖「有利贞」,传皆无之。此「吉」字不当衍,程子羡「吉」字。郭雍、朱子、项安世、郑汝谐、王申子、李简、俞琰、胡一桂、胡炳文、梁寅诸儒从之。吴澄、季本删去「吉」字。毛奇龄曰:「程传本义无所据,竟删去之,何其妄也。」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九四:鼎折足,覆公𫗧,其形渥,凶。

「𫗧」,马融作「粥,𬳆也」。廉按:释文:「鼎卦爻词中不载作粥字,止云𬳆也。」今本系词传中增入。郑玄亦作䔩。释文云:「菜也。」廉按:孔颖达疏「其□帷何」引郑易作「覆公䔩」,云:「郑注以䔩为八珍所用。」又贾公彦周官醢人「糁食」疏引郑易作「覆公𫗧」,云:「郑注:糁谓之𫗧。」又司烜氏疏引郑注:「𫗧,美馔。」按说文无𫗧字。「鬻,𬳆也,俗作粥。」又「鬻,鼎实,陈留谓𬳆为鬻。」亦不引易。据释文「马融作粥」,训「𬳆」,合说文观之,则「𫗧」似可作「鬻」。毛奇龄谓说文训鬻,引易「覆公鬻」为证,而以释文不引「鬻」字为脱误,亦未尽然。「形」,京房、郑玄、九家、虞翻、荀爽作「刑」,李鼎祚、一行、陆希声同。汉书王商传注引作「刑」,唐书元载传赞同。黄宗炎读如「铏羹」之「铏」,云:史记「土铏」省作「刑」,周礼脢铏通作「刑」,谓八豆六铏,无不受污。「渥」,郑玄作「剭」,亦作「屋」。周官司烜氏「屋诛」注:「郑玄曰:屋,读如其刑剭之剭。」贾公彦疏引郑易注云:「三公倾覆王之美道,屋中刑之。」京房、九家、虞翻作「剭」,重刑也。京谓刑在𬱓曰剭。案:一行、陆希声同。 以上本晁说之。 李鼎祚引虞及九家俱作「渥」,亦大刑,罪重也。唐书引亦作「剭」。朱震曰:子夏传作「握」,盖传久字误而音存也。薛、虞云:「古文作渥。」王弼传同。朱子从晁说之训「刑剭」。邵博、王沿同汝。胡炳文、胡一桂、俞琰、梁寅、倪元同璐、陈仁锡、赵 梅、郑汝谐、李简、王宗炎、张彦渊、王申子曰:「鼎之形渥。」徐在汉、查慎行、毛奇龄同。毛云:「刑、刑字声相近,各相傅会之误。」晁说之作伪古本,改作「刑剭」。王弼作「形渥」,云:「体为渥沾也。程子谓可羞愧之甚,赧污也。」 吕大临、郭雍、张浚同。吴澄改作「刑剭」。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震下震上

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震,归藏作「厘」。吴澄删去「震来虩虩,笑言哑哑」八字,云:「初九爻词重出,无。季本同此。」毛奇龄曰:吴季「何其 忌惮」至「虩虩」,荀爽作「诉诉」。晁说之曰:「虩虩」与诉诉同,音色。 毛奇龄曰:虩、诉同。说见复。马融、郑玄如字,同,云:「恐惧貌。」笑言,陆德明曰:「本作笑语」。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张元冲所出晋王本无「后」字。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亿,虞翻作「噫」,于其反。惜词也。李、朱震、俞琰从之。俞云:「恐惧失声。」廉案: 氏集解引虞仍作「亿」,本。陆德明同, 亦作「噫」。郑玄作「十万曰亿」之「亿」,于力反。曰陆希声「万万 亿」。石

介曰:「亿万,数之大也。」吕大临、王宗传、赵汝梅、邱富国、蔡氏同。李简同,兼以大训。程子作「亿度」之「亿」。郑汝谐、勾微、沈守约、项安世、王申子、梁寅同,言度其将丧贝也。吴澄作「诡亿」之「亿」。诡亿,戏也,言被雷惊散,失其所亿之贝也。陆德明于其反。王弼云「词也」。陆德明、孔颖达、刘牧同。必,干宝云「叹词」。云,郭雍云「恐惧惊叹之词」。 张载云 也。 王安石 安也,言安处不避则丧贝也。以朱子「亿」未详,亦作「噫」解。有毛奇龄曰:「伪古本作噫, 虞、干解也。」不知「亿」字原 作词解者,何必改字。「丧」,荀爽如字,陆德明息浪反。贝,荀爽音败。跻,陆德明曰:「本又作𬯀。」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

毛奇龄曰:「苏苏」即「虩虩」,音苏,诉音之转,与虩同字,则苏即「虩」可知。故马融、陆绩俱注恐惧,惟虞翻以「死而复苏」为解。陆案:释文:「马云:苏苏,尸禄食素也。」不训恐惧,亦不载 绩注。毛氏所引,不知何据。又郑玄训不安,王肃训警动,陆德明训疑惧。九四:震遂泥。

遂,荀爽作「队」,本释文。朱震云:「荀本作隧。」遂、隧古通用。毛奇龄:队遂同。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查慎行:「震往来」句,「厉」句,蒋姊生:亿句,「无丧」句,「有事」句。赵汝梅、吴澄、俞琰:「亿无丧」句,「有事」句。虞翻诸儒「亿无丧有事」句。亿字说 见前。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毛奇龄曰:「索索」即「虩虩」,字云:索、虩、诉、诉,同音同义落。案:释文:「虩,许逆反,索桑反。」是音不同也。虩虩,马、郑同训恐惧。索索,马训「内不安貌」,郑训犹缩缩,足不正也。是义亦不尽同也。艮下艮上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艮,许慎作「□」。郭京彖词脱「艮亨」二字,本阙无阙正举。吴澄曰:「背音佩,俗读人身之背,非云背,北堂也。」爻词趾、腓、限、身、辅,是就人身取象。彖词「其背」与「其庭」为对,是就宫室取象。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趾,荀爽作「止」。晁说之曰:「古作止。」毛奇龄:「止、趾通字。」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腓,陆德明本又作「肥」,义见咸。拯,孟喜、京房、王肃、陆绩。以上本晁说之。马融、陆德明作「承」,音拯救之拯。马云:「举也。」拯,吕氏训义作「承」,云:「今作。」一行作拯。朱震曰:「一作拯,音承。」李鼎祚引虞翻如字。晁说之曰:「其误如明夷。熊良辅不拯句,其随句,虞翻不拯其随句。」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列,孟喜、本晁说之。虞翻。李鼎祚作「裂」。一行同。孟俞琰云:「当从 喜。」夤,荀爽作「肾」,云:「互体有坎,坎为肾。」孟喜、京房、一行作「䏖」,本晁说之。郑玄作「𦟘」。晁说之曰:今文也。夕,项安世曰:「夤字从肉,不从 书作𦟘。」马融如字,夹脊肉也。陆德明曰:「夤,引真反。」徐邈音同。厉,韩诗外传引易作「危」。薰,子夏传。今本如字。孟喜、京房、马融、王肃、王弼作「熏」。马、王云:「熏灼其心。」「熏」以上本朱震。顾俞琰曰:「当从孟喜作熏,如忧心如 之熏。」 吴澄、 炎武从「熏」。荀爽作「勋」,云:「互体有震,震为勋。」虞翻作「阍」,云:「艮为阍,守门人。坎盗动门,故厉阍心。古阍作薰字。马因言熏灼其心,未闻易道以坎水熏灼人也。荀氏以熏为勋,读作勋,皆非也。」 李鼎祚作「阍」。朱震曰:古本当作勋心。云:勋心二字,传者误并作勋字,再传又脱其偏旁作熏,而后来者又加草,遂成薰字。石介、胡瑗、苏轼、张载、程子诸儒俱作「薰」。六四:艮其身,无咎。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虞翻作「言有孚」。李鼎祚同。上九:敦艮,吉。䷴艮下巽上渐:女归吉。利贞。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史记汉武纪、汉书郊祀志引作「般」。裴龙驹史记注云:「水涯堆也。」汉书孟康注同。颜师古云:「般,也。」晁、杨慎曰:「水涯文堆为是。鸿固不栖陆也。」 说之曰:般,古马融如字。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孕」,荀爽作「乘」。晁说之曰:「乘」,古文。「利御寇」,虞翻作「利用御寇」。李鼎祚同。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上九:「鸿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陆,虞翻、王弼本作「陆」。孔颖达、李鼎祚、陆希声同。皆虞云:「陆,谓三也。」孔云:「上与三 处卦上,故称陆。」陆云:「过高则反下也。」 颜师古注汉书倪宽传引作「陆」。胡瑗云:「当作逵,字体相类,传录误也。」程子从之。朱子云:「以韵读之,良是。」郭忠孝、郭雍同。沈该、项安世、王宗传、晁公武、邱富国、王申子、熊朋来、胡一桂、胡炳文、熊良辅、龚焕、俞琰、梁寅、郭鹏海、洪守美、张振渊、李去非同。熊朋来云:有妄为九三南陆、上九北陆之说,以韵读当为「逵」。俞琰云:「逵自通邑大都九逵之路,人皆仰见也。」王应麟曰:范谔昌云:陆字误,胡安定从之。苏轼改作「逵」,吴澄、季本同。又一作「陵」,本李衡撮要。石介曰:「上高于五而降者,君臣之定分也。」诸家改为「陵」,非。石介、张载、孙坦、朱震仍作「陆」。孙云:「云路也。」朱云:「反而之三,然后安在鸿则为自南而北,向之特也。」吕大临、张浚、杨万里、赵彦肃、赵汝梅、李简、焦竑、郑维岳、徐在汉、陆时位、顾炎武同。毛奇龄云:「逵,尔雅、说文无云路之注,起于词章家。」谨案:周易折中:「陆」乃「阿」字之误,云:「阿,大陵也。」「仪」古读「俄」,正与「阿」叶。逵、仪古韵实非叶也。周易述义:当作「逵」。䷵兑下震上归妹征凶无攸利。

初九:归妺以娣,跛能履征吉。

「能」,虞翻、李鼎祚作「而」,下同。说见履。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

晁说之曰:「子夏传作利幽人贞。今本如字。」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须」,荀爽、陆绩作「嬬」。陆云:「妾也。」引朱彝尊引作「孺」,毛奇龄 作「𦈡」,皆误。子夏传、孟喜、京房作「嫥」,云:「媵之妾也。」上本晁说之。子夏、孟、京作「嫥」,音义同「嬬」。吴澄云:晁说之曰:古文须。虞翻、王弼作须待之须。孔颖达、陆德明、李鼎祚、胡瑗、程子、张载、郭雍、赵汝梅、徐氏、郑汝谐、李简同也。张慎甫曰:「相须也,所谓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者。 或以贱女解,或以颐之饰解,殊为不妥。」 陆铨说相同。郑玄作「须女」之「须」,云:「有才智之称。天文有须女,屈原之妹名女须行。」陆希声曰:「织女为贵,须女为贱,归妺以贱女。」 一 陆震、苏轼、朱震、张浚、朱子、项安世、王宗传、胡炳文、吴澄、俞琰、梁寅、熊过、陆时位、徐在汉同。吴澄曰:须或作䇓。查慎行:「归妹以须反归」句,以娣句,言归妹以须从,当反之使归母家。 廉案:此说俞琰已然,然未以此句也。谨案:周易折中、周易述义主须女说。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帝乙,说见泰卦。「几」,荀爽作「既」。吴澄曰:「几读作既。」陆德明音机,又音祈达。虞翻曰:「几,其也。」 孔颖 云:「近也。」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筐」,陆德明、晁说之、吕祖谦作「匡」。陆云:「郑玄作筐。」晁云:「筐,俗字。」吕云:「今本作筐。」「刲」,晁说之:或作刲,或作刲。许慎:「刲,苦圭反。」陆同,又音工惠反。䷶离下震上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丰」,陆德明曰:「依字作丰,今本作礼,礼字非也,世人失之久矣。」「假」,马融、姚信读古雅反,训大中。刘牧、张浚、路纯、 俞琰、黄炎宗、陆特位同虞翻、王弼、陆德明庚白切训。至从程子诸儒 之。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配」,孟喜本。朱震、郑玄作「妃」。郑云:「嘉耦曰妃。」按晁说之曰:「妃,古文配字。」 虞翻曰:「妃谓四也。」疑虞氏亦作妃。 朱震训同郑氏。虽晁说之古文本作「惟」,云:「玩词意当作惟,读易者失之。」 陆时位曰:「古作惟。」「旬」,荀爽作「均」。晁说之曰:旬,古文均字。 易袚曰:「郑本以旬为均字。」廉按:诗有容正义,郑氏实未尝作「均」,易氏未知所据。刘昞作「钧」。毛奇龄曰:均、钧、旬通字。王肃作旬,云当纯反,或音唇。郑玄、虞翻训「十日为旬」之旬。刘牧、胡瑗、吕大临、程迥、张浚、李开、侯果、赵汝俱、梅、吴澄、俞琰、张慎甫、来知德、徐在汉、陆时位训十日。王弼、孔颖达训均。程子、张载、郭雍、朱子、沈该、张浚、郑汝谐、梁寅、林希元、程汝继诸人同从。熊过曰:「古无训均者,陆氏训均,程、朱 之误矣。」按陆氏不知何据。朱震:「均与十旬兼训,王宗传、胡炳文同。」谨案:周易述义主十日为旬。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蔀」,郑玄、薛、虞作「菩」,郑云:「小席奇。」晁说之曰:「菩,古文蔀字。」 按毛 龄以为薛仁贵,误。释文引虞,不引仁贵。虞翻、王肃、王弼作「蔀」。虞云:「日蔽云中称蔀。」 王弼注云:「覆暧障光明之物。」略例又云:「大暗谓之蔀。」程主弼说。「训」,陆希声云:「茂密罔通之义。」 赵汝梅云:「蔀,古书无, 至顾野王始训覆,亦祖辅嗣说。」「斗」,孟喜作「主」,晁说之曰:「主,古文斗字。」徐在汉:「蔀,草名,言如蔀草之蓊蘙也。」查毛奇龄曰:「□蔀,广惟鱼荠也。」 慎行同。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沫,折其右肱,无咎。」

「沛」,子夏传今本如字,作「芾」,云:「小也。」「叶」,陆希声作「芾」,云:「枝 偏垂之貌。」郑玄、干宝作「韦」,云:「祭祀之蔽膝。」廉按:董真卿引作「芾」,与释文不同。 朱彝尊亦作「芾」。王弼作「沛」,训同「旆」,云:「旙幔,所以御盛光也。」「寅」,孔颖达、胡瑗、苏轼、张浚、梁 同。陆德明曰:「一作旆。」程子曰:「沛,古本有作旆者,王弼之解则是旆也。」朱旆震曰:「古本作旆。」朱子曰:「一作旆。」俞琰曰:「当从陆作本。项安世、王弼作旆,今从之。九家作沛,非。」廉按:今弼 作「沛」。吴澄曰:「旆,古通沛。」 毛奇龄曰:「王注作旙慢,

后遂有以旆通沛者,终是改字。」姚信作滂沛之「沛」,石介训如水之沛然之沛。 吕大临:「沛然下雨也。」赵汝梅同。黄炎宗谓「雨甚也」。九家:「大暗谓之沛。」虞翻曰:「日在云下称沛。」杨万里同之。鲜于侁:「骤明谓沛,幔。」郭雍曰:「凡徧蔽 象皆曰沛,非必幡 也。」熊过作公羊傅「草棘曰沛」之「沛」,陆时位同,言杂乱晦暝之象。崔骃达旨云:「虻蚋之趣大沛」是也。 张慎甫曰:「沛泽,水草所钟之。」毛奇龄曰:刘熙云:水草相生 名。晁说之:近文作「肺」,不明也。王廙丰盖反,又补盖反,徐邈:普盖反。陆德明:普贝反。谨案:周易述义:「沛」当作「旆」。沫子夏,今本如字。马融、班固、郑玄、薛虞、字林作「昩」,子夏,星之小者。薛云:「辅星也。」字林云:「斗杓星。」□释、汉书五行志引作「昩」,服虔注云:「日中而昏也。」作。项安世曰:「当从王弼作昩,九家作沫,非。」按:今弼本 「沫」与项说不同。释文字多从弼本,今释文亦作「沫」。九家、虞翻、王肃、徐邈作「沫」。九家易曰:「斗杓后小星。」朱震、张浚、郑刚中、吴澄、俞琰、毛奇龄同。 陆希声:「口沫,小星,斗之辅星。」郑维岳同。廉按:陆时位引陆说,误希声为绩谐。虞翻曰:「沫,小星。」胡瑗、程子曰:「微星,无名数者。」郑汝、 李简同。朱子曰:「小星,壬申子。」胡炳文、林希元、陈仁锡同。王弼作「沬」,训「微昩」,云:「微昩之月。」「石」,孔颖达、陆德明、 介、沈该同。曰。苏轼曰:「明暗杂也。」曰鲜于侁曰:「幽暗之谓。」 郭雍: 「隐昧也。」 赵汝梅: 「雨甚而昼昏。」查慎行同气。张慎甫曰:「沬,水 溟蒙之甚也。」黄宗炎曰:「沫,洒面也。言晦冥不知昏旦,日中始起栉沐也。」先儒以「沫」同「昩」,俱改经文。又因「见斗」而指为小星,益牵强矣。谨案:周易折中、周易述义主小星说。肱,姚信作「股」。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𬮭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屋,许慎作「𫲸」,大屋也。孟喜作「窒」。晁说之曰:「窒,古文阒。」姚信作「阅」。马融、郑玄如字。䷷艮下离上旅小亨,旅贞吉。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琐琐,陆德明曰:「悉果反,或作琐者,非。」斯,郭京曰:「当作厮。」王应麟曰:王辅嗣注斯贱之役,京谓合作厮。后汉左雄传职斯禄薄,注云:斯,贱也。不必改厮字与?毛奇龄曰:「厮贱厮养。」 「斯」本通字,不必改经。王弼作「斯贱」之「斯」,言寄旅不同所安,不为斯贱之役,所取致灾。陆苏轼曰:「斯,隶也。于六二,二近于三,三之所取也。 时位从。」王弼,云:「古者析薪为斯。」孔颖达作「斯此」之「斯」,程子诸儒俱从之。徐在汉训「斧以斯之」之「斯」,言「斯,析也。初不胜猥细,止非其所,而离其所,所以取灾。作斯其所句,取灾。」毛奇龄说同,云:「与同行者较量琐琐,必至分析以其所。」盖「斯」本作分析解,故说文以「斯」为「分」,尔雅「斯」为「离」,句法正与「屯其膏」、「贲其趾,匪其彭」同例。谨案:周易折中从王氏说。按风俗通引易曰:「其亡斯自取。」盖节取此文,非原文也。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陆德明曰:「一作怀其资斧者,非。」「童」,九家、虞翻作「僮」。李鼎祚同,曰。朱震曰:「一本作僮。」冯椅: 古僮、「童」通用。九家「得僮仆」句,「贞」句。王 宗传、项安世、赵汝梅、徐氏、王申子、俞琰、余芑舒、黄宗炎、徐在汉同。 王云:「程河南、朱子发皆 得僮仆之忠贞,固无害,然九三不合。」虞翻「得僮仆贞」句,王弼、孔颖达、程子诸 儒俱同。 胡炳文曰:「贞字,诸家多自作一句,本义以连上文。」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

王弼、孔颖达「丧其童仆贞」句。张载、程子、朱震、郑汝谐、 李简、吴澄、陈仁锡、张振渊同。虞翻「丧其童仆」句,「贞厉」句。朱子曰:「贞字连 下义,诸儒俱同。」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资斧」,子夏传今本如字。张轨、张晏、应劭作「齐斧」。陆德明曰:子夏传及众家并作齐斧。张轨云:「黄钺斧也。」张晏曰:「整齐也。」应劭曰:「齐,利也,读如齐衰之齐。」 虞喜志林云:「齐当斋,斋戒入庙而受斧。」房案:汉书王莽遣王寻屯洛阳,将发,亡其黄钺。其士 扬曰:「此经所谓丧其齐斧者也。」又宋书文帝元嘉二十九年,内中诏书内引易作「资斧」。 徐氏曰:资、齐同音,误作「资」。虞翻、王弼以「资斧」为一物。王云:「斧,所斫除荆棘,以安其舍者也。」 李鼎祚、孔颖达、苏轼、赵彦肃、张浚、吴澄同。陆希声云:「资于斧以断也。」刘牧、王安石、俞琰、洪守美、林希元同。程子:「资、斧二物,资,货财之资;斧,器用之利。」氏、郭雍、李简、郑汝谐、项安世、蔡 同、朱震亦云:「二物得其资以为利,得其斧以为断。」沈该、赵汝梅、王宗传、王申子、胡炳文、陈仁锡、陆时位、黄宗炎同。朱子云:「资斧有作赍斧说。」毛奇龄曰:「或谓斧、□通,即赍粮也。」非是。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啕,丧牛于易。凶。

「易」,王肃音「亦」。余说见前。巽下巽上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巽」,许慎作「巽」。晁说之曰:「□,古文;巽,篆文;巽,俗文。」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九三:频巽。吝。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资斧,说见旅卦。谨案:周易折中云:资斧,古本作「齐斧」为是,盖因承旅卦同音而误也。说卦:齐乎巽。齐斧者,所以齐物之斧也。又案:周易述义:「资、斧为二物,丧其资而不能行,丧其斧而不能断。」兑下兑上兑亨,利贞。初九,和兑,吉。九二,孚兑,吉,悔亡。六三,来兑,凶。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九五,孚于剥,有厉。上六:引兑。

蒋秭生曰:「引兑」下恐脱一「凶咎」「悔吝」等字。䷺坎下巽上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涣」,归藏作「奂」。「假」,荀爽训「大」,梁武帝音「贾」,虞翻诸儒训「至」,陆德明「庚白切」。初六:用拯马壮吉。

「拯」,见明夷二。伏曼容云:「济也。」王肃云:「拔也。」孔颖达「用拯马」句,「壮吉」句。王安石、 刘纬同。胡瑗诸儒「用拯」句,「马壮」句,「吉」句。按张浚明夷以「壮吉」句不同。虞翻「壮吉」下有「悔亡」字,李鼎祚、陆震同, 朱震从之。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机」,虞翻作「凭机」之「机」,王弼及胡瑗诸儒同作。毛奇龄曰:周礼五几通 机。冯椅「机,木名」,云:说文:木也。山海经:族菌之山多松柏机桓,人困于道途,则依木以休息。周官五机,亦不从木山来知德:「机,木名,出蜀中,似榆。海经大尧之山多机。」朱升作「杌」,云车中之杌。毛奇龄曰:「车是𫐄,无通作杌者。」查查慎行同作「杌」,云:「杌,石经作杌,与几同。」廉按:朱氏 氏说本吴澄。今观吴氏易纂言云:「车中之机也。」凡乘安车用「机」字,仍从几,并不从「兀」。 又案:时多误作「杌」者,毛奇龄诸本作「杌」,非是。李开先作「杌安」,云「人所坐以为 者」。谨案:周易述义云:「机与几同。」六三,涣其躬,无悔。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丘」,姚信作「近」。毛奇龄曰:「近以丘字下画迤引致误。」「夷」,荀爽作「弟」。毛奇龄曰:「形误。」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查慎行「涣汗」句,「其大号涣」句。谨案:周易折中,「号」为呼号之号,云:易中号字皆当平声。在常人则是哀痛迫切,写情输心也。在王者则是至诚恳恻,发号施令也。「涣,王居涣字当一读,言其大号也,如涣汗然。」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王弼、孔颖达「涣其血」句,「去逖出」句。王安石、苏轼、张载、朱震、 项安世、王宗传、王申子、吴澄、郑维岳、来知德、徐在汉、洪守美、查慎行同。朱云:先儒俱多以「涣血」,以象考之,当从。项安世曰:「血」与「出」韵叶。虞翻作「涣其血,去逖出,无咎」句。程子诸 儒同。「逖」,程子云:一本作「惕」。本李衡义海撮要。考朱子、熊良辅、胡炳文、梁寅、陈仁锡、朱震同一本作「惕」以象 之,当从。「逖」。 项安世云:不容作「惕」,与小畜异。陈友文云:朱子引小畜改「惕」字,未妥,非。姚舜牧作「惕」,误。 陆时位曰:本义改「逖」为「惕」。虞翻如字。虞云:忧也。「远」,王弼云 也。俞琰曰:「去逖出」三字疑衍。云:当依象传。兑下坎上节:亨。苦节,不可贞。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九二:不出门庭,凶。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嗟」,李鼎祚作「差」。六四:安节,亨。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兑下巽上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豚鱼」,虞翻、黄颖作「遁鱼」。李鼎祚云:虞仲翔以三至上体,便以「豚鱼」为「遁鱼」。郑玄、荀爽、王弼「豚鱼」两物。荀云:「艮为山陆,豚所处;兑泽,鱼所在。」王云:「鱼,虫之隐者;豚,兽之微贱者希。」李鼎祚曰:「坎称豚,巽为鱼。」孔颖达、陆 声、程子、朱震诸儒俱同。李舜臣、冯椅、吴澄:「豚鱼即江豚。」李云:「豚鱼出泽上,有风之兆。」吴云:「江豚将有南风则口向南,有北风则口向北,舟人称为风信。俗河豚,江湖间以为风信。」王申子曰:「毛兼山云:即。」龙仁夫曰:「江豚一名𫚋䱐,亦取专孚之义。」李、胡一桂、俞琰、潘士藻、陆铨、张振渊、陆时位、徐在汉、 开先、毛奇龄、查慎行同。 赵汝梅曰:「或为二物,或为一物,不敢臆定。以义求之,当是无知之物。」

初九:虞吉,有他,不燕。

「虞」,胡瑗、程子训、「虞度」之「虞」,郭子和、朱震、鲜于侁、朱子、吕祖谦诸儒俱同。张载训「虞防」之「虞」,吕大临、杨万里、陆振奇同。杨慈训「山虞」之「虞」,冯椅训「虞人」之「虞」,云:「字以羽族孚子为象,故取山虞防守山林,虞鸟兽之卵胎。」 胡一桂云:「与即鹿、无虞并作山虞训。」「虞」,吴澄曰:「如泽之虞人,专守其职官。」徐在汉曰:「有物名, 一名固,泽时常在泽,象主守之, 故古以名官。」廉按:王弼、孔颖达训「专」,陆希声训「守」,义与虞人相同。惟荀爽训「安」,苏轼训「戒」,义不同。「他」,本亦作「它」。毛奇龄曰:「陆德明、苏轼作它,义同。」燕,金君卿曰:「当为变字之误,言虽有他来,不变其志。」孔颖达、陆希声训「燕安」之「燕」,程子、朱子诸儒俱同。冯椅训「燕雀」之「燕」,言兑之初七月末,社燕犹在,过此之他社,过则无燕。 焦竑曰:「不燕犹言不乳元鸟,其来主孚也。」陆时位曰:「燕来避戊己,春飞冬伏,不失信。」 徐在汉曰:「燕,仲春至,仲秋归。」

九二: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和」,熊朋来平声,与陆德明诸儒异。「好」,王肃呼报反,与陆德明诸儒异训。案:孟喜 小爵,冯椅训「燕爵」之爵,云:「今人制字为雀,古止爵字。」爵禄之爵,正犹燕安之燕。徐在汉曰:「爵,小鸟,即其子也。」虞翻诸儒作「爵位」之「爵」。李简训如孟子「天爵」之「爵」。李云:「说者多以好爵为爵位,殊失中孚之义。惟郭子和不安,而以美道释之。」「靡」,京房作「劘」,本释文。本晁说之曰:「京 作劘。」陆绩作「縻」,本释文。朱震曰:陆作縻。绩曰:「即縻字改体。」陆,陆德明曰:「本又作糜。」干宝同。散也,亡池反。今释文误作「縻」。此本董真卿。李过廉按:埤雅及王弼字作「靡」,训散。孔颖达云:「分散而合其之。」子夏传。「縻」,本朱震。「巽」,宋本如字。「之」,郭、京作「縻」。朱震曰: 「为绳縻系 象,当作縻。」朱子云:「靡与縻通,系,恋也。」美,吴澄、胡炳文、梁寅、林希元、陈仁锡、洪守、 倪元璐、查慎行同。 按:程子字作「靡」,训系慕。郑汝谐、张振渊同。赵汝梅:「与縻同,共也。」虞、俞琰同靡。按:孟喜 翻字作 「训」,其吕大临、王宗传、项安世、李简、陆时位、毛奇龄同。张载训同。「披靡」之靡,云:「偃也,顺从之也。」而徐在汉云:「从风 靡之靡。」晁说之曰:「靡、糜、劘、□、縻、□、縻七字并同靡音。」云:「未知古文用甚字。」熊朋来云:「靡即摩字,音摩,与六三歌为韵。」毛、杨慎云:「靡音磨,与和叶。」毛 奇龄曰:「此由不识韵,故徐邈音武寄反,又亡彼

反,陆德明亡池反。」谨案:周易折中:「好爵,旨酒也。」又案:周易述义:「好爵,秉彝之良。」靡者,懿德之好。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罢,王肃音皮。李鼎祚、吴幼清同。董楷云:「又音皮。」徐邈扶彼反。陆德明诸儒如字。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几,京房作「近」。荀爽作「既」。孟喜、一行本晁说之作「既」。孟云:「十六日也。」往。晁说之曰:「古文读近为既,诗近王舅是也。」此寔当作「既」。吴澄「几」读作「既」。陆德明音机,又音祈。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艮下震上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过:王肃音戈,陆德明古卧反。遗,查慎行音去声。俞琰曰:「大」字疑衍。云三凶四厉,初、上不得中而凶,未见其为吉之大也。初六:飞鸟以凶。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凶。

郭雍、朱震勿过句,「防之」句,句,「或戕之」句。王宗传、张浚、项安世、易袚、赵彦肃、赵汝梅、杨启新、王申子、李简、胡一桂、吴澄、龚焕、俞琰、梁寅、张慎甫、杨廷筠、陆时位、徐在汉、查慎行同。王弼、孔颖达「勿过防之」句,从「或戕之」句。子程子、沈该、郑汝谐、鲜于侁、朱子、林希元、张清子、杨启新、洪启初、张振渊、徐咸清、毛奇龄同。张振渊曰:「勿过防之」,则是不知过为隄防,必有从而戕之者。作二有句读,则是弗能过于阴,则当防之;若顺从乎阴,或戕之者。前解较在截。苏轼「勿过」句,「防之」句,从「或戕之」句,诸家又别。谨案:周易折中:「勿过防之」句,从「或戕之」句。周易述义:「弗过防之」句,句,「或戕之」句。

九四,无咎,勿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陆希声「勿过」句,「遇之」句,「往厉」句,「必戒」句,「勿用」句,「永贞」句。王安石、张浚、李简、王申子、俞琰、张慎甫同。永按:二、王弼诸儒惟「勿过」二字联读,毛奇龄惟「勿用 贞」字句。朱子两读「勿过」句,「遇之」句。吕辉录云:「小过」义不可 晓,「勿过防之」四字,「弗过遇之」,弗遇过之两字句。 按本义,前说用此。毛奇龄「弗过遇之」句,言勿过 为礼遇也。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

赵汝梅曰:「勿遇」绝句,以吴澄同。按诸儒俱 「勿遇」联读。朱子一云:「勿遇」句见 上,又云:当作「勿过遇之」,与「弗过防之」文体正同。「离」,虞翻、王弼、孔颖达训「离于网罗」之「离」。陆希声、苏轼、吕大临、郭雍、朱震、杨万里、王宗传、兰廷瑞、沈该、李简、吴澄、余芑舒、俞琰、郑申甫、倪元璐、陆时位、查慎行同。吴、余云:如「鸿则离」之离。查云:去声,如「雉离于罗」之离。王昭素「离群失侣」之离。赵汝梅同。胡瑗「远离」之离。程子、朱子、冯椅、王申子、蔡氏、胡一桂、梁寅、陈仁锡同。谨案:周易述义:「离谓两翰相丽而飞。」䷾离下坎上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亨小」,胡瑗云:当作小亨。朱本义从之。希、胡炳文、俞琰、梁寅、蔡清、林 元、陆铨、洪原、洪启初同虞翻「亨小」句,孔颖达、陆德 明、程子俱同。郭雍云:「小」字衍,云:因「未济亨」下有「小」字,故亦误书于此。孔子彖言「小者亨也」,乃孔子之词,「既济亨」为文王词。「利贞」,陆德明曰:「作小利贞者非。」毛奇龄作「亨小利贞」句,云:「虞 翻误亨小作句,朱子遂改作小亨。」张杉尝曰:「既济亨小,未济亦亨小,幸而狐汔济,不可句耳。」 查慎行作「小利贞」句,云:「当依程传。」案程传去「小」字在下,语当然也。正释「亨小」,非谓以「小」连「利贞」句也。查氏误。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茀」,子夏、今本如字。虞翻、王肃作「髴」。虞云:坎为玄云,故称髴。髴发,谓鬒发也,妇人首饰。或作茀。俗说以髴为妇人蔽膝之髴,非也。王云:「髴,首饰。」 李鼎祚作「髴」。 毛奇龄曰:茀、髴通。孟喜、一行作髴,本晁说之。荀爽作「绂」。晁说之曰:「茀,古文绂也。」毛奇龄曰:此由茀误芾。董遇作鬄。项安世云:「古易茀作鬄,王弼所注,必本此也。」 朱彝尊引误作笄。马融作「茀,首饰也。」明王弼、孔颖达、陆德、 郑汝谐同。郑玄作茀,车蔽也。子王安石、苏轼、程、 朱震、朱子诸儒同王。赵汝梅曰:「妇人自蔽以行者,所谓翟茀以朝是也。」 申子、冯椅、李舜臣、熊良辅同。俞琰曰:「尔雅:舆革后谓之茀,与诗硕人之翟茀,韩奕篇之簟茀,皆是也。」毛奇龄曰:「或以车笰为解,茀原可通笰,然汉晋前诸儒无以茀为车笰者。干宝作茀,马髴也。」谨案:周易述义训翟茀。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六四,𦈡有衣袽,终日戒

𦈡,子夏作□。薛虞曰:「□,古文作𦈡。夏、王廙同作。」 晁说之曰:「子 作𦈡。许慎作需。」王弼曰:「𦈡宜作濡。」孔颖达同。言濡漏则有衣袽也。苏轼、程子、龚原皆云𦈡作濡。沈该、王宗传、朱子、郑汝谐、胡炳文、俞琰、梁寅、林希元、洪启初、黄葵峰、张振渊同。陆特位曰:「古文濡,今文误作𦈡。」毛奇龄曰:「辅嗣犹是汉晋师承有据之言,需、濡便文,若作衣,与济义不合。」陆希声曰:「亦作襦,饰之盛也。言盛饰而衣有弊袽,终日戒之,不足为丑。」廉按:项安世引子夏传作襦,短衣也。言一襦足矣,而又有衣以表其外,有袽以实其内,可以无虑矣。陈仁锡作「襦」,郑玄、虞翻、王肃作「𦈡」。卢氏云:「𦈡者,布帛端,未之识也。」刘牧:「𦈡,细密,罗衣之上,宜加弊袽」, 石介:「言服之鲜美,有时而弊半。」吴澄:「𦈡,帛之未成衣者;袽,衣之已成而弊。既济之 𦈡之必为衣也。 白𦈡者,鲜美之裳,在下,喻文王;袽者,弊壤之衣,在上,喻纣。文王终日戒惧。」「袽」,朱震曰:「𦈡,裳也。」 郭雍:「𦈡,绘彩,谓勿以新而忘弊。」蔡氏曰:「熊良辅从郭、蔡说,焦竑同。」赵汝梅曰:「𦈡者,已裂之帛,以之塞隙,不若故絮之固。」倪元璐训「𦈡」同赵袽,雷思曰:「𦈡与衣 皆御寒之具。」「袽」,京房、许慎作「絮」,许云「缊也,一曰敝絮」。广

雅云:「絮,塞也」,用晁说之曰:「近文絮作袽,又作袽,通。」 毛奇龄引京作「袽」,子夏作「茹」,今本如字。虞翻、王肃作「袽」,虞云:「袽,败衣也。」他说见上。九五:

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实受其福。

「礿」,杜邺作「瀹」,见前。汉书郊祀志颜师古注曰:「瀹祭,谓瀹煮新茶以祭。」纣之牛牲,不如文王之苹藻。王充引易作「瀹」。郑玄如字。王弼云:「薄祭。」上六:濡其首,厉。䷿坎下离上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汔」:程子云:「当作仡,壮勇之状。」为。郑汝谐从之,曰:「梁寅、张振渊汔 勇。」 毛奇龄: 汔,几也。王注:必刚健拔难,然后能济。此稍有以汔为毕力之义,然未尝明曰当为仡也。程传改作「仡」,则失汉儒注书义矣。「汔」,按郑玄训「几」,诸儒从之。说文: 「水涸也。」惟苏轼同史记,引作「狐涉水,濡其尾」。春申君传:「初六:濡其尾,吝。九二:曳其轮,贞吉。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赵彦肃、朱子疑作「不利涉大川」。刘弥邵曰:此二句文义相背,本义疑有不字为得之。「不」,李心传、冯椅、胡炳文、俞琰、蔡清同。林按:熊良辅曰: 从此说,言徒涉则凶,舟涉则利。 希元可以水浮,不可陆走,亦无不通。李本增作「不利涉大川」。毛奇龄曰:观朱子之说,亦意及之耳,李遂增一不字,殊非阙疑。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晁说之曰:「震,汉名臣奏作祇,孟喜、京房、虞翻云:震,敬也。」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周易章句证异卷二,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