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周易本义通释卷十
元胡炳文撰
离卦传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
临观之义,或与或求。
以我临物曰与,物来观我曰求。或曰:二卦互有与求之义。屯见而不失其居,蒙离而著。
屯震遇坎,震动故见坎险不行也。蒙坎遇艮,坎幽昩,艮光明也。或曰:屯以初言,蒙以二言。震,起也。艮,止也。
大畜,时也。无妄,灾也。
止健者,时有适然。无妄而灾自外至。
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
噬嗑,食也。贲,无色也。白受采。兑见而巽伏也。
兑阴外见,巽阴内伏。
随,无故也。蛊则饬也。
随前无故,蛊后则饬。剥,烂也。复,反也。晋,昼也。明夷,诛也。诛,伤也。井通,而困相遇也。
刚柔相遇,而刚见揜也。咸,速也。恒,久也。咸速恒久。
涣,离也。节,止也。解,缓也。蹇,难也。睽,外也。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
大壮则止,遁则退也。止谓不进。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丰,多故。亲寡,旅也。
既明且动,其故多矣。离上而坎下也。火炎上,水润下。
小畜,寡也。履,不处也。不处,行进之义。需,不进也。讼,不亲也。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自大过以下卦不反对,或疑其错简,今以韵协之,又似非误,未详何义。通曰:易终于杂卦,而交易变易之义愈可见矣。每一卦反复为两卦,而刚柔吉凶每每相反,此变易之义也。自乾坤至困三十卦,与上经之数相当,而杂下经十二卦于其中;自咸至夬三十四卦,与下经之数相当,而杂上经十二卦于其中,此交易之义也。或曰:「此偶然尔。」愚曰:「非偶然也,皆理之自然也。坎离,交之中者,本居上经三十卦内,今附于下三十四卦;震艮巽兑,交之偏者,本居下经三十四卦内,今附于上三十卦。至若无反对者,上经六卦,下经二卦,今附于上者二卦,附于下者六卦,皆交易之义也。」十二月卦气,除乾坤外,上经泰否、临观剥复,阴之多于阳者十二;下经遁壮、姤夬,阳之多于阴者十二。今杂卦移否、泰于三十四卦之中,而阴阳之多少复如之。特在上经者三十六画,在下经者二十四画。今附于上者二十四画,附于下者三十六画,愈见其交易之妙尔。若合六十四卦论之,上经三十卦,阴爻之多于阳者八;下经三十四卦,阳爻之多于阴者亦八。今则附于三十卦者,阳爻七十二,阴爻一百八,而阴多于阳者三十六。附于三十四卦者,阳爻一百二十,阴爻八十四,而阳之多于阴者亦三十六。以反对论,上经阴之多于阳者四,下经阳之多于阴者亦四。今则附于上者,阳爻三十九,阴爻五十七,而阴之多于阳者十八。附于下者,阳爻六十九,阴爻五十一,而阳之多于阴者亦十八。或三十六,或十八,互为多少,非特可见阴阳交易之妙,而三十六宫之妙愈可见矣。是岂圣人之心思智虑之所为哉?愚固曰:伏羲之画,文王、周公、孔子之言,皆天也。本义谓自大过以下,卦不反对,或疑其错简,今以韵协之,又似非误,未详何义。愚窃以为「杂物撰德,非其中爻不备」,此盖指中四爻互体而言也。先天图之左互复、颐、既济、家人、归妹、睽、夬、乾八卦,右互姤、大过、未济、解、渐、蹇、剥、坤八卦。此则于右取姤、大过、未济、渐四卦,于左取颐、既济、归妹、夬四卦,各举其半,可兼其余矣。是虽所取不能无杂,盖此谓杂卦,而互体又其最杂者也。上三十卦,终之以困,柔揜刚也。下三十四卦,终之以夬,刚决柔也。柔揜刚,君子不失其所亨;刚决柔,君子道长,小人道忧矣。然则天地间,刚柔每每相杂,至若君子之为刚,小人之为柔,决不可使相杂也。杂卦之末,特分别君子小人之道言之。圣人赞化育、扶世变之意微矣。始于乾,终于夬。或曰:夬之一阴决尽,则为乾也。以皇极经世考之,乾已会之终,尧舜雍熙之世也。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安得常如自夬而乾所值尧舜之世哉!呜呼!任贤勿贰,去邪勿疑,疑谋勿成,即此所谓夬之决也。后之莅天下者,亦法尧舜而已矣。周易本义通释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