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易经通注卷二
大学士传以渐左庶子曹本荣撰
上经
䷇坤下坎上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放马归牛,海宇率俾,以一人而抚万邦,以四海而仰一人。言「比」则熙皞之象成矣,「吉」。然必再筮以自审,果其元,而好生之德容保天下,且无所间断,不杂偏霸,永贞正所以成其元,然后可以当众之归而「无咎」。其未比而有所不安者,亦将皆来归之。若又迟而后至,此交已固,彼来已晚,自取凶耳。来与不来,于圣治有何加损?王者惟「原筮元永贞」而已。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
比何以吉?比者,亲辅之义。卦体一刚在上,合「坤」众而顺从于下也。
「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比」莫大于德。九五性体强毅,所养又纯粹无瑕。「元永贞」,其所素具,当比时,不得不「原筮」之也。上下五阴,众举之辞。后夫道穷,岂王者以威力穷之哉!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比」,比于地,不容有间。建国亲侯,亦先王所以比天下而无间者也。彖意人来比我,此取我往比人。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
人臣立朝,心术全定于筮仕之日。初六之比,以初为比,无二尔心,是为「有孚」。此「有孚」者,彻始彻终,朴茂圆满,天宠重颁,必出望外矣。宠眷亦朝廷分内之事,而真诚体国,更萌一念不得初,所以为纯臣。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吉岂俟之异日,即其初六已知之矣。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柔顺中正,上应九五,以家修为廷献,正己即可以正君也。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守道秉正,不自失,谁得而失之。六三,比之匪人。
阴柔不中正,承乘应皆阴,所比非人,大凶可知。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使之惕然深省。六四,外比之,贞吉。
以柔居柔,上比九五,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可以佐「显比」之治矣。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岂徒以五有刚中之德哉?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间耳。二,远臣,故以不失严其操。四,近臣,故以从上破其党。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一阳居尊,刚健中正,卦之群阴皆来比己显其比而无私,本之以至诚,溥之以大公,如天子不合围,开一面之网,来者不拒,去者不追。邑人不诫,盖虽私属,亦喻上意,不相惊备,以求必得也,何吉如之?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显比」何以吉?当君位而有正中之德,正则无矫拂之念,中则无偏系之私。以此为政,来者安之,去者听之。不必其顺,若见为逆。不必于取,若见为舍。象之以「失前禽」,非果有失而然也。「中」者,民所自有,顺帝之则,若或使之。上六:比之无首,凶。
阴柔居上,不来比五,后夫之凶,所不免也。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负固不服,安所容身于「显比」之世乎?䷈乾下巽上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四为卦主,笼络众阳,是小人之畜君子也。然而阳犹有可亨之理,但今阴气凝结之极,充塞于天地之间,君子当敛德以避难焉。凡阳倡阴和则雨,阴先倡阳则不雨。「自我西郊」,畜不固也。圣人之亟为君子谋也。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
以卦体释卦名义。刚暴之小人,势焰相迫,绝之易;柔媚之小人,情意相縻,绝之难。应者,罪君子之辞也。
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
小畜何以得亨?卦德内健外巽,是中心有主事,又巽顺而不愤激。卦体二五皆阳,各居一卦之中,而用事操纵得宜,尚有可为之机。「乃亨」者,难之之辞也。
「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阳气犹得发舒而尚往,阴气虽能设施而未究,倘畜已极,将奈之何哉?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风有气而无质,能畜而不能久,故为小畜之象。君子曰:时当「小畜」,修德益慎,威仪言动,无之可苟。懿者,精粹完美。因其畜而畜之,一如「风行天上」,全无凝滞,小人不得而指摘之矣。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下卦乾体,本皆在上之物,志欲上进,而为阴所畜。然初九体乾,居下得正,前远于阴,虽与四为正应,而能自守以正,不为所畜,以道自持,何有失身之咎乎?
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
合于道,则合于时措之义,义所当「吉,无咎」,其不必言者。九二,牵复,吉。
三阳志同,而九二渐近于阴,以其刚中,故能与初九牵连而复,阳势益昌,志可行于小人用事之日也。
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复」而曰「牵」,似乎借交植党,以为进身之地。曰「在中」,实能耿介自守。故「复自道」者之不失易见,而亦不自失者难知。圣人于畜卦两提「复」字,欲人以复道处畜也。初则「出入无疾」,二则「朋来无咎」。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九三亦欲上进,然刚而不中,迫近于阴,而又非正应,但以阴阳相说,而为所系畜,不能自进,故有「舆说辐」之象。然以志刚,故又不能平而与之争,为「夫妻反目」之象。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自复」者,自也。「不自失」者,自也。「不能正室」,亦自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以一阴畜众阳,本有伤害忧惧,以其柔顺得正,虚中巽体,二阳助之,是自悔其畜阳之非,而以真诚感动乎君子。君子亦谅其心而为之用,血可去,惕可出,何咎之有?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小人而知「有孚」,其志可嘉。刚中志行之五合之,则众阳皆合之矣。「惕出」何足论。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小人得位,其责在君。九五居尊处中,势能有为,以我之孚感四之孚,小人见化于君子,而尽输其肝胆。一堂之上,臣邻交济,彼此无互争之伤,受富厚之力者不独一人,故曰「富以其邻」,以谓能左右之也。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德克格奸,不在区区威力之间也。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阴阳不病其相争,而病其相和。畜极而成,阴阳和矣。不雨者雨,尚往者处矣。究其始,惟尊尚阴德,至于积满而然也。阴加于阳,虽正亦厉。然阴既盛而抗阳,则君子亦不可以有行矣,圣人之深戒矣。
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阴德何载,惟积则然。小人抗君子,必至于害君子,安得不疑虑乎?若前知疑虑而警惧,求所以制之,则不至于凶矣。䷉兑下乾上履虎尾,不咥人,亨。
人生涉世,所履莫非危机,惟和悦以慑刚强之后,则善用之而不撄其锋,如履虎尾而不咥人者,此戒惧之学也。象曰:「履」,柔履刚也。
八卦惟兑体至柔,乾体至刚,以至柔履至刚,则我之势易靡,彼之暴易逞。「履」非所履也,名之「履」,危之也。
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
柔履刚则危,亦惟柔履刚,则危而不危。卦德乾刚,而以兑说应之,顺而不拂,和而不戾,柔可化强,故「亨」。
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说岂情貌之周旋哉?实本于中正焉。即至危者,莫如帝位。卦体九五,以刚中正之德,履之英明强毅之中,运之以兢惕,毫不涉乎恣睢偏倚,而无夬履之疚,然后事业光明,此帝治所以「亨」也。涉世故有大用,非求其不咥而已。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天在上,泽居下,上下之正理也。人之所履当如是,故取其象而为「履」。古者公卿大夫而下,位各称其德,终身居之,得其分也。士修其学,学至而君求之。农工商贾勤其事,而所享有限,故皆有定志,而天下之心可一。后世自庶士至于公卿,日志于尊荣;农工商贾,日志于富侈。亿兆之心,交骛于利,天下纷然,如之何其可也?君子所以观履之象,而凛然辩之也。初九,素履往,无咎。
以阳在下,居履之初,未为物迁,率其「素履」者也。本此涉世,太朴可还矣。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独与功名富贵相对。若欲贵之心与行道之心交战于中,岂能安履其素哉?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刚中在下,无应于上,此居易俟命之君子也。道无炫燿,故曰「幽人」,不必果避嚣而入寂也。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富贵何能乱我?恐自乱耳。有中德,则吾道自足,而不愿乎外。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六三本说而应乎乾者,但以不中不正,柔而志刚,无明而自恃其谋,无才而自雄其断,明犯咥人之戒,且纵意挥霍,视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得志而肆暴,岂能久也?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自以为能,病在不足。位不当者,罪其自取也。志刚则妄动,此彖傅言刚必归中正,始完说应之道欤。
九四,履虎尾,诉诉,终吉。
九四亦以不中不正,近九五英察之主,然以刚居柔,故能戒惧而得终吉。忠顺不失,上所谅也。
象曰:「诉诉终吉」,志行也。
人臣本欲行志于天下,而炫才恃气者反失之「诉」。诉则积诚悟主,虽暴必回,岂惟免咥,且可行志。九五,夬履,贞厉。九五以刚中正履帝位,而下以兑说应之,是才既能为势,又得为臣子,复将顺其所欲为,凡事必行,无所疑碍,故其象为夬决其履。虽使得正,亦危道也。甚矣,履帝位而不疚之难也。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伤于所恃。彖为说者设法,故当学。五爻为乾自为法,故又当从众。圣人忧盛危明之心至矣。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吉事有祥。居履终而健行不息,回光返照以考其祥,则祥不在天而在我。其旋者,终始再审。元吉者,自求多福。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初心易励,末念难持。元吉在上,则弥高弥卲,愈久愈精,岂特有庆而已。䷊乾下坤上泰小往大来,吉,亨。贞元会合,阳明之气充满世界。彼阴暗之小人畏阻退避,而居中用事者皆刚健之君子,小自往,大自来,不必排击,不必援引,吾道大畅,吉而且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天地之交以气,上下之交以心。阴阳者气,健顺者德。君子小人者,类。内外皆君心自为之,生气流行而杀气潜伏也,刚毅为主而柔懦不行也。于君子信而任之,小人疏而远之也。内则道长,外则道消。总之,时当泰通,一有皆有,圣人忻幸之极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自有乾坤以来,经历六坎,险阻倍尝,方底泰通之世,正气化蒸郁之会也。元后挟参赞之功,将天地浑沦之道,治历明时,画野分州,裁成以制其过,道中有宜。又为之春耕秋敛,高黍下稻,辅相以补其不及,皆所以左右生民,此翊泰之大权也。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三阳在下,相连而进,可以赞裁成辅相之治矣。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君子之志在天下,故吉。不则植党,何以上下交而志同?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九二以刚居柔,在下之中,主乎「泰」而得中道者也。泰宁之世,人情安肆,法度纵弛,应当振作厘革。然骤振作则激,遽厘革则扰,须先有「包荒」之心,从含宏中施刚果之用。精密之思,更无一事遗其外;公忠之念,更无一人系其内。「不遐遗,朋亡」,非有「冯河」之勇者不能。而「冯河」总以「包荒」用,始可与中以行愿之君相配耳。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包荒」似优容太过,乃「得尚于中行」。心同天明,无所不照,量同天运,无所不纳,光大故中,其得尚不在「包荒」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将过乎中,泰将极而否欲来,此平陂往复之定数也,孚之可恤者也。圣人示之以「艰贞」,内兢业,外慎重,人事直无可咎,庶孚不必恤,而福可常亨。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也。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天地交,则上济下行;天地际则此亢彼战。挽回当速,稍缓则无及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已过乎中,泰已极矣。四与二阴翩然下复,不待富厚而其类从之,不待戒令而翕然共信,党类易集。若此君子,岂得晏然而已乎?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向当小往,厚实久失,而其心则未尝一日忘者,时有可乘,中心共愿。小人之伺君子恒密,可危也夫。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以阴居尊,为泰之主。柔中虚己,下应九二,所谓上下交而其志同者。如帝乙始制下嫁之礼,阴必从阳,天下实受其福。
象曰:「以祉元吉」,中行愿也。
任贤保泰,君之愿也,有以间之则不行。清心寡欲,惟贤是从,辅相裁成,功归社稷矣。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泰极而否,不可力争自守虽贞,且不免于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命者,礼乐征伐之谓。命乱故复。否内治,何可缓也?䷋坤下乾上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三纲湮,九法灭,无人道,所以不成其为天地之道。
彖曰: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否、泰,反其类也,故其辞尽与泰反。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收敛其德,不形于外,以避小人之难,人不得以禄位荣之。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圣人不忍正道之绝,故因初恶未形而开示之。果其幡然从正,自无祸患之临,初亦何苦为邪倡也?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君权在上,专欲得君而用之,则不计其私,可以变为君子矣。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阴柔而中正,不忍加害君子,而承顺不违,吉道也。大人则当安守其否,然后道亨,岂可以彼包承于我,而自失其守哉?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言不乱于小人之群。六三,包羞。
以阴居阳而不中正,小人志于伤善而未能也,故为「包羞」之象。以其未发,故无凶咎之戒。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犹幸小人之短于才耳,实为君子危之。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天命初回,不可矫激以逞。九四以阳居阴,不极其刚,则善能调护人事,无躁急之咎矣。畴类三阳,皆获其福。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济否之志可行。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阳刚中正以居尊位,兴衰起敝,犁然与天下更始,大人之事也。然必时怀兢惕,若祸乱之叵测,不拔之业基于「其亡」一念中矣。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有拯世之权,又有正当之德,故小人尊为君,君子恃为命。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以阳刚居否极,能倾时之否者也。「先否后喜」,有惧心焉。上三爻皆尽人回天,天下所以有人道欤。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迫之也。䷌离下乾上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天下人无不同,从躯壳起见,则分尔我。「于野」者,旷远而无私也。大公之精神,何所不到?即涉川且利,甚言其无所不利也。圣人又惧其同流合污,必「君子贞」。情惟理胜,势本性出,乃真「于野」而得亨。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之道,过刚则忤。卦体六二得「同人」之位,且有中德,应乎九五之乾,是大公无私,与天合德也。
同人曰: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尔我之念,非大勇不能去。「乾行」则主之以无私之天德也。乾行即健,卦德文明在内,大同之义,知之既真,行之必确。六二不特能中,且兼能正,上应九五之中正,则五「乾」皆成二明,君子所以正也。通天下之志,乃为大同。不然,则是私情之合而已,何以致亨而利涉哉?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天在上而火炎上,其性同也。尊卑上下,各分其类,车旗服色,各严其辨,所以审异而致同也。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同人之初,未有私主,以刚在下,上无系应,可以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毅然出门,乾行有志,又何咎哉!六二,同人于宗,吝。
外应为「媾」,同体为「宗」。从「媾」,正也;从「宗」,不正也。二本应五,乃在初三之间,近亲未免有系,而不能上同乎五,所以可「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非君子正也之道。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刚而不中,上无正应,欲同于二而非其正,惧九五之见攻,是以内藏窥伺之奸,外起凭陵之志,理势俱屈,终不敢发也。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五刚何可敌,究不能行其愤胁之恨也。
九五,乘其墉,弗克攻,吉。
刚不中正,又无应与,亦欲同于六二,而为三所隔,故为乘墉以攻之象。然以刚居柔,故有自反而不克攻之象,是能改过而得吉也。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既以乘墉,则非其力之不足也,特以义之弗克而不攻耳。能以义断,困而反于法,则知几改过,两得之矣。
九五: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五刚中正,二以柔中正,相应于下,同心者也。而为三四所隔,郁积之念不能自吐,情莫真于此矣。从「睽」得合,欣慰倍常。然六二柔弱,而三四刚强,故必用大师以胜之,始得相遇。中正固非乾行不可也。夫卦以相同为义,而伏莽乘墉,劳五师克,至易至简之中,辄藏艰深险绝之事。不学易者,真不可以涉世。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人以为五之同二在后,不知精神方肇之先,已有中直。呼天吁地之诚,皆其中而不偏,直而不容遏者。大师相遇,谓二与五各克去其己私,圣人所以劝之断也。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居外无应,物莫与同,无得无失,何悔之有。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时处其极,不能遂其大同之志,圣人为逃世者下砭也。䷍乾下离上大有,元亨。
一人照临万邦,万邦归命一人,故名「大有」。所有既大,必令我之精神周遍蒸彻。制作尽善之谓「元」,治化四达之谓「亨」,斯能乘龙御天,而长保隆平也。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
以卦体释卦名义。六五柔顺温恭,居圣作物睹之位,有维皇建极之德,而上则天祐,下则人助,此大一统之世也。
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以卦德、卦体释卦辞。夫大中之德,果何德哉?刚健在内,则广运而不息;文明在外,则并照而无私。天之道,不过张弛递推,晦昭迭用。大君明断交资,即可以先天弗违,后天奉若,应天时行,直操制作之原,是以有「元亨」之治也。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火在天上,所照者广,为大有之象。所有既大,无以治之,则衅蘖萌于其间矣。君子曰:「天命之本,止有休嘉。」其乐与人为善之心,婉转淋漓,恶者兆之而自绝,善者拨之而愈动,正以钦奉天命,而力致保有之长策也。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太平之世,骄肆易生,害即伏焉。初九以阳居下,上无系应,而在事初,未涉乎害者也,纵欲败度之咎何有?然初可长恃乎?欲易发而难制,必艰以处之,庶可终身无咎耳。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惟初则无交害耳,隐然祸乱无穷,非艰不可。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刚中在下,得应乎上,以大德而胜大任,驱驰皇路,不危不泥,何咎之有?伊尹任天下之重,此爻当之。
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岂至往而后考其成败哉?具文、武之全才,所以克壮厥犹也。
九三,公用享于天子,小人弗克。居下之上,公侯之象。刚而得正,上有六五之君,虚中下贤,故「嘉谋嘉猷,入告尔后」。此其精诚,谅必有忧盛危明者。若小人,则专心媚悦,称觞祝嵩而已。
象曰:「公用享于天子」,小人害也。
小人岂惟弗克,必且援「丰亨豫大」之说,以蛊惑君心矣。反证公享之所全者大也。九四,匪其彭,无咎。
彭,盛貌。六五柔中之君,九四以刚近之,有僭逼之嫌。然以其处柔也,不自居其功德之盛,小心翼翼,媚兹一人,何咎?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晳也。
君尊臣卑之分,盈虚消息之理,人皆知之,但才望日隆,勋猷日著,不觉心满而鉴旋昏。明辨晳者,当局不迷离体故明晳者,火之微光,所以形不居其有之义。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大有」之世,柔顺而中,以处尊位,虚己以应九二之贤,而上下归之,是其孚信之交也。纤伪不参,而德威自著。威生于孚,遏恶扬善,断然行之,「大有元亨」在是。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
上交下,下交上,各有志在。但交在臣则害,交在君则虚。有一人之信以发之,刚健文明,浑乎一致也。
「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太柔,则人将易之,而无畏备之心。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在卦之终,居无位之地,是「大有」之极,而不居其有者也。处离之上,明之极也。惟至明所以不居其有,满而不溢,动与天合,天其有不祐之乎?万年不拔,百庆俱举,「吉无不利」也。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至于上而犹然初举之心,安得不祐?如是乃成其为「大有」。故初、上两爻,皆明其为「大有」。甚哉!有大者不可以盈也。䷎艮下坤上谦,亨,君子有终。
「谦」者,有而不居之义。卦德止乎内而顺乎外。卦象山至高而地至卑,乃屈而止于其下,是盖世之勋名,浮云不系也。美德人所同好,行无不得,始虽不居其有,终则不没其有也。
象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谦之必亨,即观之天道地道,且有然者。天气下交,与地共济,而万物化光。地居后代终,其气上达,而人可知矣。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谦,无物不有。天则益谦,日月阴阳是也。地则流谦,山谷川泽是也。鬼神则福谦,福善祸淫是也。人则好谦,予夺进退是也。居尊者其德愈光,如登艮山,企而益高;居卑者人亦莫能过,如行坤地,循而更远。此君子所以「有终」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以卑蕴高,谦之象也。「裒多益寡」,所以称物之宜而平其施,盖置其身于万物之中,人己两化,则君子之真谦也。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
以柔处下,其心纯一,谦之至也。以此涉难,何往不济?况平居乎?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谦谦」岂为涉世计?全副精神,渐渍浸灌于谦卑之内也。六二,鸣谦,贞吉。
柔顺中正,以谦有闻,充诸内而见诸外,非有所矫饰而然者,故曰「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心不实而周旋世故,则巧言、令色、足恭,无所不至。中心既得,据此真诚发越足矣,不鸣乃鸣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卦惟一阳,居下之上,刚而得正,上下所归。有功劳而能谦,尤人所难。不矜则天下莫与争功,不伐则天下莫与争能也。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人原有好谦之公心,万民之服,非服其劳也,服其谦也。六四,无不利,㧑谦。
居多惧之地,下乘功臣,上近柔主,非利也。幸六四柔而得正,上而能下,所以「无不利」焉。然必常有不自安之意,发㧑于容貌辞气之间,始为处功臣之正道也。
象曰:「无不利,㧑谦」,不违则也。
尊贤尚功,法则本当如此,非销疑化忌之故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以柔居尊,在上而能谦者也。敬天勤民,礼贤下士,臣民安有不效顺者?故为不富而能「以其邻」之象。即用侵伐,战胜攻取,且「无不利」矣。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人不服,以我不谦耳。以谦征之,则征正合天下以成其谦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处谦之极,人之所与,犹有凌慢不恭者,必修文告之辞以劝之,是为「鸣谦」。即兴问罪之师于邑国之中,总之不害其为「谦」也。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君子之志,原合天下以成「谦」,有自外于教化者,心甚不安,故不得已而至于鸣也。由中达外,贯人肺腑,义旗所指,举国肃清,何不可之有哉?征伐亦裒盈之大者,是君子之有终也。䷏坤下震上「豫」,利建侯行师。「豫」,和乐也。人心和乐以应其上也。人心既得,何所为而不成?即「建侯行师」,且无不利。侯以坚众心之爱戴,师以泄人心之公愤,此人和所以为定天下之本也。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
卦体九四以刚在上,上下应之,其志得行,宛然太和景象。且卦德又「顺以动」,是动于一身者,喜怒哀乐皆本之履中蹈和;动于天下者,礼乐刑政皆出以大中至正,所以能得人心而成「豫」也。「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
此「顺以动」者,不独感格人心,直可感格天地,与天地合德,功用何其广大!「建侯行师」,在人事固大,以天地观之,又小焉者矣。
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我之顺动,果何以如天地哉?天地之动本顺,故圣人以顺而动,则刑清而民服。与三光明、六符正同一运旋,可见太和之精,三极共贯。「豫」之时义,岂不甚大?最干豫者刑,故抽言之。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不郁不奋,太和原在未出之先。王者功成作乐,以象雷声之和,将吾心德功德尽有以阐扬而光大之,极其所至。冬至荐上帝于圜丘,而配以祖;季秋荐上帝于明堂,而配以考,形气皆有所从始,而上下昭格,是深于制作之原者也。初六,鸣豫,凶。
阴柔小人,上有强援,得时主事,故不胜其豫,而以自鸣,凶之道也。卦为众乐之义,爻多自乐,所以有吉凶之不同。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穷谓满极,败名「丧节」,所必至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豫虽主乐,然易以溺人,溺则反而忧矣。卦独此爻中而得正,是上下皆溺于豫,而独能自守,其介如石也。其德安静而坚确,故思虑明审,不俟终日,而见凡事之几微也。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以无欲之中,而为不移之正,所以超然宴乐之外也。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
盱,上视也。阴不中正而近于四,四为卦主,六三依附权势以图富贵,然其心必有不安者。圣人惧其托言事成,无可如何也,因其悔而动之。事当速悔,悔之迟则必有悔矣。
象曰:旴豫有悔,位不当也。
近四何伤,病其德之不足耳。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天下和平皆由九四所致,岂不大有所得乎。然欲得天下之心,必先得贤才之心,开诚布公,集思广益,则朋类合而从之矣。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合天下以为豫,通体精神为之一畅,故曰「刚应而志行」。六五,贞疾,恒不死。
当豫之时,以柔居尊,宴安所至,国脉沈危,如得贞固之疾者,幸先代遗泽未斩,尚可存活也。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九四刚应志行,民已归心,六五乘之,何能大振其威灵?所恃者,祖宗流风余韵而己,亦危矣哉。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以阴柔居豫极,昏冥不返,然震体能动,幡然变迁,是能补过而无咎也。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冥豫」而在上,其亟改之勿怠。䷐震下兑上随,元亨,利,贞,无咎。
此卦阳动阴说,是王者德足致人之随,治化洋溢,其亨大矣。然必凭天理为鼓舞,而不假私情之要结,利于大公无我之贞焉。若所随不贞,则虽大亨,而不免于有咎也。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
卦变自困九来居初,自噬嗑九来居五,自未济又兼此二变,是君有刚中之德,而沁入于下民之肺腑。卦德震动兑说,是凡所举动,与天下蔼乎欣洽,而绝无拂戾,此所以致天下之随也。
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
天下有一定之时,时之所在即为贞。所以必贞乃无咎者,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也。随时之义大矣哉!
随时非贞不可,必知几能权者,乃可深造,故赞其大。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雷藏泽中,随时休息,养来春发生之力。君子法之,用洗心藏密之功。宁神于定,戢志于恬,将惕厉精进,毫不轻泄。是静以涵动,动根于静,所以为善体随也。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卦以物随为义,爻以随物为义。初九以阳居下,为震之主,人所视之以为随者也,故曰「官」。既有所随,心体皆为世变,岂可不慎?出以交,不阿所好,即所谓贞,庶可有功而吉也。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从正吉,不从正则不吉,戒辞也。仅保不失,何敢谈功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初阳在下而近,五阳正应而远,二阴柔不能固守,以须正应,故其象如此,凶吝可知。
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岂不知仰止丈夫,「系小子」则纵欲从正而不可得,危哉!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丈夫谓九四,小子亦谓初也。三近四而失初,权势可得,然非正应,不免有邪媚之嫌,故戒以「利居贞」。资其道德,不利其权势可也。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矢志舍初,岂有不贞之理?坚之也。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以阳刚之才,居上之下,与五同德,随其所求,无有不获,虽为大臣之正道,而僭逼之嫌,从中藏焉,不亦凶乎?常人处此危疑之地,树立不定,不得不多设术数,或巧媚君心,或借援左右,或表白心迹,以自明其无他。圣人槩不之用,所用以自尽者,止「有孚在道」而已。本之以忠诚,知无不为,为无不力,非此心光明洞达,大有识见者不能也。体国之忠,知几之哲,两得之矣,又何咎?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不凶于事而凶于义,义之所在,君子正不必避也。有孚在道,不惟身名光大,国家且得收忠荩之益,天下归功焉。九五:孚于嘉,吉。
五与二为正应,二系小子,何仍称之曰「嘉」?盖六二德本中正,昵近其形迹耳。负俗之累,贤臣不免。明主捐其形迹,释其猜嫌,而一心相信,则嘉会成矣,其吉可知。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取人以身,有五之阳刚中正,乃能信二之柔顺中正。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居随之极,随之固结而不可解者也。恋主之思,持久愈坚,诚意可通乎神明,况君臣一体哉。
象曰:「拘系之」,上穷也。诚意固结之极也。䷑巽下艮上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蛊坏极而有事也。上下不交,君臣怠缓,纪纲法度,溘焉大坏。圣人恐人当此退托而不前也,先言「元亨」,以鼓其锐,仍要振起精神,不可丝毫苟安,若「涉大川」者然。「先甲三日」,辛也。「后甲三日」,丁也。前事过中而将坏,则可自新,以为后事之端,而不使至于大坏。后事方始而尚新,然更当致其丁宁之意,以监其前事之失,而不使至于速坏。此旋乾转坤之大用也。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
卦体艮刚居上,巽柔居下。卦变自贲初上二下,自井五上上下,自既济者兼之,亦刚上而柔下,是君日骄而臣日谄也。卦德巽而止,是臣工无整顿之志,而大君无励精之图也。安得不积弊而至于蛊乎?
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治蛊至于「元亨」,则乱而复治之象也。「往有事」者,猛力向前,救焚拯溺,乱之终,治之始,天实为之,特不得不假手于人,此蛊之所以不足忧也。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风遇山止,则木气不宣畅而中败,蛊象也。世风之坏由民,民风之坏由我。鼓舞万民,保摄德性,治己治人之道也。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蛊非一朝一夕之故,必世而后见,故诸爻皆以父母言之。初六蛊未深而事易济,整顿前人之绪,足称有子,考得克盖其愆而无咎,然亦危矣。知危而能戒,则「终吉」也。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蛊虽考致,而望干之深心未尝不切。不承其事而承其意,正所谓善继人之志者。巽风所到,无微不达也。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九二刚中,上应六五,子干母蛊之象。不可坚贞,言当「巽」以入之也。盖事庸主与英主不同。英主喜于有为,一转即往;庸主畏事,委曲周旋,方克有济。直行己志,反启其畏难苟安之心。甚矣,治蛊之难也。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蛊」以干为贞,「母蛊」又以「不可贞」为中,得中正以成其干也。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过刚不中,更张太骤,不免形亲之过,故有小悔。然干所当干,巽体得正,有何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加一「终」字,人臣为国革弊,当图久远,不必计一时之悔也。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以阴居阴,不能有为。宽裕治蛊,蛊且日深矣。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规避念切,托言安分之为得。既往即当有事,岂可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柔中居尊,下应九二,刚柔相济,臣主同心,励精剔弊,以光大先王之令绪,所谓中兴圣主也。善继善述之名,洋溢乎中外矣。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蛊则何德可承?归美前人,并振饬之迹而泯之也。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志。
阳刚非遗世不事事之人,居蛊终则时当无事,在事外又无可当之事,惟将干蛊之精神常提,毋令委顿而已。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惟不受世累之人,然后能济世。耕莘钓渭中,未始无涉川干蛊之作用也。易经通注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