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钦定四库全书

西溪易说卷十二

宋李过撰

下经

兑下兑上

「兑」。

兑:亨,利贞。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兑」,说也。上之使下,下之事上,非相说则不相得。然有君子之说,有小人之说。君子易事而难说,以理义而说也;小人难事而易说,以势利而说也。阳为君子,阴为小人。卦中六爻,阳爻吉而阴爻㓙,君子小人之说固不同也。「兑亨」,说而亨也。说则上下之情通。「利贞」,说以正也。彖,说之大,民劝矣哉!夫天地万物,不说则不能以相得,而况乎君与民哉?豳风七月、皇华、四牡,为之歌咏其辛勤劳苦,皆古者劝民之大略也。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朋友讲习」,所以求理义之「说」。

初九:和兑,吉。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处下而说,易于同流而合污不同之谓「和」。有柳下惠之志,然后可以言「和兑」。象曰:「行未疑也」,所谓「夷逸而不怨,阨穷而不悯」,皆「行未疑」之事也。

九二,孚兑,吉,悔亡。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二应五,君臣同德而相说,「孚兑」之「吉」也。象曰:「信志也」。六三,来兑㓙。象曰:「来兑」之㓙,位不当也。

以六居三,工与六应,小人之相说也。小人易说,故来则说。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四与初同德而说于三阴,故去就不决,商议而未宁。若介然疾三之阴而说初之刚,则「有喜」。象曰:「有庆也」。

九五,孚于剥,有厉。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五与二相孚而上六说之,小人之说君,将以剥君子也。九五刚中之君,当以严厉待之,则得远小人之道,故曰「有厉」。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上六,引兑。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上与三应而相说,小人之说也。小人相濡沬,儿女之常事也,不言吉㓙。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坎下巽上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涣散而未得所萃之时也。九五为涣之主,「涣」而欲萃,必萃于五,卦爻皆归五。「涣亨」,涣有亨之理。「王假有庙」,宗庙人心所系,「有庙」则人心定矣。「利涉大川」,上下共济,则涣而萃矣。彖曰:「刚来而不穷」,卦自否来,九四一刚来居九二,与五为同德之应,相与以济「涣」。柔得乎外而上同,六二一柔上居六四,得大臣之位而上同于五。九五为涣主,所以成涣之功者,以此二爻一为近臣,一为正应之臣故也。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在中,谓九五也。卦中「巽」木居坎上,有舟可以济难,故曰「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亨于帝,立庙。

亨帝立庙,则涣之主定矣。

初六,用拯马壮,吉。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当涣之时,人必求主,五为涣主,初居最下,非壮马则不能远征,故极马壮吉。象曰:初六之「吉」,顺也。九二,涣奔其杌,悔亡。象曰:「涣奔其杌」,得愿也。

二与五应而又同德,奔五则登五之杌,谓设杌以待其来也。如信往而登坛,良往而帷幄,皆「奔其杌」之谓也。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六三,涣其躬,无悔。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三与上应而上无位,不若自身拔而归五,故曰「涣其躬,无悔」。如信、布等弃楚而归汉也。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六四近五,任五腹心之寄,群集天下之才以为五用,故「涣其群,元吉」。丘者,物之所聚,凡一智一能,收拾无遗,如丘之聚物。又当脱略边幅,不可有等夷之思,则人才萃而九五之初济矣。汉之萧何,唐之元龄,皆当此任。不然,则才人之归无所受也。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居此位者,非光大之臣不可,所谓「其心休休,其如有容」者也,然后可以受天下之才。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五为涣主,济涣之功,既正君位,则大告天下,令出如汗,可出不可反,故曰「涣汗其大号,涣」。王居,即王者之居也。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象曰:「涣其洫」,远害也。

九居卦上,「涣」,功成而论赏也。当涣之时,患难相同,未必心契,功成居赏,则君疑而邪念起矣。当此之时,高飞远引,不以爵邑为事,如子房之长往,则无良弓走狗之祸矣。故曰:「涣其血,去逖出,无咎。」象曰:「涣其血」,远害也。盖若臣以涣而合,非有堂陛之素,必不能相终。凡此皆远害之道也。䷻兑下坎上

节:亨。苦节不可贞。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天下之物,莫不有节。节,则也,理之不可过者也。天下之财有限,而人主之欲无穷。圣人立为中正之制,凡衣服、饮食、器用之具,多寡之数,尺寸之度,皆有常则而不可过,故俭为圣人之微,然俭不中节,则于礼无取。茅茨土阶,卑宫菲食,圣人躬行之,然而各当其可。墨子之治丧必尚俭,晏子豚肩不揜豆以为礼,又非可以通行而强众。圣人「节天下以礼」,礼者,制中之礼,非可太过而不及。曰「节,亨」。节所以通也。圣人不强人所不能节,而极为苦节,非可常之道也,故曰「苦节,不可贞」。彖以二卦言之,可以见节之义。六爻刚与柔分,而二五刚皆得中,所以无太过、不及,而可以通行者也。如「苦节」,则失之太过而极不能强制,故其道穷也。下体说,上体险。人心险于山川,其欲至难节也。非其中心之乐,则不能说以行险,是以能节也。六爻,九五居中,为节之主。刚当其位,节以中正,得节天下之道,故曰「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之道,亦莫不有节也。阴阳寒暑之运,未尝有过,然后四时相推而成岁。圣人观天地之节,为天下立一定之制。凡贵贱等级,衣服器用,皆有常则,以其所入,供其所出,与天下共由之,而君民无有余不足之患。故周人以千八百国之财,奉千八国之君,而天下常富;秦人以千八百国之财,奉一人之身,而天下常贫;由制度之立与不立故也。故曰:「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泽所以节水,今泽上犹有水,未归隄防也,必思隄防之功,所谓「川有防,器有范」,见礼教之至。「制数度」,节以外也;「议德行」,节于内也。德必称位,则不穷天下以奉一己之欲。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处下居节之始,人心与物交,则为物所引,伤财害民,皆由此生。能谨密而不出,则「无咎」矣,故曰「不出户庭,无咎」,象曰「知通塞也」。当其在下,可以无出,非终无出也,二爻则出矣,故曰「知通塞」。

九二,不出门庭,凶。象曰:「不出门庭」,㓙失时极也。

时行时止,所谓时中也。初在下,不出户庭可也;二不出门庭,则非时中之道矣。处颜子时,闭户可也;处禹、稷时,则以被发缨冠为中矣。象曰失时极也。极,中也,所谓「时中」之道也。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三,柔体,位不当,不能节者也。穷则必嗟,嗟则反乎节,故「无咎」。武帝三十年兵祸,汉几危矣,轮台一悔,尚足为国,故「不节之嗟」,圣人许之。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六四:安节,亨。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四,大臣之位。古者王后之用,有司不敢会,大臣得以九式而撙节之,然不可太过也。以万乘之尊,使其自奉无以异于闾阎之匹夫,则其心必不安,故曰「安节,吉」。使君心安于节则吉也。象曰:承上道也,节君之道如此也。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处君位而能节,必其心之乐。恶衣菲食,弋绨革写,必其所乐之不存者,彼自以为甘也。以此而往,吉莫大矣,故曰「甘节,吉,往有尚」。象曰:居位中也。以所居位中,当以节者也。

上六:苦节贞㓙,悔亡。象曰:「苦节贞㓙」,其道穷也。

处节之极,节之苦也,不可贞之道也。然苦节而㓙,必无伤财害民之弊,故「悔亡」。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兑下巽上中孚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湘卿云:孚,卵也,羽物之卵化也。外实中虚,节之象也。卵之致用则中,故曰中孚。仁及草木,言草木难仁也。诚动金石,言金石难诚也。「信及豚鱼」,言豚鱼难信也。草木、金石、豚鱼,天也,天则真。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人也,人则情。圣人与天同德,任真不任情,故信及豚鱼,然后为吉。中孚六画有舟之象,故「利涉大川」。彖:柔在内而刚得中,二柔居三,四柔虽在内,二五以刚得中。下体说而上体巽,以理用相孚。五为中孚之主,化邦之道,亦由是也。故曰「孚乃化邦也」。豚鱼难信也。信及豚鱼,信之至也。六爻中虚,有舟象焉。上体为木,故曰「乘木舟虚也」。人心之乎,出于天理之正,则无往而不孚矣。故曰:「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卯化之孚,全是天理。六爻初言人心之孚。三与四取舟义;二与五与上言卯化之道。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泽水平,得风便成涛,其感至易,定而能应之象也。「议狱缓死」,哀矜恻怛,出于至诚,皆可以见「中孚」。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象曰:「初九虞吉」,志未变也。

虞,祭也。「葬反而虞」,所谓「其去也如慕,其反也如疑」,此心纯乎亲也。「有它不燕」,所谓「食旨不甘,闻乐不乐」也。可以见「中孚」。故于初爻言之曰「志未变也」,言其纯一而未变也。能常存此心,如「有它不燕」时,则「中孚」之理具矣。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孚」,羽物之卵化者,惟卵化可以见「中孚」。卵化之物,啐啄同时,鹤鸣于阴,子和于卵,母子未相知也,而啐啄已相应,此纯乎天理而不容以人参也。相孚之道,莫切于此。人之相孚,形体虽有尔我之异,而天爵之同处,不约而合,故曰「我有好爵,吾与靡之。」象曰:「中心愿也。」系辞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象曰:「或鼓或罢」,位不当也。

「中孚」有舟象,三四二阴处舟之中,位皆不正,不能相孚。同舟而遇风波,胡越可以共济。心苟二三,则舟中之人皆敌国。三与四不孚而敌,故曰「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方其敌则鼓而泣,敌己则罢而歌,小人喜怒无常之态。象曰「位不当也」,言所居之位不正,故小人之情态自见。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象曰:「马匹亡」,绝类上也。四阴在上体近五望也。匹,敌也。二阴同类而敌四,能不与三比,亡其匹而独处,则「无咎」。象曰:「马匹亡」,绝类上也。三,己之类,绝之而居上也。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象曰:「有孚挛如」,位正当也。

五与二相孚,鹤鸣在二而子和在五相孚也。以天挛如,卵化之物,方其拳然之时,已有孚感之意,然后可以言天理之孚,故以「挛如」言之。象曰「位正当也」,言所之位正,故其中以孚也。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说阙。艮下震上小过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

「小过」,阴过乎阳也。二阳失位而不中,阴得位而中,故为「小过」。「小过亨」,小者过而亨也。小人之道不可过也,过安得亨?盖虽小道,必有可观,惟致远则恐泥,故君子弗由。言必信,行必果,虽非大人之事,而言行信谨,又非始学之可忽,故小道亦有时而亨也。利贞。阴不可长利乎贞也,亦不可常贞,故彖曰「与时行也」。所谓「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柔得中,可小事也;刚失中,不可大事也。卦有飞鸟之象,上体飞而下,下体飞而上。「飞鸟遗之音」,谓上六也,六极而亢,有遗坠之音。初飞而上,六飞而下,飞上者逆,飞下者顺。阴道不可令居上,故卦言「不宜上,宜下」,彖言「上逆而下顺」也。

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雷在天则为雨,雷而在山则不成雨,阴过之象也。「君子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小而过者也,若大德则不逾闲。

初六:飞鸟以㓙。象曰:「飞鸟以㓙」,不可如何也。

卦有飞鸟之象,初飞而上,阴不宜上,故象曰「不可如何也」。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过也。

三,二之父;四,二之祖。「过其祖」而遇六,是遇妣也。五君位,阳不居之,不及其君也;而公在焉,是遇其臣也。然以二遇五,同为阴过,故「无咎」。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过也。

九三,弗过防之,从或戕之㓙。象曰:「从或戕之㓙」如何也?三居下卦,二阴过而阳不过,三必防之。若从之,则被其戕而㓙也。象曰:从或戕之㓙如何也?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象曰:「弗过遇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

四居上体,二阴过而四不过,然阴得位而在己上,与之遇则可以免害。往见小人,危道也,必加谨戒,然从权则可,非可用以为常也,故「勿用永贞」。象曰:「勿过遇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四与三同弗过,而三以防小人为义,四以遇小人为义者,盖三处二阴之上,小人在己下,可得而防也;四处二阴之下,小人在己上,不可得而防也,故必「往遇」。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象曰:「密云不雨」,已上也。五,君位而阴居之,阴唱则不成雨。君子失位,此非阴所宜据也。欲不得于君子,一阴犹据,上能就穴,弋而取之以自纳,则犹可也。臣爵极于公,故言「公」。象曰:「密云不雨」,已上也。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㓙,是谓灾眚。象曰:「弗遇过之」,已亢也。

四与二遇而六不遇,六过而上也,故曰「弗遇过之」。五有弋己之意,己巳丽六五之弋,据高不下,灾至而㓙矣,故曰「飞鸟离之㓙」。象曰:「弗遇过之,已亢也」,言柔不当亢而在上也。䷾离下坎上既济。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既济」,时之既济也。

水在火上,水火之功成;

火在水上,水火之情睽。既济、未济之别也。古人洪济艰难,不敢自止,所谓「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必往必来,安得不济?全卦有「狐」象,以正体互体皆为「坎」「离」。坎「离」,水火也。狐能水火,故有狐象。老狐,能济者也。少

狐,不能济者也。「既济」以九居初,老狐也,濡尾而曳轮。「未济」以六居初,少狐也,濡尾而不往。「既济」、未济合在初爻,故「既济」初「曳轮」,三「伐国」,五成「既济」之功。「未济」二「曳轮」,四「伐国」,六成「未济」之功。大抵又遇阳则能济,遇阴则不能济。爻之阴阳相间,全系初一。爻曰「既济亨」,既济则「亨」也。又曰「小利贞」,彖中解作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盖老狐能济者也,能济则以济为常。少狐不能济者也,不能济则以济为喜。老狐既济,则少狐亦随之而济。老狐以济为常,安其亨者也。少孤以济为喜,有其亨者也。苟有其亨,则不能保「既济」之功。故既亨之后,则小者当「利贞」,以小者有其「亨」故也。「刚柔正而位当」,则成功可保矣。至上六爻,以柔居终,反成濡首之害,是不能贞小之验也。禹与稷济尽天下之饥溺,而不自矜伐。齐桓公才服江黄,便有震矜之色者,无他,此缘伯者之器小故耳。故文王卦辞曰:「既济,亨小,利贞。」圣人之彖辞曰:「小者亨也。」盖惟小者有其亨,故当「利贞」。「初吉」,曳轮而吉也;「终乱」,濡首而乱也。不难于初,而难于终,所贵乎利贞。彖:「既济,亨」,小者亨也。小者有其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刚柔位正,故能保「既济」之功也。「初吉」,柔得中也。初之所以「吉」者,以初九「曳轮」,而二柔终犹得中,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水在火上,水火之功成,「既济」之象也。思患预防,在「既济」之后,安而不忘危也。四爻见之。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六爻阳善阴不善,二「戒丧茀」,四戒衣袽,六戒濡首,皆阴居之;初善曳轮,三善伐国,五「善受福」,皆阳居之福。济事在刚不在柔也,初以阳居济之始,刚而能济者也,曳轮而往,虽濡尾不恤也,故能成「既济」之功。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以六居二,妇道也。济而丧茀,茀,车蔽也。勿逐而往,越次得五,济道成矣。坎数七,故曰「勿逐」。「七日得」,谓不可丧茀而不往也。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谓柔得中,犹可济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三居既济之中,以阳居阳,用力以济者也。如高宗伐鬼方,三年而后克之,不以师老而止也。位在三,故曰「三年」。然三代之兵,不用小人,盖无所用小人也。象曰:「三年克之,惫也」,三年而后克,兵力亦惫矣,苟有小人间其中,是乎一乱而生一乱也。圣人此意甚微,学者宜思之。

六四,𦈡有衣袽,终日戒。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三既克国,以六处四,安必忘危,「衣袽」所以基舟漏也。治平之世,罅漏易生,故必思患而预防之。终日之间,无时而不戒,所以保成功也。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礿祭,实受其福。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五为既济之主,三既伐国矣。夫人处功成治定之后,必生侈心。古之圣人,其成功也,必制为四时之定祭,外此皆徼福者也,故于五爻有杀牛之戒。礿则四时之定祭也。后世人主,边境才无事,则祷祠之事起,汉、唐英主皆所不免。且如高宗中兴之贤君,伐国之后,黩于祭祀,有所不免,以来鼎雉之变,祖己作戒,见于书者可验也。故圣人于此卦,三爻取高宗伐国,五爻以祭祀言之,其为后世虑者深矣。故象曰「不如西邻之时」也。以礿者,四时之定祭也,外此而杀牛,皆谄也。

上六:濡其首,厉。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以六居上,非能守既济之功者也,所谓「终止则乱」者也,故濡首而且危。治乱无常,惟人所召。既济之终,乱形已兆,所以成未济也。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坎下离上未济,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火在水上,水火之情「睽」,故成未济。以六居初,「濡尾」而不能「曳轮」,故不成济。然卦有三阳,「曳轮伐国」,无异于「既济」。但初爻得阴,故「曳轮」不在初而在二,「伐国」不在三而在四,「饮酒」不在五而在六,故「未济」不如「既济」之初,「既济」不如「未济」之终,阴阳之自然也。曰「未济亨」,未济而求所以济也。「小狐汔济」,「汔」,水涸也。狐之老者能济,故未涸而亦济。「既济」之初,「濡尾」而「曳轮」是也。狐之小者不能济,必待涸而后济。「未济」之初,「濡尾」而不「曳轮」是也。以六居初,「小狐」也。「小狐汔济」,所以成未济也。「濡其尾」、「无攸利」,皆指初六。彖:「未济,亨」,柔得中也。以六居五,柔得中,能资众阳以共济,故未济而亨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如既济,柔处二而得中,虽妇道亦济也。未济柔居五而能出中,故谓「小狐汔济」也。「濡其尾,无攸利」也,不续终也。以濡尾曳轮,非可继之道也。虽初位不当,然六爻刚柔皆相应。以六五柔主,资九二阳刚之大臣,故二「曳轮」而四「伐国」,未济之功成矣。故曰:「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思辨物居方。

火在水上,水火不相射,则各从其类。当未济之时,纪纲多坏乱,辨物居方,君子急务。盖平乱之道,要在夫纪纲定。

初六,濡其尾,吝。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以柔居未济之初,非能济者,故濡尾而吝,卦所谓「小狐汔济」者也。象曰「亦不知极也」。极,终也。濡尾不往,莫知所终,即彖所谓「不续终也」。

九二,曳其轮,贞吉。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二阳刚得中,健而能济,有应在五,可以成未济之功,故初不曳轮而二曳轮,得正而吉也。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以六居三,处坎之极,非能济者,以未济而征㓙也,涉坎则利矣,故曰「利陟大川」。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涉坎居之,以九居之,未济而能济者也,故曰「贞吉悔亡」。当伐国之任,用此以伐鬼方,可三年而克,克则行赏于大国。行赏在上九,兴师在九四,四胜任,故并言之。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

六五为未济之主,离明居中,贞吉而无悔矣。下得二阳之助,二阳,君子也,进遇离明之主,相与共济,君子之道光矣。六五君位,下得阳助,刚柔相孚,吉孰大焉!象曰:「君子之光」,其晖吉也。上六,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象曰:饮酒濡首,亦不失节也。

四伐国逆三年功成,行赏之时也。古者师行受赈,反

策勋也。相孚,故曰「有孚于

饮酒」。当此赏功之时,思既济之闵,而失有孚之道者,正在此爻。今济道既成,宜用以

有孚失是。盖以九居上,故能保成功如此。象曰「亦不失节也」,当饮酒之时,而思濡首之戒,可谓不失节也。未济与既济只争一爻,圣人设卦,不终既济而终未济者,序卦云:「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终未济,所以寓生生不穷之意也。然上经首乾、坤,终坎、离;下经首咸、恒,终既济,未济亦坎、离也。天地之道,不过阴阳,五行之用,莫先水火。上经首天地,阴阳之正也,故以水火之正终焉。下经首夫妇,阴阳之交也,故以水火之交终焉。终始之意,义盖如此。西溪易说卷十二。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