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杂说卷七
本章为南怀瑾《易经杂说》卷七的解读笔记。主要解释《易经》乾卦与坤卦详解及人文思想
一、乾卦爻辞的进一步解释
- 山中的宰相:九四爻“或跃在渊,无咎”,孔子解释为上下无常、进退无恒并非为邪或离群,而是君子等待时机进德修业,不为个人,只为社会国家,如山中宰相陶弘景般虽上下无常但非为私。
- 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孔子对“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的解释,通过“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等自然现象,引出人文文化中圣人出现后万物道理清晰,以及各从其类的观点,这里的“利见大人”是指各从其类的大人。
- 莫到琼楼最上层:上九爻“亢龙有悔”,孔子解释为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无辅,所以动辄得咎,人不要做得太高明,否则会陷入不好的境地。
- 用九而不被九用:孔子对乾卦各爻的解释又有不同,强调了乾卦的变化性和抽象性,如“潜龙勿用,阳气潜藏”等,同时指出用九是不被九用,要把握天地法则。
二、乾卦《文言》的深入探讨
- 成功与成名:通过刘勰和天虚我生的故事,说明成名的不确定性以及古人假托古人的心理,对《易经》乾卦各阶段解释的作者和时代提出疑问。
- 好的开始:解释“乾元者,始而亨者也”,指出乾卦的“元”代表元始且大吉大利、亨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 性与情:对“利贞者,性情也”进行解释,将“性”代表人的本体,“情”代表后来发展的情绪,并从物理角度进行解读。
- 利与义:解释“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指出《易经》所讲的“利”是帮助别人而非为己求利,这是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
- 心物一元:对“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进行解释,提出乾卦代表宇宙万物的本体是心物一元的“精”,这一概念牵涉很广。
- 卦情:解释“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指出通过六爻的变化产生“旁通”,即卦情,代表彼此相互的关系。同时解释了“时乘大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阐述乾卦的本体如同上帝、佛、道一般。
- 理想与现实:对“潜龙勿用”进行人文文化的解释,认为君子要有成德之行,虽有理想但未做出成果时,不能算是成德,“潜龙勿用”是隐而未见、行而未成的状态。
- 领导者的条件与修养:解释“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指出这是领导者应具备的条件与修养,包括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 度过危机:解释九三爻“上不在天,下不在田”的危险处境,强调要因时而惕,虽危无咎。
- 无可无不可:解释九四爻“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的状态,如同神仙处世境界,虽有疑虑但无咎。
- 大人的境界:解释九五爻“大人”的境界,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等,如同圣人、上帝、神仙、佛,指出人人都可成为圣人,但人们常犯“高推圣境”的毛病。
- 六字真言:解释上九爻“亢龙有悔”,提出“知进退存亡得失”六个字,只有圣人能把握这一关键。
三、坤卦的研究
- 坤卦的卦辞解读:坤卦卦辞“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一般学者对坤卦的解释存在困惑。通过对《参同契》的研究,发现坤卦与月亮的运行规律有关,“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应是“西南得明,东北丧明”。坤卦代表月亮,其卦辞含有科学道理,如母马追随公马、母爱的伟大、马喜欢逆风等,体现了坤卦的顺大众精神和包容大度、安详的品质。
- 坤卦的彖辞解读:彖辞从大地的角度解释坤卦,赞叹坤元如大地般承载万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母马与大地同类,行地无疆,人要效法大地的精神,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坤卦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与同类行,东北丧朋,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强调做人要效法大地,厚德载物。
- 坤卦初六爻解读:坤卦初六爻“履霜坚冰至”,象辞解释为阴气始凝,顺着时间发展会至坚冰。这告诉人们做事情要知前因后果,如同看到霜就知道天气将冷,要准备过冬。同时通过一个善卜者的故事,说明算卦不能迷信,要考虑主观因素,懂《易经》的道理就是懂做人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