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杂说卷四
本章为南怀瑾《易经杂说》卷四的解读笔记。主要介绍《易经》中的哲学与科学——从“天尊地卑”到“十二辟卦的应用”。
一、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 对“尊卑”的新解:“尊卑”并非指权力财富的高低,而是一种情感和认知上的感受。“尊”是对高远、摸不到的事物的敬畏,如天;“卑”是对亲近、熟悉事物的亲切之感,如地。
- 对乾坤定矣的阐释:“乾坤定矣”并非如传统错误理解那样代表天地的开始,而是乾、坤两卦作为天空与大地两个自然形象的代表,其位置和特性不同,体现了一高一低、一远一近的关系。
二、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 动静与刚柔的含义:动静指物理世界的变化,动为阳,静为阴;刚柔是物质世界的现象,刚硬的和柔软的相互摩擦产生了物质世界的变化。
- 动静有常的解释:宇宙间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定的原则和常规,如同原子的变化有规则一样,这是物理世界的“动静有常”。
- 刚柔断矣的理解:有了刚柔之分,就可以判断物质世界的一切变化。
三、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 对“方”的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方”像猴子蹲着,代表一类一类分别聚集;另一种认为“方”指空间、方位。从《易经》的角度看,后者更合理,即不同方位的人和事物有不同的特性,如同类相聚、异类相分。
- 吉凶的产生:因为不同类的人和事物利益冲突,就产生了吉凶。通过观察天文现象和地上的事物变化,可以了解过去和未来。
四、刚柔相摩 八卦相荡
- 《易经》的定名:《易经》的定名以魏伯阳的解释最为正确,“日月为易”,即“易”是日月的象形字,代表宇宙中日月运行的大法则。
- 刚柔相摩与八卦相荡:刚柔相摩如同坚软互磨,是宇宙法则,如水滴能穿石,说明柔可克刚;八卦相荡如同荡秋千,六十四卦是八卦的相互碰撞产生的,体现了宇宙的变化规律。
五、时与位
- 时位的重要性:《易经》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注意“时”与“位”,即时间与空间。好的东西不逢其时则无用,坏的东西得其时也可能有价值。
- 举例说明:如君子要乘时则驾,不得其时则少行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都是时位的问题。学通《易经》可更好地处理人事,根据对方的情绪变化调整应对策略。
六、日月运行寒来暑往
- 宇宙法则的作用:宇宙自然法则中,雷电震动维持宇宙万物均衡发展,风雨滋润万物,日月运行形成寒暑交替,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
- 对《易经》中寒暑的理解:《易经》中只用寒暑代表冷热对比,春秋是不冷不热的中和状态,并非重点强调。
七、十二辟卦
- 十二辟卦的名称意义:十二辟卦又名侯卦,是根据《系辞》中“乾坤其易之门邪”而来,代表诸侯之卦只是一个代号,并非真的是诸侯之卦。
- 一阳物、一阴物的正确理解:孔子所说的“乾,阳物也。坤,阴物也。”中的“阳物”“阴物”并非指男女生殖器,而是指阳性和阴性的东西,不能用后世的名词去错误理解古人的话。
八、阴阳与刚柔
- 阴阳合德与刚柔有体:人把乾坤的道理弄清楚,就能通天通地。阴阳合德,刚柔有体,可体现天地的变化,通神明之德。
- 节气与十二辟卦:十二辟卦与节气、地支、律吕等相关,代表了一年中阴阳的变化。如冬至一阳生,卦象为复卦;夏至一阴生,地球开始吸收太阳能量等。
九、节气十二与律吕
- 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不同:中国音乐声音较细,不规则,境界高但难欣赏;西方音乐规律化,易听懂但在律吕方面不如中国音乐。
- 律吕的发明:律吕发明于中国西北,有十二种吕管,根据不同长度埋在地下,冬至时最长管子中的灰受阳气上升影响喷出,发出黄钟之音,每个月有不同管子的灰喷出,发出不同声音,对应不同节气和阴阳变化。
十、十二辟卦的应用
- 六十四卦与气象预测:六十四卦可代表一年,其中的十二辟卦对应十二个月。通过六十四卦的排列和计算,可以预测气象,在古代科学不发达时,用《易经》法则预测气象有一定准确性。
- 以十二辟卦推算历史命运:邵雍用十二辟卦扩大到推算宇宙和国家历史的命运,如“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以十二万年为一个周期。要熟悉十二辟卦、圆图方图及其计算方法,才能理解《皇极经世》中推算国家命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