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易经杂说卷一

本章为南怀瑾《易经杂说》卷一的解读笔记。主要介绍《易经》概述与学习方法。

一、《易经》的大众印象与正确认识的重要性

  1. 大众对《易经》的复杂印象
    • 一般观念中,提到《易经》就想到八卦,易与唱京剧拿鹅毛扇穿八卦道袍的形象联系起来,被认为学了《易经》可天上知一半、地下全知,但能否达到此程度存疑。
    • 从京剧《三国演义》中可看出中国京剧注重脸谱和服装,舞台上穿八卦道袍被视为妖道,但实际上八卦代表最高智慧,京剧中额上画太极图的角色被认为充满智慧。
    • 人们对《易经》有两种看法,好的一面是重视其在文化上的地位,坏的一面是将其与江湖术士联系起来,这表明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认识不够。
  2. 正确认识《易经》的重要性
    • 我们应了解怎样读《易经》,从认识和了解它开始,因为《易经》学问深奥,很多人研究一辈子也未搞清楚,作者也自认为研究大半辈子仍很肤浅。

二、古人对《易经》的重视及评价

  1. 《礼记》对《易经》的评价
    • “洁静精微,易之教也。”这是孔子整理《易经》后所作的结论,含义广泛,“洁静”包含宗教、哲学含义,指学《易经》后心理思想、情绪变动清洁宁静;“精微”则是科学的,学《易》的人要头脑冷静。
    • 但《五经解》中也有反面批评,说《易经》的流弊是“其失也,贼”,学《易经》的人不走正路会贼头贼脑,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本事用于旁门左道。
  2. 历史人物对《易经》的推崇
    • 汉朝的王凤、唐代的虞世南推崇《易经》,认为“不读《易》不可为将相”,可见《易经》在古代被高度重视。

三、《易经》的种类及“三易”原则

  1. 《易经》的种类
    • 《周易》是周文王在羑里坐牢时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儒家、道家等中国文化都源于此书。实际上还有《连山易》和《归藏易》,加上《周易》总称为“三易”。
    • 《连山易》是神农时代的《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是黄帝时代的《易》,以坤卦开始;《周易》以乾卦开始,三易的八卦位置不同。
  2. 《易经》的“三易”原则
    • 变易:《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这是原则。印度佛学中的“无常”也是类似道理,但印度人是从现象而言,中国文化中的《易经》讲原则。
    • 简易:宇宙间万事万物有很多我们智慧不够无法了解其原理,但当我们懂了原理后,复杂的事物就会变得非常简单,这就是《易经》的简易原则。
    • 不易:万事万物都在变,但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存在,宗教家、哲学家、科学家对其有不同的称呼,但它能变万有、万物、万事且不变。

四、《易经》的内涵:理、象、数

  1. 理、象、数的含义
    • 根据《易经》观点,宇宙万事万物都有其原则和道理,这是理;有其现象,这是象;有其数量关系,这是数。
    • 例如录音带有理(能录音的原理)、象(样子、大小、放出声音)、数(若干分钟录完、有特定长宽)。
  2. 理、象、数的作用
    • 《易经》每一卦、每一爻、每一点都包含理、象、数三种涵义。人处在世界上,与世界的关系不断变化,一旦发生变,便包含理、象、数。懂了理、象、数,就会知道事物的变,每个现象到一定的数会变,明白了这些就万事通达。

五、学习《易经》的方法

  1. 玩索而有得
    • 孔子说学《易经》要“玩索而有得”,最好用打麻将的方式学,如把八卦刻在麻将牌上趣味无穷。学《易经》可以玩卦,通过玩卦来理解《易经》。
  2. 认识卦与八卦
    • 卦的定义:古人解释“卦者挂也”,实际上卦是挂起来的现象,八卦就是宇宙间八个东西的现象挂出来。
    • 八卦的代表: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离卦代表太阳,坎卦代表月亮,震卦代表雷,巽卦代表风,艮卦代表高山、陆地,兑卦代表海洋、河流。
    • 先天八卦:以哲学观点看,宇宙万物形成以前是先天,有了万物就是后天。伏羲的先天八卦画在纸上是平面的,符号是一种不定的代号和数理符号。八卦的图案每个卦有三画,叫“爻”,“爻者,交也”,代表宇宙间万事万物在交流、变化。乾卦为三个阳爻代表天,坤卦为三个阴爻代表地,离卦代表太阳在东方,坎卦代表月亮在西方,震卦代表雷电在东北角,巽卦代表气流在西南角,艮卦代表山在西北角,兑卦代表泽在东南角。先天八卦图的数字排法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个顺序有其道理,要背诵熟练。
    • 后天八卦:周文王的后天八卦表明宇宙以内的变化和运用法则。后天八卦的位置与先天八卦不同,坎卦在北方,离卦在南方,震卦在东方,兑卦在西方,东南是巽卦,东北是艮卦,西南是坤卦,西北是乾卦。可以把后天八卦放在左手手指上记忆,还有一首歌谣帮助记忆数字:“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后天八卦相对的两个卦加起来都得十的和数,任何一行的三格总和都是十五。
  3. 理解监本《易经》
    • 《易经》不容易看懂,要先认识清楚象(图案画)。明朝以后的监本《易经》是国子监课本,采用朱熹思想编的,明清以来文化受朱熹思想影响大,但朱熹注的《易经》不一定正确,学《易经》要注意象与数,这是科学的,有规矩法则要学会。
  4. 掌握六十四卦的来源
    • 学《易经》要先把八卦、六十四卦默诵熟,可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背诵。六十四卦是由乾卦等八卦变出,有一定道理。如乾卦从下往上变,一阳爻变阴爻成为天风姤,第二爻变成为天山遁,第三爻变成为天地否,依次变化有其内在逻辑。了解这些道理后,默诵就容易了。分宫卦象次序中,乾坎艮震为阳四宫,巽离坤兑为阴四宫,每宫阴阳八卦。以乾宫的八个卦为例,乾为天,天风姤,天山遁,天地否,风地观,山地剥,火地晋,火天大有,其变化过程体现了从内到外、从下到上的变卦原则。坎卦等其他六个卦也遵循同样的变法。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对《易经》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易经》提供了基础和方法。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