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易经杂说卷六

本章为南怀瑾《易经杂说》卷六的解读笔记。主要介绍《易经》乾卦详解与人文思想

一、化生

  1.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易经》的学问包含了天地宇宙万物的变化,如中国文化认为万物是“化”成的,生命由变化而来,“化”包括了现代科学的各种含义。
  2. 曲则全:“曲成万物而不遗”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曲则全”的道理,即走弯路才能成功,如同老子所说,这也是宇宙万物成长的原则,万事万物都遵循曲线的规律。
  3. 怎么睡着的?怎么醒来的?:“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昼夜问题是《易经》入门的关键之一,了解昼夜的道理才能知道阴阳的功能。但人们往往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睡着和醒来的,这反映了昼夜问题的复杂性。
  4. 神无方 易无体:“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中国文化的“神”不是宗教的神,而是宇宙生命主宰的功能,无所在又无所不在。《易经》的道理也是无体之体,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变化无穷。这两句话是中国宗教哲学的顶点。

二、元、亨、利、贞的乾元

  1. 卦辞解读:“乾,元、亨、利、贞。”文王对乾卦的注解,这四个字分别代表宇宙的本能、亨通、无妨碍无害、正且完整。
  2. 潜龙勿用:“初九,潜龙勿用。”乾卦第一爻,龙代表宇宙生命原始最伟大的功能。此时龙潜伏着,如同人在未出仕时,不要轻举妄动,因为此时价值无比但还未到用的时候。中国文化的龙具有“变化无常,隐现不测”的特点。
  3. 见龙在田:“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乾卦第二爻,龙出现在地上,象征早晨太阳升起,光明透出来,此时利于见到贵人。这里的“田”代表大地,而非仅指种稻子的田。
  4. 终日乾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卦第三爻,人到中年应保持本分,日夜警惕,做事小心,才能无咎。这体现了《大学》《中庸》的思想,也是人生得意时应有的态度。
  5. 或跃在渊:“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乾卦第四爻,龙在深水中跳跃,此时可进可退,无毛病。这一爻代表人生到了一个关键阶段,有机会出头。
  6. 飞龙在天:“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乾卦第五爻,龙在空中飞,自由自在,此时也利见大人。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但这里的九五并非仅指皇帝,而是代表至尊至正的地位。
  7. 亢龙有悔:“上九,亢龙有悔。”乾卦最高一爻,龙飞到极高处,贵而无民,会有悔意,因为万事做绝会带来痛苦和烦恼。
  8. 见群龙无首——吉:“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用九是不被九所用,能把握乾卦的各个方面,做到绝对客观,如群龙无首,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大吉大利,这是中国文化最高的哲学精神。

三、《彖辞》——孔子对《易经》的批判

  1. 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孔子在《彖辞》中认为乾卦代表宇宙万有的根源、功能和生命的来源,如“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等描述了乾卦的伟大作用。
  2. 玉皇大帝的六条龙马:“大时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说明时间的来源与乾卦的关系,中国古代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是根据乾卦的思想而来,时间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3. 大吉大利的保合太和:“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强调要认清乾道的变化,修养性与命,使两者中和,达到保合太和的境界,这是大吉大利的状态。
  4. 天行与天道——《彖辞》的说法:“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人文思想,教人效法乾卦和天体的精神,不断努力,自强自立。《彖辞》对乾卦各爻的解释也体现了因果、反复等自然法则。

四、《文言》——人文的思想体系

  1. 尽善尽美的人生:孔子在《文言》中对乾卦卦辞“元、亨、利、贞”进行了人文思想的解释,认为“元”是善的开始,“亨”是好的集合,“利”是恰到好处的和,“贞”是事物的中心。君子具备“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这四种品德,才能符合乾卦的精神。
  2. 特立独行——默默无闻的潜龙:孔子对初九爻“潜龙勿用”的解释是龙德而隐,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体现了道家功成名遂身退的思想,也是孔子一生的写照。
  3. 领导者的修养与风范:孔子对九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的解释是龙德而正中,强调领导者要具备中正、存诚、信言、谨行等修养标准,功在天下而不傲慢,能感化别人。
  4. 知至至之 知终终之:孔子对九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的解释是君子要进德修业,做到忠信,修辞立其诚。同时要知至至之,把握时机;知终终之,适时下台。这样才能在不同位置上不骄不忧,虽危无咎。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