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大壮,利贞。

大壮者,大者壮也。大谓阳也,四阳盛长,故为大壮,二月之卦也。为卦震上干下,乾刚而震动,大壮之义也。又雷之威震于天上,声势壮大,亦大壮之义也。《序卦》:“遁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遁,故受之以大壮。”遁者阳衰而遁也,壮者阳盛而壮。衰则必盛,消长循环之理,所以次遁。

阳壮则占者吉亨,不必言矣。然君子所谓壮者,非徒以其势之盛,乃其理之正也,故利于正。阴之进不正,则小人得以陵君子,故遁言小者利于贞。阳之进不正,则君子不能胜小人,故大壮言大者利于贞。大壮综遁,二卦本是一卦,故卦下之辞如此。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以卦体卦德释卦名,又释利贞之义而极言之。阳长过中,大者壮也。盖正月泰,阳虽长而未盛,三月夬,阳已盛而将衰,皆不可以言壮,惟四阳则壮矣。且乾刚震动,刚则能胜其人欲之私,动则能奋其必为之志,何事不可行哉,此其所以壮也。卦体则势壮,卦德则理壮,所以名壮。大者正也,言大者自无不正也。凡阳明则正,阴浊则邪,自然之理,故利于贞,若不贞则非大矣。正大者,正则无不大也。天地之情者,覆载生成所发之情也,一通一复,皆一诚之贯彻,岂不正?既正岂不大?故曰正大。盖大者壮,以气言,乃壮之本体也。大者正,以理言,所以运壮之道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又推极上天下地,莫非此正大之理,非特人为然也。一阳来复,见天地之心,四阳见其情。仁者天地之心,情则其所发也。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非礼者,人欲之私也。履者践履也,非礼弗履,则有以克胜其人欲之私矣,此惟刚健以动者可能。矫哉其强,何壮如之,雷在天上,大壮者,以声势而见其壮也。君子非礼弗履,大壮者以克胜其私,而见其壮也。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震为足,又初在下,趾之象也。征凶者,往则必裁抑摈斥也。孚者,自信其阳刚之正德也。初以阳居阳,干之刚未盛也,故有孚。至三则乾刚极矣,故贞厉。

初九,阳刚处下,当壮之时,壮于进者也,故有壮趾之象。以是而往,凶之道也。然阳刚居正,本有其德,故教占者,惟自信其德,以甘穷困,不可有所往,往则凶矣。

《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

既无应援,又卑下无位,故曰穷。当壮进之时,有其德而不能进,进则必凶,乃处穷之时矣,故惟自信其德,以自守可也。是其孚者,不得已也,因穷也,故曰其孚穷。贤人君子,不偶于时,栖止山林者,多是如此。

九二,贞吉。

中则无太过,不恃其强而猛于必进,所以此爻贞吉。

九二以阳刚当大壮之时,居中而不过于壮,盖正而吉者也,故其占如此。

《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以中者,居中位也,与解卦得中道,未济中以行正同。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九二有焉。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羸力为切

罔者无也,言不用也。君子以义理为勇,以非礼弗履为大壮,故不用壮也。羝羊,壮羊也。羸者瘦也,病也。羝羊恃其强壮,乃触其藩,其角出于藩之外,易去而难反,不能用其力,是角之壮者,反为藩所困制而弱病矣,故曰羸其角也。本卦大象兑,中爻为兑,皆羊之象,故诸爻皆以羊言之。震为竹为苇,藩之象也。触藩者,用壮之象也。阳居阳位,故曰贞。羸角者,又贞厉之象也。

九三过刚不中,又当干体之终,交震动之际,乃纯用血气之强,过于壮者也。然用壮为小人之事,君子以义理为主,岂其所用哉,故圣人戒占者曰,惟小人则用壮,君子则不用也。茍用其壮,虽正亦厉,亦如羊之触藩羸角也,壮其可恃哉。戒之之严,故占中之象又如此。

《象》曰:小人用壮,君子罔也。

言用壮者,小人之事,君子则无此也。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

贞吉悔亡者,惟正则吉,而悔亡也。决,破也,藩决不羸,承上文而言也。三前有四之阻隔,犹有藩焉。四前二阴,则藩决而可前进矣。震为大涂,兑为附决,藩决之象也。輹与辐同,车轮之中干也。车之败,常在折輹,輹壮则车强。四变坤,大舆之象也。壮于大舆之輹,言尚往而可进也。此二句,又贞吉悔亡之象也。

九四当大壮之时,以阳居阴,不极其刚,前无困阻,而可以尚往矣,故其占中之象如此。

《象》曰:藩决不羸,尚往也。

尚往者,前无困阻,而可以上进也。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易音亦

易即埸,田畔也。震为大涂,埸之象也。

本卦四阳在下,故名大壮,至六五无阳,则丧失其所谓大壮矣。故有丧羊于易之象,既失其壮,则不能前进,仅得无悔而已,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位不当者,以柔居五位也。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震错巽,为进退,退遂之象也。艰者,处之艰难而不忽慢也。吉者,无攸利者,终得攸利也。六五已丧羊矣,而上六又羝羊触藩者,盖六五以一爻言也。上六则合一卦而言也,三则刚之极,上则动之极,所以爻象皆同。

上六壮终动极,所以触藩而不能退。然其质本柔,又不能遂其进也,故有触藩不能退遂之象。占者之无攸利可知矣。然犹幸其不刚,而不妄进也。若占者能艰以处之,则得以遂其进而吉矣。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详者,慎密也。不详者,当壮终动极之时,不能度势而行,审几而进也。既详则能艰矣。咎者不能退、不能遂之咎也,惟艰则能详而咎不长矣。心思之艰难,所以能详,识见之详明,所以方艰。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