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钦定四库全书

复斋易说卷三

宋赵彦肃撰

噬嗑

震下离上噬嗑亨。

颐中有物,噬而嗑之,食道也。食道所以养人,故「亨」。利用狱,

「颐」外实中虚,囹圄之象。中有实焉,「囚」也。决而去之,狱贵空尔。此卦动,故「利用狱」。贲止,故「折狱致刑」也。彖以材言。

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

阳动,阴薄之,其声为雷,是故震二阴在上;阴发之,其明为电,是故离中阴在中。离必遇震乃为电,否则日也、火也。离合震,刚柔分,动而明,故春分后雷发声,始电,至秋分而雷收电隐屯之时,阳交阴难作矣。「噬嗑」加离震益发达,合而章明,然则阳得志,难益散也。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以柔居柔,而且乘刚,故最易噬。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象曰:「遇毒」,位不当也。兽乾者,腊物虽小而有骨。六三柔若易噬,居刚实坚,噬之者易而不戒,则伤诸口。遇毒故「小吝」;终噬之,故「无咎」。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易噬者「肤」,「乾肉」次之;难噬者「乾胏」,「乾腊」次之。「乾腊」虽小,易之而「遇毒」;「乾胏」虽坚,人知其难致力焉,故「利艰贞,吉」。阳体刚直,与阴中伏阳者不同。

六五:噬乾肉,得黄金,贞厉,无咎。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以阴居阳,与三同而象异者,五离体,故无幽隐。噬者知其中坚,「贞厉」则「无咎」矣。「噬」者六易,九居之则当位。六三位不当,言未噬之体;六五得当,言既噬之效,互相明也。六三言体,戒噬者谨;六五言效,劝噬者贞,各有所主也。上九:何校灭耳,凶。「噬嗑」之义,所包者广,故四爻取诸物象,使人触类而得。初终举用,则为例者用刑,「噬嗑」之一端尔。

离下艮上「贲」。六二:贲其须。

与三皆无应,相须成「贲」。

九三:贲如需如,永贞吉。

永贞,舍四取二也。两柔交贲,文之过润,舍其一焉。刚上柔下,故永贞吉。

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二巽乎三,四则乘之,取二舍四,则有顺无陵。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笺笺,吝,终吉。

六五:贲上聘于隐者。上九:贲五来受聘命。上九:白贲,无咎。

贲之极,反质也。艮止故静贞,文之极,得白乃所以为贲也。

坤下艮上

剥。

剥九月卦,「坤」,十月卦,「复」,十一月卦,「剥」之后坤而后复也。乾位西北,坤藏于乾,阴阳合德,气乃肇元,而后阳气出潜于黄宫,犹月晦而朔,合朔而后生明焉。然则谓剥极即复者,是未察乎此也。不利有攸往。

阴盛不进,受阳之止;阳微不去,期以止阴。非明消息盈虚之理者,孰能知此?决水者尽去,剥果者核存,易岂人私,推天道尔。顺而止之,

顺而止之,变剥也。剥而复,复浸长至乾犹有序,此学之之事。顺而止之,圣人造化之妙也。六二,剥床以辨。

初足,二辨三则衽席与?六三剥之,无咎。

三应五比,皆能存阳而免凶。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六五有后妃之象,身虽承顺,未免剥也,是谓以顺为剥。惟止而无欲者,可以制之而得其助,易义精矣。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五阳消阴,剥之一阳,下自落尔。穷上反下,以成妙用,非作易者,孰能知之?阳在下为舆,在上为庐。上反之初,君子得舆;六易居上,「小人剥庐」,终不可用。故阳去之,先得舆而后剥庐,阳去阴乃居之。果必硕而后反生,阳必剥而后复,故阳不可以无剥,此天理也。

震下坤上

由中出者,自诚明也。剥而反者,自明诚也。阳始交阴,属诸屯;阳剥而反,属诸复。屯,乾动也。复、剥,反也。观卦之序,圣人之旨见矣。剥之反为复,谓反卦也,速于自上而下。朋来无咎。

初得九世,六位为主,六龙为朋。「七日来复」,天行也。

阴阳消长,可以数推。人之复有速有迟,又有迷者,不可预计也。

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一画动乎至虚,以象天地之心,学易者当体此也。分而言之,阴阳奇偶;合而言之,天地之心。盖不倚于阴阳矣。此其所同焉者也。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执柯伐柯,其则不远,求在我也。仁能守之,故无祇悔,不再失也。六二,休复,吉。

初九先觉,六二资之,易为功也。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自二观初,动者静也。初九之仁,寄言于二,圣人微旨,能言之类,莫能加矣。草木之仁,布种于地,其生也,根茎畅达,莫之能遏。一居初上,不期而化,何以异此?「子罕言」者,于此发之。赞易之辞,非论语答问比也。

「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二、四之复,资诸人者;五之复,成诸己者。与初非应位,自守中尔。上六,迷复,凶。阴暗远阳也。

无妄

震下乾上「无妄」,元亨利贞,天德全也。天之命也。

刚自外来,寄象尔。其实天之所赋,我固有也。无妄之往,何之矣?

天理自行,有感通,无作为。无妄之动,非所谓往。若有所往,是亦妄而已矣。「天下雷行,物与无妄」。

阳气动,品物皆应,是为物与。若言与物无妄,则不可。

初九,无妄,往,吉。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动以化阴,二阴听从,故「得志」。

六二,不耕获,不菑畬,则利有攸往。象曰:「不耕获」,未富也。其象类「休复」者。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以应为累,「无妄」之疾,初能治之,不待已除也。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事类「亢龙」者也。此卦论成就之功,初当进,上宜止;二、三当变,四可贞,五守中。

大畜

乾下艮上大畜,

乾居艮下,所畜者大。大者畜于内也。无妄震下乾上动。以天地,受之以大畜。乾下艮上,全夫天而止也。「大畜」之义大矣哉!利贞。畜欲贞。

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

「刚健笃实」,三阳内充。「辉光」,一阳外著。能止健

止,如「为人君止于仁」之「止」。「不家食,吉」,养贤也。

「尚贤」,尊上九也。「不家食,吉,养贤」,三阳类升也。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天运而往,象在山中,君子观之,故「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初九,有厉,利已。

阳未盛,进则危,止则利。阳体,故欲进;位下,故能止。「舆说輹」,中无尤也。

居中,故能畜而不行,以合卦义。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德盛成乾,所畜者大,与上合恙,可有为也。难贞,则利不忘畜也。

六四,童牛之梏,元吉。

「童牛之梏」,至顺也。以接三阳,不亦善乎。六五,豮豕之牙,吉。

以六居五,故为「豮豕之牙」。和顺不拂,上承上九,下引三阳,人君畜贤之道如此。上九,何天之衢,亨。德蕴于内,发辉于外,畜极而亨也。

震下艮上颐。

下动求养,上止静以应之。动于春夏,止于秋冬,天地所以养物;动于日出,止于日入,人所以养生。少壮动,衰老止,亦其义也。观其所养,

养人、养于人,二者皆是天地养万物,赞初、上之功。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阴虚无实,空朵颐尔。初九观之,何哉?初、上阳画皆良贵也。上以静存,初以动失。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上九艮止,故近养五。初九震动,故远应四。虎食肉异于龟,盖求养切者。阴求阳养,吉而无咎。上施光也。初九上施则光。

大过

巽下兑上大过。大过之时大矣哉!

事因时有,无其时而为其事者,未之闻也。尧舜之禅,汤武之伐,时尔。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刚过之时,阴顺伏者无咎,乘陵者凶。初六柔巽在下,承事于阳。尊卑明,上下正,阴伏而阳尊,阳尊而阴依以重,犹之祭器。茅藉之器益贵,茅亦因以取重焉。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阳大为干,阴小为枝。茎华叶,下者「稊」,上者「华」。二居初上,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五居上、下,老妇士夫,是可丑也。九三,栋桡,凶。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时方大过,不取常应。上不应三,则反乎下,故「栋桡」。初不应四,则安于上,故「栋隆」。

坎下坎上习坎

水得火而温,阴从阳也。火得水而灭,所存者未烬而火去矣。君子道长,小人从化;小人党盛,君子去之。此刚柔之辨。坎阳在内,阴在外,故水明内景。离阳在外,阴在内,故火明外景。水得阳气,升而为云。所以能升者,阳也。其升而复降者,阴也。坎升而为云,则中之阳散,水之体未聚,故暗而不明。下而为水,则中之阳聚而质成,故「内明」也。水流而不盈,

二偶画地也。一阳陷其中,水流地中之象。陷乎二阴而未出,水常行地中,岂有盈而溢者?行险而不失其信。水行乎坎,其势平,其趋下,盈科而进,此其必然者。

「维心亨」,乃以刚中也。

「复」之初,「坎」之二五,画奇而实,复动于虚,「坎」存于中,命之曰「心」,取象精矣。阳涉阴,所以尽变,阴能揜之,不能阻,其亨,刚中故也。「行有尚」,往有功也。

水以流为尚,险以去为通,心以运用为神。

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以不可升为天险,圣人取象精妙如此。神道设教而天下服,体天险也。宅都以势而建国安,用地险也。王公设险,必仰观俯察,而后国可守尔。天德纯备,高不可及,故天下仰服。不然,虽有山川邱陵,孰不能度哉?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阳实在中,得而非失。有险未平,未光大也。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阳居中则在险,出险则失中,卦时然也。圣人观象,与其失中,宁未出险,其义居中光大,险将自平尔。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坎阴陷阳,至四而变,因重卦也。二、五之刚,挟柔在内,丽象著而险情变。三乘刚,非可取者,故不若四至顺也。承阳履阴,无复险矣。由是阴阳情通,交际得焉。「樽酒簋贰」,情寓此也。「器用缶」,尚质素也。「纳约自牖」,无隐情也。险变为顺,故要其终。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坎不盈」,水在中也。「祇既平」,已盈科也。坎不出险,平之而已。中未大者,期守中以充「乾」乎!

上六,系用徽𬙊,置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阴柔坎体,终不能变,坚意陷阳,以取极祸。「系用徽𬙊」,不获去也。「置于丛棘」,乘刚伤也。象曰:上六失道,

复之从道,应初九也。坎上失道,陷二五也。初、上包括二阳,其害为甚。

离下离上离。利贞,亨。

阴丽阳,正也。正故可久,阴丽则阳亨也。重明以丽乎正,

八卦同德相应,正也。乃附丽之义,故于离发之。柔丽乎中正,

柔丽二、五,中也;丽于阳,正也。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日入而升,谓之两作;日新不已,谓之继明。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柔乘刚,所履错然。初九出而遇之,能敬则阴阳合德,动与物交,皆天理也。不敬则役于物而生咎,日出而作,故发此象。六二:黄离,元吉。

丽于中,天下之至德。九三:日昊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离中虚为缶,日昊象老景。达者安于死生之变,昧者嗟时之不久,故「凶」。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炎上侵五,故戒之深。不然,如日之再升,明之日新,亦其象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明极故忧深,忧深故祸弭。又丽于尊位,故致「吉」也。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

上为六五所丽,「离」之主在上,与诸卦不同。复斋易说卷三,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