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钦定四库全书

易说卷一

宋司马光撰上经:乾师坤比屯畜蒙履需小讼乾下乾上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

初九,阳之始也。于律为黄钟,于历为建子之月,阳气方萌于黄泉,太阴始盛,万物未被其泽,故曰「潜龙」。龙者何?阳也。阳则曷谓之龙?龙者,神兽,变化无常,升降有时,故象阳也。其言「勿用」何?圣人观象而为之戒也。潜龙之时伏于泉,不可用也。是故冬华而雷,为妖为灾;人躁而狂,为凶为殃,皆时不可用而用之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二者,阳之见也,于律为太蔟,于历为建寅之月。阳气蔟达,发而在田,万物忻忻,生意昭苏,故曰:「见龙在田」。其言「利见大人」者何?通之于人也。君子修德行义,始闻于人,人莫不悦,莫不归焉。虽未有功,善之端也,治之本也,故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三,阳之进也,于律为姑洗,于历为建辰之月,万物毕生而趋于繁茂之时也。故君子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也。其言「夕惕若,厉,无咎」者何?圣人为之戒也。九三在下体之上,居上体之下,勤则进乎上,怠则退乎下,故「夕惕若,厉」,然后得「无咎」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四,阳之盛也,于律为蕤宾,于历为建午之月。万物诚茂矣,而未及于大成;德业诚盛矣,而未至于夫亨。安居则不能,欲进而自疑,故跃以试之也。夫言「在渊,无咎」者何?失于进不若失于止之愈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九五,阳之成也。于律为夷则,于历为建申之月。黍稷既实,功德成矣;德业普施,大人亨矣;万物熙熙,道力行矣,故曰「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

乾上九。或曰:物之盛,则蕤宾不若林钟也;物之成,则夷则不若仲吕也。举其微而舍其彰,何也?曰:君倡而臣和,阳生而阴成。故阴者佐阳而代有终也,阳者倡阴而尸其功也,是君臣之道也,又何疑矣?案:光解乾坤六爻,本于景王将铸无射篇,韦昭注云:「十一月曰黄钟,乾初九。正月曰太蔟,乾九二。三月曰姑洗,乾九三。五月曰蕤宾,乾九四。七月曰夷则,乾九五。九月曰黄钟,乾上九。」据此,则此爻注于律应为无射,为建戌之月。乃此条复论蕤宾、林钟、夷则、仲吕,不及无射,疑上有脱文。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龙者神兽,能隐能见,有变化之象。阳气能生能成,圣贤能出能处,故易皆谓之龙。惟圣知圣,惟贤知贤。圣贤见己之类,当推而下之,勿为之首,为之首则亢矣。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反复道也,君子进德修业,反复以求先王之道而力行之。

「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进无咎也」,言进亦无咎,而君子宁在渊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大人造也,大人之所宜为也。

「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元者,善之长也。体仁足以长人。长犹首也。仁者爱人,人皆归之,可为之首。亨者,嘉之会也。嘉会足以合礼。君明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上下皆美,际会交通,然后成礼。利者,义之和也。利物足以和义。仁者,圣人不裁之义,则事失其宜,人丧其利,故君子以义制仁政,然后和。贞者,事之干也。贞固足以干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故贞者,事之干也。君子固守其正,以桢干万事,使不散乱也。

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不见是而无闷,举世非之,亦无闷也。乐行忧违,君子遇有道,得行其志则乐;遇无道,不得行其志则忧。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正中信谨以下,皆所以修身也。君子有君德而无其位,修己以俟时,德已及人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可以进德也。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君子外修言辞,内推至诚,内外相应,令无不行,事业所以日新也。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君子时行则上进,时止则下退,非为邪以求利,非违众以干名也,恐失时而已。」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圣人在位,万物无不知之,故圣贤毕集,亦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

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既亢骄自贤,则贤人在下位,莫肯辅其颠危也。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

为时所舍,故有君德而无其位。

「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矢,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惟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乾」之象曰「自强不息」,「坤」之象曰「厚德载物」,何也?曰:「强」者,勉之谓也;「载」者,安济之谓也。君子自强法天,厚德法地,德不厚,则物不得而济也。是故「自强不息」,则道无不臻;「厚德」而载,则物无不济。夫「乾」「坤」者,易之门户;二象者,道德之关枢也。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初六者,阴之始也,于律为林钟,于「历」为建未之月。阳气方盛,阴生而物未之知也,是故君子谨之。其曰「履霜,坚冰至」。「霜」者,寒之先也;「冰」者,寒之盛也。君子见微而知彰,原始而知终,攘恶于未芽,杜祸于未萌,是以身禔而国家乂宁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二者,于律为南吕,于历为建酉之月,草木黄落,暑去而寒至也。其曰「直方大」何?直方而大,地之德也。六二何为擅地之德?「坤」之主也。六二何为「坤」之主?夫阴阳虽殊,皆主中正者也。故「乾」九五,阳之主也;「坤」六二,阴之主也。地之得其为「直方大」者何?「直」者言其气,方者言其形也,「大」者兼形与气而言之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乾坤之爻,得位未必告,失位未必凶,其故何也?曰:阳非阴则不成,阴非阳则不生。阴阳之道,表里相承,阴胜则消,阳胜则亢。是故乾「坤」以阴居阳,以阳居阴,不皆为咎也。「乾」之九三,以阳居阳而不中,故曰:「夕惕若厉,无咎」。「坤」之六四,以阴居阴而不中,故曰:「括囊,无咎无誉」。皆刚柔太过,故须畏慎而后免咎也。然未失其正,故不凶也。九五、六二居中履正,其德最美。九二、六五不失其中,德美次之。九三、六四不失其正,虽危无疑。九四、六三虽无中正之德,九四以阳处下,刚克而沈潜者也,故曰:「在渊无咎」。六三以阴处上,柔克而高明者也,故曰:「含章可贞」。

六三者,于律为应钟,于历为建亥之月。百谷敛藏,万物备成,阴功小终,体执乎柔而志存乎刚,故曰「含章」。柔不泥于下,刚不疑乎上,故曰「可贞」。王者,尊之极也;为臣之荣,从王役也;不敢专成,下之职也;承事之终,臣之力也。物以阳生,得阴而成;令由君出,得臣而行。故阳而不阴,则万物伤矣;君而不臣,则百职旷矣。阴阳同功,君臣同体,天之经也,人之纪也。虞书曰:「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此之谓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六四者,于律为大吕,于历为建丑之月。曰穷于次,月穷于纪。天吟地闭,万物伏死,阴气大盛,阳将更始,履卑体顺,以阴居阴,处不得中而潜伏乎其深,是以幽晦否塞而不通,虽无咎,亦无誉也。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六五者,于律为夹钟,于历为建卯之月。天地始辟,和气融明,莩甲发散,庶物滋荣,体柔而志刚,乘阴而佐阳,中美能「黄」,上美则「元」,下美则「裳」,是以「吉」也。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上六者,阴之穷也。于律为仲吕,于历为建巳之月。纯阴用事,阳道已穷,冒进不已,不能守中,是以战也。夫下不能自重,重之者,上也;臣不能自大,大之者,君也。重而不已,上必危;大而不已,君必亏。既危且亏,能无战乎?故君子执臣之枢,守臣之机,谨其枢,固其机,祸无从来。枢机之失,嬯仆为灾,虽得而胜之,犹有伤也。故曰「其血黄玄」。文言曰: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呜呼!圣人之戒为人上者,如此其深乎!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君子法地之「直方」,则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则大也。何谓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则所受不陷于败也,义则所适不失其宜也。直且方者,守诸己而无待于外也。君子居则不陷于败,动则不爽其宜,施于身而身正,施于国而国治,夫又何习而何不利焉?可以断然无疑矣。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震下坎上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屯者何?草木之始生也,贯地而出,屯然其难也。象曰「君子以经纶」。经纶者何?犹云纲纪也。屯者,结之不解者也。结而不解则乱,乱而不缉则穷,是以君子设纲布纪,以缉其乱,解其结,然后物得其分,事得其序,治屯之道也。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屯初九磐桓者何?治屯之道不可遽也。「利居贞」者何?治之不正,愈以乱之也。「利建侯」者何?建侯所以治其纲也。治其纲,百目张,夫又何乱之不缉,何结之不解乎?此之谓经纶之道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人臣之道,患不正也,患不一也。苟一而正,通可必也。十年之屯,犹一日也。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坎下艮上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蒙者何?百姓蚩蚩,莫知所之,圣人教之以道,然后晓然识其是非。故夫蒙者,教人之象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夫人不求我而强教之,则志不应而言不从矣。故君子之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也。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又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陆希声曰:「初筮告,启其宗也。再三渎,以塞聪也。渎则不告,告乃成蒙也。」夫鍜砺者,工也;犀利者,金也;植艺者,圃也;坚实者,木也。则工虽巧,不能持土以为兵,圃虽良不能植谷而生梓也。故才者,天也,不教则弃;教者,人也,不才则悖。故人者受才于天而受教于师。师者决其滞,发其蔽,抑其过,引其不及,以养进其天才而已。系辞曰:

「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此之谓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果行者,言其动也;育德者,言其静也。君子动果而静专,内明而外晦,此之谓蒙以养正也。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六四:困蒙,吝。孔子曰:「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圣人于是爻也,将以戒夫不学者也。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童蒙者,何以吉也?得人而信使之也。昔齐桓公、卫灵公之行,犬彘之所不为也,然而大则霸诸侯,小则有一国,其故何哉?有管仲、仲叔圉、祝𬶍、王孙贾为之辅也。二君者,天下之不肖君也,得贤人而信使之,犹且安其身而收其功,况明哲之君、用忠良之臣者乎?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乾下坎上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需者何?待时而行之谓也;孚者,见信于人之谓也。夫信者,己之所为也;孚者,待人而后成者也。故夫「需」之道,利安而不利躁,修己以待人者也。非夫信义著明,道德光大,则不能以亨也。居正待时,然后吉也;用邪求益,宜其凶也。需以涉难,难可济也;躁以涉川,沈可必也。

彖曰:需,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坎,陷也,其云不陷何?需然后进,故不陷也。又曰「位乎天位以正中」者何?「有孚光亨贞吉」者,人君所以待天下之道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需」之为饮食,何也?云上于天,万物荫之;滂沱下施,万物饮之;以丰以肥,以荣以滋,饮食燕乐,及下之道也。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吉终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寇虽迩,不犯不至,故曰「自我致寇」也。能用需道,故曰「敬慎不败」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需于血」者,入险而伤也;出于险者,不竞乃善也。以需血者,非需之地也。子曰:「繋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此之谓也。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需九五,「需于酒食,贞吉」,酒食者何?福禄之谓也。九五以中正而受尊位,天之所佑,人之所助也。然则福禄既充矣,而又何需焉?曰:中正者,所以待天下之治也。书曰:「允执其中。」又曰:「以万民惟正之供。」夫中正者,足以尽天下之治也,舍乎中正而能亨天之福禄者,寡矣。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坎下乾上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从上吉也。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九五:讼,元吉。象曰:「讼无吉」,以中正也。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案:讼卦说原本缺。坎下坤上师贞文人吉,无咎。

师贞丈人吉,无咎。何也?曰:难之也。夫治众,天下之大事也,非圣人则不能。夫众之所服者,武也;所从者,智也;所亲者,仁也。三者不备而能用其众,未之有也。然或得之小,或得之大,或用之邪,或用之正。邪正大小之道,其得失吉凶相去远矣。彼小人者,以矫矫为武,瞲瞲为智,呴呴为仁,众人亦有悦而从之者,所谓小也。圣人者,以正人为武,安人为智,利人为仁,天下皆悦而从之,所谓大也。夫小人之得众也,以为上则暴,以为下则乱,故谓之邪。圣人之得众也,所以禁暴而止乱也,故谓之正。夫众,非小人之所用也,小人用之以为不正,咎孰大焉?子罕曰:「兵者,所以威不轨而昭文德也。圣人以兴,乱人以废。」此之谓也。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

王者何?大人之谓也。「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者,治众而不以刚,则慢而不振;用刚而不获中,则暴而无亲;上无应于君,下无应于民,则身危而功不成;所施不在于顺,则众怒而民不从。四者非所以「吉」而「无咎」也。吉而无咎,则惟「刚中而应,行险而顺」者乎?夫兵者,危事也,故曰「行险」。财用之蠹而民之残也,故曰「毒天下」。毒之者,其志将以安之也,若针砭之所以已疾也,是以民从而无咎也。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师之所以为容民畜众者,非特施于治兵之谓也。故天子用之,以治天下;诸侯用之,以治其国,卿大夫用之以治其家,其道一也。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六四,师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师六五柔也,其为师之主奈何?古者人君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以内寡人制之,阃以外将军制之。」进止之制,赏罚之权,皆决于外,不从中覆也,委任责成功而已矣。六五以柔居尊,下应于二,二以刚中能任其事,是以动则有功,若田狩而获禽也。师出无名,事故不成,故曰「利执」。言「执」者何?奉辞伐罪之谓也。举国家之众而委之一人,此安危之机,存亡之端,不可以不谨。谨择其人,是人君之事守也。故曰:「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者,虽正犹凶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坤下坎上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从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比,吉。「比」之所以吉者何?杂卦曰:「比乐师忧。」凡物孤则危,群则强。「比」者,上下相亲,他不能间,外不能侵者也,故吉。原筮者何?比者,不可苟合也。是故初六曰:「有孚,比之,无咎。」夫初六,比之始也。始谋相亲者,不可不谨择其人。人之诚信未孚而亲爱之,取祸之道也,故曰:「有孚,比之,无咎。」系辞曰:「君子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此之谓也。「原筮,元永贞,无咎」者何?凡「比」之道,不可以不善也,不可以不长也,不可以不正也,故曰:「原筮,元永贞,无咎。」夫物比而不以刚中,则柔邪也,故彖曰「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他吉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六三,比之匪人。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于贤,以从上也。

「外比」者何?弃亲而从疏也。弃亲而从疏者,非亲贤而从上则不可也。亲贤而从上者,苟不出乎正,犹不免乎凶也。夫比,非大公之道也。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故比而不中正者,皆非君子之道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九五「显比吉」,何也?九五履至贵之位,为众阴所归,畅其中正,以怀海内,从命者赏,违命者诛,善善恶恶而不在于私,用中正以求比者也,故曰「显比吉」。显者,光显盛大之谓也。「王用三驱,失前禽。」「前禽」者何?背去之禽也。失者何?求与之相亲而不可得者也。上六:比之无首,凶。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乾下巽上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复自道」,其义吉也。九二:牵复,吉。

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案:小畜卦说,原本缺。兑下乾上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曰:履,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泽,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履者何?人之所履也。人之所履者何?礼之谓也。人有礼则生,无礼则死。礼者,人所履之常也。其曰「辨上下,定民志」者何?夫民生有欲,喜进务得而不可厌者也。不以礼节之,则贪淫侈溢而无穷也。是故先王作为礼以治之,使尊卑有等,长幼有伦,内外有别,亲疏有序,然后上下各安其分而无觊觎之心。此先王制世御民之方也。初九:素履,往,无咎。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九四:履虎尾,诉诉,终吉。

象曰:「诉诉终吉」,志行也。九五:夬履,贞厉。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夬者何?决也;

履者何?人之所履也。人之所履,有得有失,为人君者决而正之,得则有赏,失则有法,劝赏畏刑,然后人莫敢不慎其履,而天下国家可得而治也。五以刚健为履之主,乘其中正,以决得失,任斯重也,可不戒乎?故曰「贞厉」。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易说卷一,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