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易《系辞传 * 下传》
此篇是帛书《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周易》的卦辞、爻辞进行解释和阐发。它包括了关于天地、阴阳、刚柔、吉凶等概念的解释,以及与圣人观卦、明吉凶、变化等相关的论述。此篇通过卦象的变化来阐述人生的得失、忧虞、进退等哲理,强调了对变化的观察和应对。
第一章
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趨時者也。
吉凶者,尚朕兆也者也。天地之道,尚觀者也。日月之行,尚明者也。天下之動,尚于一者也。
夫乾,確然剛健之貌示人易。夫坤,隤然示人簡。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爻象動乎內,吉凶現乎外,功業現乎變,聖人之情現乎辭。
天地之大思曰生道德純一謂之思,今本作大德,聖人之大寶曰位。
何以守位?曰人。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愛民安行曰義。
第二章
伏羲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槈,耒耨nòu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砍木做耜,灣木做耒、耨。以耨、耒的便利,來教天下百姓,大概取象於【益】卦。【否】四之初也。巽爲木,爲入,艮爲手,乾爲金。手持金以入木,故斲爲耜。耜止所踰,因名曰耜。艮爲小木,手以撓之,故揉木爲耒。耒耜,耔器也。巽爲號令,乾爲天,故以教天下。坤爲地,巽爲股、進退。震足動耜,艮手持耒,進退田中,耕之象也。益萬物者,莫若雷風,故法風雷而作耒耜。
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欲,蓋取諸噬嗑。
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垂衣裳以辨貴賤,乾尊坤卑之義也。
刳kū木為舟,剡yǎn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渙。黄帝堯舜鑿木爲舟,削木爲楫,渡過不通的江河,到達遠方,以便利天下民眾,大概取象於【渙】卦。【渙】卦上巽下坎,巽爲木爲風,坎爲水,有木在水上如風而行之象。
備牛乘馬,引重行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駕牛乘馬,負載重物行于遠方,以便利天下民眾,大概取象於【隨】卦。【否】變爲【隨】。【否】乾爲馬、爲遠,坤爲牛、爲重。坤初之上爲引重,乾上之初爲致遠。艮爲背,巽爲股。在馬上,故乘馬。巽爲繩,繩束縛物,在牛背上,故備牛。馬之象,以互體之巽繩、艮背,爲服牛之象。
重門擊柝,以待暴客,蓋取諸豫。设置重门,打梆巡夜,以防御盗贼,大概取象于豫卦。上震爲木爲動,下坤爲夜,豫通預。
斷木為杵,掘地為臼,杵臼之利,萬民以濟,蓋取諸小過。断削樹木成爲搗杵,挖掘地面成爲搗白,搗白和搗杵的便利,萬民可以用來春米,大概取象於【小過】卦。上震運動,下艮靜止。
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彎曲木材加弦爲弓,削尖樹枝爲箭,弓箭的便利,用來威服天下,大概取象於【睽】卦。睽卦上離爲矢,中互體坎爲弓。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上棟下宇,以待風雨,蓋取諸大壯。上古洞穴居住,野外栖息,後代聖人改爲房屋,上爲棟梁,下爲檐宇,用來防備風雨,大概取象於【大壮】卦。【大壮】卦之象,上震爲棟梁,下乾爲檐宇。
古之葬者,厚衣裹之以薪,葬之諸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古代喪葬用柴草厚厚裹纏死者,埋葬在荒野之中,不堆墳包不植樹木,喪期也沒有定數。後代聖人改用棺椁,大概取象於【大過】卦。【大過】卦爲棺椁之象。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蓋取諸夬。上古通過結繩記事來治理天下,後代聖人改爲契刻文字,百官用來治理政務,萬民用來稽查事務,大概取象於【夬】卦。夬者,决也。【夬】卦最上一柔爻斷開,有所缺失,下五刚爻實滿,爲以堅硬之物、在堅硬竹木上契刻,而留下劃痕文字之象。夬本坤世,下有伏坤,書之象也。上又見乾,契之象也。以乾照坤,察之象也。
第三章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偶。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第四章
子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天下何思何慮?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往者屈也,來者伸也,屈伸相感而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伸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天下有何足以困擾思慮呢?天下歸宿相同而途徑不同,同歸于一致而有百般不同的思慮,天下有何足以困擾思慮呢?太陽往去則月亮到來,月亮往去則太陽到來,太陽與月亮相互推移,光明就產生了。寒冷往去則暑熱到來,暑熱往去則寒冷到來,寒冷與暑熱相互推移,年歲就形成了。往去的曲縮,到來的伸張,屈縮與伸張相互交感,萬物就產生了。尺蠖毛蟲的曲縮,是用來求得伸張的。巨龍長蛇的靜伏,是用來保存身體的。精研道義,深入神理,是爲了致以為用。利於施用,安處其身,是爲了增崇德行。超越這些再往前發展,或許就未曾知曉了。窮盡神理,知曉變化,這已經是德行的隆盛了。
易曰:「困於石,據於蒺藜,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
子曰:「非其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其所據而據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將至,妻可得見歟?」不是所应经历的困境,却为了欲望而受困,必遭致声名俱裂的恶果。不該憑據的却憑據,必遭致身家危殆。名辱身危,死期將至,妻子哪里能见到呢?
易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動而不括矰,是以出而有獲也。言舉成器而動者也。」鷹隼,是禽鳥。弓矢,是器具。射鷹隼的,是人。君子把器具藏在身上,等待時機而行動,哪有什麼不利的?果斷行動而不收回,所以出手就有收穫。是說具備了才器之後行動的人。
子曰:「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不見利不勸,不威不懲。小懲而大誡,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滅趾,無咎』者,此之謂也。」小人不知羞恥,不明仁德,沒有敬畏,不行道義,不見到利益就不能勤勉,不用威嚴就不能懲罰制服。受到微小懲罰,獲得重大告誠,這是小人的福氣。【噬嗑】卦初九說:「履校减趾,无咎。」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蓋也,罪大而不可解也。易曰:『何校滅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亂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繫於包桑。』」
子曰:「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勝其任也。」
子曰:「知幾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其知幾乎?幾者,動之微,吉凶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易曰:『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介于石,毋用終日,斷可識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
子曰:「顏氏之子,其殆庶幾乎!見幾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易曰:『不遠復,無祗悔,元吉。』」
天地絪缊,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呼,定其位而後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動,則民不與也。懼以呼,則民不應也。無位而求,則民不予也。莫之予,則傷之者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擊之。立心勿恒,凶。』」
第五章
第六章
下卦九者,贊以德而占以義者也。履者,德之基也。謙者,德之柄也。復者,德之本也。恒者,德之固也。損者,德之修也。益者,德之裕也。困者,德之欲也。井者,德之地也。渙者,德之制也。以下九卦皆可以德贊之,以義占之。贊【履】卦,可明德行之初基。贊【謙】卦,可明德行之柄持。贊【復】卦,可明德行之根本。贊【恆】卦,可明德行之堅固。贊【損】卦,可明德行之修養。贊【益】卦,可明德行之寬大。贊【困】卦,可明德行之必需。贊【井】卦,可明德行之不移。贊【渙】卦,可明德行之裁斷。
是故占曰: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恒,久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與。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渙,稱而鳩。因此占【履】卦,可明和順履禮,而達目的之義。占【謙】卦,可明撙節退讓,而德行廣大之義。占【復】卦,可明動變之幾雖微小,但能辨别事物善惡之義。占【恆】卦,可明長久堅持操守而不厭倦之義。占【損】卦,可明先難而後易之義。占【益】卦,可明長養充裕而施予於人之義。占【困】卦,可明身處困境而守節致通之義。占【井】卦,可明居所不移而施惠於外之義。占【渙】卦,可明稱揚天命而鳩聚散民之義。
是故履以果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恒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避咎,井以辨義,渙以行權也。因此【履】卦教人果决而行,【謙】卦教人裁制於禮,【復】卦教人自知善惡,【恆】卦教人恆一其德,【損】卦教人遠離災害,【益】卦教人興起利益,【困】卦教人避開災禍,【井】卦教人辨明道義,【渙】卦教人施行權變。
子日:「渙而不救,則比矣。」子日:「民眾渙散而不鳩集,則朋比阿黨。」
第七章
易之義,贊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時物也。是故其下難知,其上易知也,本難知也,而末易知也。本則初始擬之,敬以成之,終而無咎。【周易】之義理,在於觀見初始,要會終末,以爲卦體。一卦六爻交錯雜居,唯各會其時,唯各主其事。卦之下爻事物隱微,故難知。卦之上爻事物彰著,故易知。本始難知,末終易知。本始則初始擬議之,勤敬以成就之,方能終而无咎。若夫雜物算德,辯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初大要,存亡吉凶,則將可知矣。卜筮决疑,分辯是與非,如果沒有中間四爻就不能完備。而初爻最爲要害,事物的存亡吉凶,都可以從這裡預知。
□□□□□□□□修道,鄉物巽德,大明在上,正其是非,則□□□□□□。□□□□□□占,危哉!□□不當,擬德占之,則【易】可用矣。子曰:「智者觀其彖辭,而說過半矣。」
二與四同功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近也者,謙之謂也。柔之為道也,不利遠者,其要無咎,用柔若中也。柔之爲道,不利置於外卦四位之遠處。其要會在无咎,其用柔在二之中位。
三與五同功異位,其過不同。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要危...
第八章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第九章
是故變化俱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天地設象,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論語,剛柔雜居,吉凶可識。動作以利言,吉凶以情遷。是故愛惡相攻而吉凶生,遠近相取而悔吝生,情偽相感而利害生。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則凶,或害之則悔且吝。
將叛者其辭亂,中心疑者其辭枝,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無善之人其辭遊,失其所守其辭屈。乾卦,其德行恒久平易而主宰艱險。坤卦,是天下最爲柔順的,其德行恒久簡約而主宰…。易簡之理能愉悅人心,能研判疑慮,断定天下的吉利與凶險,成就天下勤勉之人。所以變化皆施行,吉慶之事有福祥之兆,取象事物就能知曉器具的製作,筮占事類就能测知未來。天地設立位置,聖人效法成就天地的功能,人的謀劃,再結合筮占體現的鬼神智謀,百姓也能參與發揮功能。八卦用卦象來告知,爻辭和卦辭論說道德義理。刚爻與柔爻錯雜同處,吉利與凶險就可見識。爻的變化動行以利來表達,吉利與凶險隨爻的情實而變遷。因此相愛與厭惡相互攻擊,吉利與凶險就產生了;爻遠相應、爻近親比相互取捨,悔恨與吝惜就產生了;真情與虚僞相互感應,利益與傷害就產生了。凡是【周易】的情實,兩爻相近而不相得就有凶險,或傷害,則悔恨並且吝惜。將要背叛的人其言辭混亂,吉祥的人其言辭很少,焦躁的人其言辭繁多,不善良的人其言辭遊移不定,喪失操守的人其言辭卑曲不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