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繁体 | 简体

帛书易《系辞传 * 上传》

此篇是帛书《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周易》的卦辞、爻辞进行解释和阐发。它包括了关于天地、阴阳、刚柔、吉凶等概念的解释,以及与圣人观卦、明吉凶、变化等相关的论述。此篇通过卦象的变化来阐述人生的得失、忧虞、进退等哲理,强调了对变化的观察和应对。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

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知,主也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能,從也。乾因平易而主始,坤以簡要而順從。易則易知,簡則易從。平易則容易主始,簡要則容易順從。易知則有新古新、親通假,易從則有功。易于主始則有創新,易于順從則守有功績。有新則可久,有功則可大也。創新則可以久遠,守功則可以廣大。可久則賢人之德也,可大則賢人之業也。可以久遠就和賢人的品德一樣,可以廣大就和賢人的功業一樣。易簡而天下之理得,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平易、簡要,天下的規則就得到了,天下的規則得到了,就能成就自己的位置參與天地化育之中。

第二章

聖人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是故吉凶者,得失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推柔為變,進之象。柔推剛為化,退之象。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習也者,易之象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也。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彖辭是説一卦之象的,爻辭是説一爻之變化的。吉凶也者,言其失得也。悔吝也者,言乎小疵也。無咎也者,言補過也。

是故列貴賤者存乎位,齊(極)大小小,陰爻。大,陰爻。者存乎卦極盡陰爻陰爻存在於卦中,辯吉凶者存乎辭,憂悔吝者存乎介小疵也,震驚懼也無咎者存乎謀

是故卦有大小,辭有險易。辭者,各指其所之也。

第四章

易與天地順,故能彌綸彌,彌縫補合。綸,經綸牽引天地之道。

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無形之幽,有形之明之故。

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探究事物之終始,故明瞭死生的原理。

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故知鬼神之情狀。人生有气有魄。气者,神之盛也。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鬼。魂气归天,此谓神。

與天地相似,故不違。智周乎萬物,道濟乎天下,故不過。旁行不遺,樂天知命,故不憂。安地厚乎仁,故能愛。

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通乎(達諸)晝夜之道而知,故神無方[而]易無體。其神妙無有方所,易廣大周濟,無形體。

第五章

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互根互生,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見之見道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百姓日用而弗知也,故君子之道鮮。

顯諸仁,藏諸用,言道生育萬物顯現仁功而潛藏其用不使物知。鼓萬物而不與眾人同憂,言道鼓動萬物無為而成,無衆人有爲之憂。盛德大業至矣哉!

富有之謂大業,言道之大業廣大悉備,故曰富有。日新之謂盛德。言其變化不息,故曰日新。

生生之謂易言易陰陽變化無窮,生生不息,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第六章

夫易,廣矣,大矣。以言乎遠則不過,以言乎近則精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間則備。

夫乾,其靜也圈,其動也直,是以大生焉。

夫坤,其靜也翕,其動也辟,是以廣生焉。

廣大配天地,變通配四時,陰陽之義配日月,易簡之善配至德。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言易道至極,聖人用之,增崇其德,廣大其業。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易行乎其中。成性存存,道義之門。」

第八章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業即前文大業、廣業也,而擬諸其形容,以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等禮,禮所以別異,言易爻位尊卑等級之差,系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言天下之至業而不可惡也,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此言爻辭。擬之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第九章

「鳴鶴在蔭,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中孚卦九二爻辭。鶴鳴叫于樹蔭,小鶴應和之。我有好酒,我和你共用之。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裏之外應之,況其近者乎?出言而不善,則千裏之外違之,況其近者乎?

言出乎身,加于民。行發乎近,見乎遠。

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樞謂戶樞,機謂弩牙。言戶樞之轉,或明或暗;弩牙之發,或中或否。猶言行之動,從身而發,以及於物,或是或非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

「同人,先號啕而後笑。」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居,或默或語。君子某事某物或持此論或持彼論,或言或不言,雖似不相同而皆相應于一心。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

子曰:「苟措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祭品奉進於地即可,今用白茅鋪塾於地,有何咎害呢?苟,且也。措,置也。慎之至也。

夫茅之為物也薄,而用可重也。慎此術也以往,其無所失矣。」

「勞謙,君子有終,吉。」

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也。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辛勞而不自誇,有功而不自得,是篤厚之極至。這句爻辭是説以有功而卑下於人。德講究盛大,禮講究恭敬。所謂謙虚,就是致力於恭敬而保存其祿位。

「亢龍有悔。」

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其下,失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尊贵而無权位,孤高而无属民。賢者在其下,沒有職位,不能輔助他。所以如果輕易行動,就會有悔。

「不出戶牖,無咎。」

子曰:「亂之所生,言語以為階。君不閉則失臣,臣不閉則失身,幾事不閉則害成。是以君子慎閉而弗出也。」禍亂的產生,是以言語作爲階梯的。君主不慎言則失去臣下,臣下不慎言則失去生命,機密之事不慎言則妨害成功。故君子謹慎不妄言。

子曰:「作【易】者,其知盜乎?【易】曰:『負且乘,致寇至。』

負者,小人之事也。乘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盜思奪之矣。上慢下暴,盜思伐之。慢暴誨盜,野容誨淫。易曰:『負且乘,致寇至。』盜之招也。」以肩負物,是小人的事情;所乘之車,是君子的器物。小人而乘君子的器物,則盗寇思欲奪之。小人居上位而驕慢,居下位而橫暴,故盗寇欲討伐之。故驕慢橫暴引誘盜寇,妖艷的打扮引誘淫欲。【周易】「負且乘,致寇至」,是在説自招盗寇。」

第十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為天數、陽數、奇數。地為地數、陰數、偶數,河圖之數與此相同。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乾之策,二百一十又六。乾為陽為九,以四時乘之,再以六爻乘之為二百一十六。坤之策,百四十又四。坤為陰為六,以四時乘之,再以六爻乘之為一百四十四。凡三百又六十,當期之日。相加之和為三百六十,相當於一年的日數。二篇之策,萬又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周易上下兩篇陰陽各一百九十二爻,以四時乘以陽數九、陰數六,再各自乘以一百九十二,相加得一萬一千五百二十,相當於萬物之數。

是故四營而成易,十又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周易使道顯現,使神妙之德運行,所以可以應酬于世間,得到神明的祐助。

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第十一章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是故君子將有為,將有行者,問焉而以言問蓍占以言其吉凶,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蓍占受命告之如響之應聲,不論遠近幽深,皆可遂知將來之事。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

三五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物相雜,故曰文。此言通達陰陽之變,遂成剛爻柔爻之雜居,成就天下萬物之文理。窮極蓍策之數,遂定六十四卦,成就天下事物之卦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

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故通天下之情。唯幾,故成天下之務事也。唯神,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謂也。

第十二章

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古物定命,冒覆蓋也天下之道,如此而已者也。是故聖人以以易卜筮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智,六爻之義易以貢貢,告也。謂六爻變化告知吉凶。聖人以此佚放也心,內藏於閉,吉凶與民同患。聖人以易之神妙的功用,而將心放下,深藏於内,與民眾一樣,對其所告吉凶同其關注。

神以知來,智以藏往,以其神妙預知未來,以其智慧聚藏往去。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恙者夫。

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用,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言聖人明瞭天道,考察民事,因而起用神妙的蓍草創立筮占,先於民而使用。聖人以此齋戒身心,使自己的德性達到神明的境界。

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現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

第十三章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吉凶,吉凶生大業。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勉勉者,莫善乎蓍龜。 所以效法之象,没有比天地更大的了。穷则变,变则通的,没有比四时更大的了。悬挂物象,显著光明,没有比日月更大的了。崇高之物,没有比富且贵更大的了。具备器物,以适人类所用,设立完成许多器具以利天下的,没有比圣人更伟大的了。探求初始,索取根本,鉤取深沉,招致遠方,決断天下萬事之吉凶,濟助天下之人勉力不懈成就事業,沒有比蓍龜更好的了。

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現吉凶,而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而聖人則之。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言易有老陽少陽老陰少陰之四象,示人以所值之卦爻。系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第十四章

易曰:「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子曰:「祐之者,助之也。天之所助者順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又以尚賢也。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也。」

第十五章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已乎?

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子曰:「聖人創立卦爻之象用來完全表達心意,設立卦爻用來完全表達實情和虚僞,繫屬文辭用來完全表達其語言,變化通達用來窮盡利益,鼓勵推動用來窮盡神妙。」

第十六章

乾坤,其易之缊(徑)邪?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乾坤毀,則無以見易矣。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情,而擬諸其形容,以象其物義,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等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極天下之情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