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钦定四库全书

易象钩解卷一

明陈士元撰䷀乾下乾上「乾」:元亨利贞。

卦彖元、亨利、贞者六:乾、屯、随、临、无妄、革也。孔子彖传屯、随皆曰「大亨贞」,无妄、革皆曰「大亨以正」。惟乾四德与他卦异。乾,天也。「元亨利贞」,其春秋王者法天之义与。初九:潜龙勿用。

震为龙,「乾」自震变,故六爻称「龙」。龙鳞八十一,有九九之数焉。初变为巽,「巽」,伏也,故曰「潜龙」。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重卦初、二为地,三、四为人,五、上为天。二在地表,故曰「田」。二变为离,离为文明,为目,故曰「见龙」。易以阳为大,阴为小。九,阳也。以三画之卦言,则二、五为人位,故二、五皆曰「大人」。按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秋,龙见于绛郊。魏献子问于蔡墨。对曰:「乾之九二变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三居人位,故曰「君子」。三变为兑,互离。兑,西也。离,日也。日在西,终日也。乾乾,天理不息也。下乾终而上乾继之,故曰「乾乾」。三阳位,二四阴位,有坎象焉。坎为加忧,故曰「夕惕若」。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渊,坎也。自四至上,自二至四,皆阳位,陷于阴位之中,有重坎之象。重坎为渊。四本震体,震,动也,故曰「跃」。在渊者,涵养深也。或跃者,试所养也。四渊而九跃,爻不称龙,疑于五也。进退不苟,故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五居天位,五变成离,离为飞,故曰「飞龙在天」。上九,亢龙有悔。

上变成兑,兑为毁折,亢满之累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乾为首,九变是龙无首也。不曰六龙,而曰「见群龙」,以下五爻言也。卦以上爻为首,群龙无上之「亢」,是无首矣。不亢则无悔,故曰「吉」。或问孔子曰:「时乘六龙,何也?」曰:「圣人非乘上之亢也,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乘上之龙也。」䷁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乾为马,坤变为牝马。坤之元、亨、利三德同乎乾,惟贞则独指一事。曰「牝马之贞」者,坤以顺为贞也,臣道也。君子往而先焉,君未信也,所向必迷。惟后其君而应之,则得其所主,乃为利矣。故文言曰:「后得主而有常。」有常者,臣之利也。西南,兑、离、巽,阴方也。东北,震、坎、艮,阳方也。往西南虽得其类,然兑说、离丽、巽伏,或陷于邪矣。往东北虽丧其朋,然震动、艮止、坎刚中以济之,必得其贞。安于贞则「吉」也。初六:履霜,坚冰至。

「坤」自剥来。「剥」,九月之卦也。九月白露为霜。履霜而知坚冰至者,见微也。圣人爱君子而忧小人,「乾」初「勿用」,虑其始也。「坤」初「坚冰」,防其终也。呜乎!易状小人之情备矣。「霜冰」,言惨烈也。「鼠」,言贪也。「戎寇」,言暴也。「狐」,言惑媚也。「乘」,言僭也。「拇」,言依附也。「隼」,言悍鸷也。「瓜」,言滋蔓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乾」为「直」,为大。「坤」为「方」。六二纯坤,动而为「乾」,故曰「直方大」。「习」,重也,修也。「不习」,言不假重复修为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初、三阳位,二阴位,有离体,故曰「章」。又六三以阳居阴,阴阳相错而成章也。「坤」德静翕,故曰「含章」。「或」者,不必然之辞也。「乾」九四阳居阴;「坤」六三阴居阳。皆在二卦进退之间,故皆曰「或」。下卦之终,故曰「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坤」为囊,阴虚能受,有囊象。六四重阴吝啬,有括象。孔颖达曰:「囊所以贮物,以譬心藏知也。」闭其知而不用,故曰括囊。功不显物,故曰无誉。不与物忤,故曰无咎。六五,黄裳,元吉。

「黄」象五之中,「裳」象六之阴。「乾」为衣,而「坤」为裳以配之。「坤」之色黄,故曰「黄裳」。左传南蒯之占,本义备矣。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上在卦外,故曰「野」。「坤」,十月卦也。「乾」位西北,亦当十月之交。阴穷于阳必战,故说卦曰:「战乎乾。」不曰阴战而曰「龙战」,以阳为主也。「血」,阴也。战称龙,伤称血,扶阳抑阴之义也。夫上之「龙战」,已兆于初之「履霜」矣,可畏也哉!用六:利永贞。

用六则「坤」变为乾,止得「乾」之「利贞」而已,阳全而阴半也。䷂震下坎上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屯、豫皆言「建侯」,二卦皆有震。震长子,震惊百里,有侯象焉。「屯」,初为震之主,震动,故「元亨」,遇坎,故「利贞」。「勿用」者,非不往也,不可轻用以往也。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磐」,大石也。艮为石。三、四、五互艮,有磐象。磐桓于前,屯难之未可移者也。「震」体轻动,故戒以「利居贞」。初变成比,比有「建侯」之象。按左传:卫襄公夫人姜氏无子,嬖人婤生孟絷,又生元。孟絷之足不良,弱行。孔成子筮立元,遇屯;又筮立絷,遇屯初九。史朝曰:立元何疑焉?其繇曰:利建侯。嗣吉何建?建非嗣也。孔成子遂立元,是为灵公。又毕万筮仕于晋,遇屯初九。辛廖占之,曰:吉孰大焉?其必蕃昌。公侯之卦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班,别也。下马为班。震为足,乾变震为作足之马,故曰「乘马」。六二乘马应五,而逼于初九,故邅回不进,与马别处也。子夏曰:班如者,相连不进也。二变成兑,兑为少女,故曰「女子」。互坤,坤为年,其数十,故曰「十年」。马季长曰:「重婚为媾。」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震木在下,有林中之象。离为佃渔,虞人之象也。坎在前,离之反也,故曰「无虞」。鹿,阳物,谓初九之建侯也。三变成巽,巽为入,故曰「入于林中」。互艮,艮,止也,故曰「不如舍」。三杰从汉,因虞得鹿也。项羽霸楚,即鹿无虞也。知此几者,其惟君子哉!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婚媾,求助之谓,阴阳相济之情也。初来求四,男下女也,故曰「吉利」。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坎为膏泽。五变成坤,坤啬吝,故曰「屯其膏」。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震、坎皆有马象,二、四、上皆重阴,故皆曰「乘马班如」。二班如,待五应也。四班如,待初应也。上六无应,但忧惧而已。坎为血,为加忧,故曰「泣血涟如」。䷃坎下艮上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蒙,幼也,非蒙昧也。如蒙昧也,何以亨乎?伊川以「童蒙」为六五,盖五是艮男,故为「童」;二是坎男,故为「我」。艮为手,互震为草,以手揲草,筮也。「初筮」,诚也。「再三渎,渎则不告」,非终不告也,待其诚而后告,不轻告也。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坎为桎梏。初蒙易发,惟「发蒙」者,正其身以仪刑之,则迷觉蔽解,如桎梏之得脱也。过此以往,则吝矣。夫人心有私欲,如罪人之有桎梏。庄子所谓「解其桎梏」,与此同意。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上下四阴,蒙也。二五阴阳相应,五,妇也。二阴位,阴虚能受,有包纳之象。坎为乾子,五位至尊,父也。二承之,九刚能任,有克家之象。「包蒙」、「纳妇」,皆子之所以克家者也。震长男,故屯。初为建侯。坎中男;艮,少男,故蒙。二为克家之子,五为童蒙云。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乾再索得坎,乾为金。坎中男为夫。坎伏离,离目为见,故曰「见金夫」。三不中正,舍上九正应,而见九二之金夫。三至五互坤,坤为躬,坎陷失其躬,故曰「不有躬」。六四,困蒙,吝。

居艮之下,止而不进,又以重阴远于二阳,困蒙之象也。艮伏兑,兑上坎下为困,故曰「困蒙」。六五,童蒙,吉。

五之吉也,其太甲得伊尹,成王得周公者乎。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艮为手,故曰「击」。坎为盗,故曰「寇」。人心之蒙,寇也。上居蒙极,九为阳穷,蒙未易发,故必击而御之。䷄乾下坎上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乾坤之后,继以坎险者六卦,险动为屯,险止为蒙,健险为需,险健为讼,行险而顺为师,有坎而无险为比。乾、坤开辟,即有险难。自屯至比,皆圣王济险之业,而必曰「需」者,王道无近功也。乾坎中实为孚,又卦变,三往居上为中孚,故曰「有孚」。坎水互离,故曰「光」,曰「大川」。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三阳需险以远近为难易。郊去水最远,乾之游魂为坤,坤为郊。初、二俱变则为蹇,山水之间有沙,故二爻曰「沙」。三变为节,水泽之间有泥,故三爻曰「泥」。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互兑少女,为小口舌,为言。又荀九家以乾为言。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需与渐皆有待义。「需于郊」、「于沙」、「于泥」,由平原而水际,水际非人所安也。「渐于干」、「于磐」、「于陆」,由水际而平原,平原非鸿所安也。皆以三为危地。需三近坎,故曰「寇至」。渐三互「坎」,故曰「御寇」。坎为盗,不其然乎。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穴」者,阴窟,坎象也。坎为血卦,四在坎初而居乾之上,又与初应,故能出焉。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此无为之治也。「酒食」,坎象。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坎上下二阴皆曰「穴」。四出而上入者,四体柔正,上居坎终也。「三人」,谓乾之三阳,相需而进,来不速也。上六敬以待之,赖以济险,故「终吉」。䷅坎下乾上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二、五中实,又卦变,初往居四,为「中孚」,故曰「有孚」。遁九三下而为「讼」,故曰「窒」。窒,下塞也。九三艮土,下塞乎坎也。坎为加忧,故曰「惕」。二、五为中,上为终,五为「大人」,坎为「大川」。「乾」在下,则进而出,故「利涉」;「乾」在上,则退而入,故「不利涉」。此需、讼之异也。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不曰「不永讼」,而曰「不永所事」,事之初,犹幸其不成讼也。初变成兑,故曰「小有言」。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五为君,「乾」为父,臣子岂能讼君父哉?故曰「不克讼」。「坎」为隐伏,故曰「逋」。二变成坤,「坤」为户。二居大夫位为邑。盖古者诸侯建国,大夫受邑。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食九人;中士倍下士,上士倍中士,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君十卿禄。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大国之卿视小国之君,诸侯之卿视天子之大夫,食二百八十有八人。三百户,举全数也。「坎」为多眚,变坤故「无眚」。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古者称德而受禄。「食旧德」,保禄位也。三处两刚之间,近而不相得,故曰「厉」。三在大臣之位,本当从王,但阴柔不争,故曰「或」,曰「无成」。与坤之三爻相似。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二、四皆「不克讼」,二识时势,能归而安于分之小;四明义理,能渝而安于命之正。圣人喜人改过如此。九五:讼,元吉。

九五讼主,其讼狱归舜、虞、芮质文者乎?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或」,设辞也。上九过刚终讼,设若讼胜,而得鞶带之锡,亦终朝三褫之,甚言讼之不可终也。「鞶」,大带也。乾衣坤裳,坎卦阳画横列于坤体之中,有鞶带之象。上变成兑,「兑」为附决,有「或锡、或禠」之象。下体互离为昼,有「终朝」之象。卦变上九,自大过九三而来,故曰「三禠」,言夺之者众也。䷆坎下坤上师,贞,丈人吉,无咎。彖之「丈人」,即爻之「长子」,指九二也。惟黄发之尚父,元老之方叔,足以当之。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律、度、量、衡之法,皆起于黄钟之九寸。黄钟,坎位也。尔雅曰:「坎,律铨也。」律者,节制之谓。师虽有律而出无名,则不善而凶矣,况出不以正者乎?按左传:晋师救郑,及河,闻郑及楚平,彘子以中军济。知庄子曰:「此师殆哉!周易有之:师出以律,否臧,凶。顺成为律,逆为否也。」后彘子果败。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二刚中而统众,阴,有帅师之象。二曰「王三锡命」,五应也;五曰「长子帅师」,二应也。二互震,「震」木数三,故曰「三锡言」,优礼之极也。六三,师或舆尸,凶。

「坤」为舆,「坎」于舆为多眚。三不中正,居「坎」之上,「坤」之下,故曰「舆尸」。六四,师左次,无咎。

兵家尚右,右为前,左为后,故八阵图前冲在右,后冲在左。师三宿为次。「左次」,退舍也。重阴,故不能进。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坤体再索得离,有田猎禽鸟之象,故曰「田有禽」。六五君位,兴师之主。三曰「师或舆尸」,危之之辞,而不忍必言也。五曰「弟子舆尸」,盖五既用二,而又用三,其凶必矣。二互震,故曰「长子」。五变互艮,为手,为少男,故曰「执」,曰「弟子」。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坤为土,为国邑。王三锡命,行师之始也。大君有命,行师之终也。彖言「丈人」,年德俱尊之谓。爻言「小人」,言弟子。小人无德,而弟子则年少不更事者,故曰「贞凶」,曰「勿用」,深致戒焉。䷇坤下坎上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卦体三至五互艮,卦变自复而来,下卦震也,有艮手持震草之象,故曰「筮」。「原筮」者,推原前之所筮、再筮之谓也。蒙之筮,问人者也,不一则不专。「比」之筮,自考者也,不再则不审。坎,劳卦也,故曰「不宁」。坤为方。朱子曰:有不安者,皆来归之,是不宁之方皆来比也。后夫者,后比之人也。或曰如妻从后夫,凿矣。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他,吉。

易言「有孚」者二十三。有取阴画者,中虚,孚之本也;有取阳画者,中实,孚之质也。「缶」者,中虚朴素之象。「坤」为腹而有容,阴居「坤」下,故曰「缶」。「坤」伏「乾」而充实,故曰「盈缶」。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二在内卦,外比,九五其外比也。由其内有中正之德,故曰「比之自内」。六三:比之匪人,

上六无首,是为匪人。六四:外比之,贞吉。

四应初而承乎五,初在内卦,五在外卦,舍初比五,故曰「外比」。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九五阳明,故称「显比」。「坎」伏「离」,离为网罟,有三驱之象。上六在前,变则成「巽」,有禽象。五居王位,故曰「王用三驱,失前禽」。「坤」为邑,五阴比阳,有邑人比王之象。「巽」有申命之义,诫也。五变则纯坤静默,故曰「不诫」。夫师、比二卦相反,而五爻俱言「禽」,一执一舍,仁义并行而不悖,此之谓王者之田。上六:比之无首,凶。

上为首,「无首」即彖所谓「后夫」也。四阴皆从五而己,独后焉,下则弃于四阴之类,上则绝于一阳之君,能无凶乎?䷈乾下巽上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坎」为云、为雨。三至五互离伏「坎」,有「密云不雨」之象。二至四互「兑」,「兑」,西方也。「乾」伏「坤」,「坤」为郊,有西郊之象。夫密云何以不雨也?阴阳和而后雨。「密云」,阴气。「西郊」,阴方。又巽为东南之风以散之,而离日己在乾天之上,故曰「不雨」。上爻言「雨」,变坎故也。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卦变自姤而来,姤之四复为初,同人之五复为二。又巽伏震,乾伏坤,震坤为复。「复自道」者,反本位而行正道,不为阴所畜也。初、二不受畜,故皆言「复」。三受畜,故不言「复」焉。九二:牵复,吉。

初安于复,故「自复」。二勉于复,故「牵复」。二牵五「挛」,皆取畜义。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伏坤为舆,巽木有辐象。互兑为毁折,舆脱辐矣。「大畜」九三,应艮之阳也,故曰:「日闲舆卫,利有攸往」。「小畜」九三,近巽之阴也,故曰「舆说辐」,辐之脱也。不闲,舆之过也,岂能利往哉?三四刚柔,有夫妻之象。上下卦体,两相分隔。又乾为老夫,巽为长妻。以巽畜乾,夫妻乖戾。又互离为目,「巽」为多白眼。三欲上进,刚而不中,见畜而怒,有「反目」之象。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坎为血卦,为加忧。「血」者,阳伤阴之象。「惕」者,阴忧阳之象。互离中虚,有「中孚」之象。四孚于五,臣孚君也,故「血去惕出」。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六四、九五,阴阳各得其位,故皆有孚。挛者,手相挽也。五变成艮,艮为手,故曰「挛如」。阳实为富,邻谓众阳。夫众阳强健,九五以刚明中正之君,而行巽顺柔克之政,使众阳孚信挛固,翻然而为善也,故曰「富以其邻」。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上以巽畜乾,三既脱辐,则畜道成矣。既者,已然之辞。前之不雨者既雨矣,不处者既处矣,岂非巽德积满所致乎?夫巽本阴也,积而成阳,圣人有忧焉,故曰「厉」,曰「凶」。巽为长女,妇也。上变成坎,坎为雨,故曰「既雨」。坎,陷也,故曰「既处」。坎为月,月遇乾,有几望之象。卦互离、兑。离,日也;兑,西也。巽伏震,震,东也。坎月在震东,离日在兑西,是日月东西相望也,故曰「月几望」。䷉兑下乾上履虎尾,不咥人。亨按京氏易传,履自艮卦而入世在九五,积算起庚子,星位起荧惑卦,气候六丙,宿位降壬申。卦之吉凶考于三,爻之升降止于四。夫京房之学,授受有自,而易传存其槩耳。今之学士大夫摈弃不取,曰京氏专卜筮也。呜呼!使四圣不因卜筮而作易,惟欲立言垂训,则画卦揲蓍也何为哉?朱子曰:「易之取象,固必有所自来,而其为说,必已具于太卜之官。」顾今不可复考,则姑阙之,亦不可谓象为假设,而遂忘之也。然则京氏之学,安知非太卜之所藏者耶?履自艮入,艮为虎。庚子,震之始也。震动为履,是为履虎。艮为虎者,得乾之刚也。兑说应之。兑为口,有咥象。兑一变而纯乾,兑又伏艮,虎同类也,故曰「不咥」。尾者,后也,卦下也。四尾而三履之,故三、四爻俱有「履虎尾」之辞。荀爽、九家以艮为虎。虞翻曰:「艮为寅位,寅为虎。」又按天官书:尾宿为虎。盖尾在艮方故也。初九,素履,往无咎。履者,礼也。素者,洁白未有饰也。卦变自姤来,初在巽下,又卦体三四五互巽,巽为白,故曰「素履」。然则履初之素,其贲上之白乎?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二变为震,震为大涂,是道之坦坦者也。兑为少女,有幽人之象。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下体互离,上体互巽。离为目,为甲胄。巽为股,下兑为毁折。夫离目而兑毁之,眇也。巽股而兑折之,跛也。甲胄有武人之象。六三德弱而志暴,故圣人致其戒曰:眇不能视,而自任以能视;跛不能履,而自任以能履。智力不足以御虎,而直履其尾,故「咥人凶」也。位当兑口,有「咥人」之象。「乾」为君,有「大君」之象。

九四:履虎尾,诉诉,终吉。

四动互震,震为恐惧,有「诉诉」之象。九五:夬履,贞厉。下兑为「夬」,九五履之,故曰「夬履」。上乾下兑为「履」,上兑下乾为「夬」。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应爻互离,离为目,故曰「视」。「祥」者,吉之先见者也。视其所履,则祥可考矣。「旋」,反也。初、上,卦之始终。初言「往」,上言「旋」,而「履」之象见矣。夫初「尚素履」,二尚幽贞,三武而「凶」,四惧而「吉」,五决于行则「厉」,上反其初则「祥」。传曰:「履不处。」然亦未尝忘于处也。䷊乾下坤上「泰」,小往大来,吉,亨。

「坤」本居下,自下而上,故曰「往」。乾本居上,自上而下,故曰「来」。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茹」,茅根之相连者。「汇」,类也。茅虽不共本,拔其茅则根连而起,阳类同进者似之。泰、否初爻俱有「茅」象者,泰初变巽,否初变震,震、巽,木也,又在下也,故曰「茅茹」。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荒」者,榛芜未治之谓,初九是也。初虽阳德,穷而在下,行未成,名未立,荒莫甚焉。二乃容受而引纳,故曰「包荒」。「冯河」者,无舟而涉,过于勇者,九三是也。三之阳刚不中,好勇无裁,「冯河」莫甚焉。二乃随才器使,不嫌其在己上,故曰「用冯河」。「遐」者,远也,外三阴是也。二乃诱掖训化,不以远而弃之,故曰「不遐遗」。「朋」者,同类也,内三阳是也。二虽包初之荒,用三之「冯河」,而无昵比之私,故曰「朋亡」。此九二所以「得尚于中行」也。「中行」,六五也。「尚」者,企而配之之谓。二五同心,刚柔相应,故曰「尚」。又坤虚,有「包荒」之象。二变互坎,河也。以乾涉坎,有「冯河」之象。「包荒」者,二阴能容也,故「不遐遗」。「用冯河」者,九刚能断也,故「朋亡」。此大臣中行之道,而世之泰也,有由然矣。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平陂往复,天运也。「艰贞勿恤」,人事也。「于食有福」,于以享其所有之福也。上互震为大涂,故曰「平」。下互兑为泽,故曰「陂」。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阳为富,重阴故曰「不富」。五、上,邻也。坤体有翼象,故曰「翩翩」。泰变则三阳失实,故六四率其阴类而来复,所谓「无往不复」也。五上从四,不戒以孚。小人伺君子之衰,而连党以进,其情状盖如此。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史谓汤为天乙。尚书多士篇又谓,自成汤至于帝乙。左传哀公九年,晋赵鞅救郑,阳虎筮之,得此爻。其言曰:「微子,帝乙之元子也。」是又以帝乙为纣父。今易所称帝乙,未知为谁。伊川谓,帝乙制王姬下嫁之礼法者也。此言是矣。又,京房载汤嫁妺之辞曰:「无以天子之尊而乘诸侯,无以天子之富而骄诸侯。阴之从阳,女之从夫,本天地之义也。往事尔夫,必以礼义。」是以帝乙为汤也。然卦互「震」、「兑」,「帝出乎震」,有帝乙之象。「震」为长男,「兑」为少女,由长男言之,则「兑」为妹也。「归妹」之卦,上震下「兑」,而此卦互体有之。又卦变亦为「归妹」,六五之阴下交九二之阳,又有归妹之象。故曰「帝乙归妹」。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坤」为「邑」,上变居初,则为「艮」、「巽」「蛊」矣,故曰「复隍」。变「巽」则有「告命」之象。子夏传曰:隍,城下池也。城之体,由基土培扶,乃得为城。否则坏损,犹君赖臣辅翼也。䷋坤下乾上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否」虽气运,然所以致否者,由于匪人。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泰初以同征为「吉」,否初以同贞为「亨」。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阴虚承上,故曰「包承」。六三:包羞。

六三德不称位,可羞也。而不能改其素行,忍隐自处,故曰「包羞」。圣人于泰、否每称「包」者,泰否乃天地之变,天地无所不包也。然天包地外,故「泰」有「包荒」之象。地不能包天,故云「包承」、「包羞」。乾坤分量如此。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否将转「泰」,此天命也。小人畴类将离其祉,则君子可以受祉矣。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系于桑」不可拔,系于丛苞之桑,尤不可拔。九五当乾之中,是「坎」之中爻也。而五变亦互「坎」,「坎」为丛棘,故曰「苞桑」。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后喜」者,言未可遽喜也。惟以倾否为先务,必「其亡其亡」,而后有喜也。䷌离下乾上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乾」伏坤为野,「离」伏「坎」为「川」。「野」者,旷远之地。「川」者,险难之所。「于野亨」,大同也。「利涉大川」,同舟共济也。「君子贞」者,「乾」也。按:京氏易传:「讼降为同人。」夫讼之乾在坎水之下,故不利涉川。「同人」则乾居上体,而下互巽木,又伏坎水,故「利涉大川」。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初变成「艮」,「艮」为门。艮阳画居三爻,人位也,故曰「同人于门」。门,限隔也。于,往也。故孔子小象以「出门」赞之。建安邱氏曰:「两户为门,阴画偶,有门之象。同人与随之初九、节之九二,皆前遇偶画,故谓之门。」六二,同人于宗,吝。

二互巽,巽与离皆坤阴也。坤为宗,同于宗族而已,故「吝」。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离为戈兵,故曰「戎」。下体互巽,三变为震,互则为艮。震、巽,草莽也。艮为山,在下体之上,陵也。重刚有凭上之志,故曰「升」。又震动有升象。自三至五,隔三位也,故曰「三岁」。二与五同者也。三欲攘二而畏五,伏于巽而升于震,见三之情状矣。伏戎,避五也。升高,望二也。五终不可敌,是以「三岁不兴」。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四乾伏坤,坤土在内外之际,有墉象。四动,互坎入险,有相攻之象。乘墉,是凌九三之上。五用大师,故「弗克攻」也。三升高陵,升四而望五。四乘其墉,越三而攻二。

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二互巽,伏震。五伏坤,坤为迷。巽为号,震为声,号啕也。二不同于三、四,而往同于五。离目动为笑,故曰「先号啕而后笑」。卦伏坤、「坎」,坤、坎合体,有师象,故三、四、五爻有「戎攻大师」之辞。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伏坤为郊。䷍乾下离上「大有」,元亨。

易之一阴五阳者,凡六卦。「大」者,阳也。姤、同人、履、小畜、夬五卦,皆柔不得位,不能有其大。惟此卦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五阳皆应之,故为「大有」。乾居下卦,故言「元亨」,而不言「利贞」也。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初爻孤远在下,未涉于害。卦变自小畜而来。小畜初九曰「何其咎」,大有初九曰「匪咎」,甚言初本无咎也。又曰「复自道曰艰」者,必如是而后可免咎也。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刚中之德,上应六五下贤之君。凡五所有之大,二能载之,此大臣之事也。乾伏坤,「坤」为大舆,故曰「大车以载」。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易之辞,有「王」,有「先王」,有「后」,有「大君」,有「帝」,有「天子」。「王」以德业言。「先王」以垂统言。「后」者,天子、诸侯之通称。「大君」者,天子之尊称。「帝」者,谓其主宰之专。「天子」,谓其统位之正也。九三居公位,有刚健之德,处「大有」之时,与五同功,故其象曰:「公用亨于天子」。盖周官:上公朝于天子,飨礼九献,食礼九举,体貌极隆。小人无德,何克以当之?言「小人」者,见九三之为君子也。按,左传:秦伯师于河上,将纳襄王。晋文公筮得此爻。卜偃曰:吉。遇公用享于天子之卦,战克而王飨,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为泽以当日,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大有去睽而复,亦其所也。文公乃辞秦师而逆王,遂成霸业。九四:匪其彭,无咎。

「彭」,大也。「大有」,六五所有也。九四刚臣,嫌于僭逼,必不有其大,而后可以「无咎」。一说,「彭」,旁也,谓三也。九四上近至尊,下比权臣,若能专心承五,非赖乎三,乃得「无咎」。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离体中虚,有孚象。按:左传:季友将生桓公,筮得此爻。卜楚邱之父曰:「同复于父,敬如君。」所谓「乾」有君父之象,而归魂卦「大有」变「乾」故也。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下卦「乾」体,有天象。子曰:「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谓六五也。「厥孚交如」,履信也。以柔居尊,思顺也。下应九二,尚贤也。此六五所以能有其大,「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夫六五之效,言于上九者,「大有」之吉,以此终也。程朱谓,上九下从六五。夫六五,君也,谁复为之上而下从者乎?或曰:六五为君,即天也。上九「老臣,得君」,受「大有」之福,故爻义如此。易象钩解卷一,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