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库全书
推易始末卷三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朱文公本义卦变图
彖传或以卦变为说,今作此图以明之。盖易中之一义,非画卦作易之本指也。自推易不明,凡说易家徒以夫子彖传中有「柔来文刚」、「刚上文柔」诸语,晦塞难解,遂不得已著卦变诸说以绎其文。然但以为因彖传设法,故曰非作易本指。观其后又云「不得以孔子之说为文王之说」可见也。乌知文、周属辞专以是耶?今录其原图,并取本义异同者论载于下。
凡一阴一阳之卦各六,皆自复、姤而来。五阴五阳,卦同图异。䷖剥䷇比䷏豫䷎谦䷆师䷗复䷪
夬䷍大有䷈小畜䷉履䷌同人䷫姤
凡二阴二阳之卦各十有五,皆自临遁而来。四阴四阳,卦冋图异。䷚颐䷂屯䷲震䷣明夷䷒临䷃蒙䷜坎䷧解䷭升䷳艮䷦蹇䷽小过䷢晋䷬萃䷓观
图甚合推易。而本义所注,又复推广未备,杂易他卦以尽其变,深得再推三推之旨,特未获纲要,未免取卦过杂耳。然亦几几得十九矣。晋又其变自观来,为六四之柔,进而上行,以至于五。推易。
蹇又卦自小过而来,阳进则往居五而得中,退则入于艮而不进。故其占曰:「利西南,不利东北。」推易。解。且其卦自升来,三往居四,入于坤体,二居其所而又得中,故利于西南平易之地。推易。
升卦自解来,柔上居四,内巽外顺,九二刚中而五应之。杂变自观、自小过、自升,皆推易之最精者。若升之自解,则稍杂矣。解可自升,升不可自解。聚可来分,分不可来聚。故彖传曰:「刚柔分」。又曰:「分刚上而文柔。」以为分从聚来也。今解来变升,则是分反来变聚,将无卦不可来矣。且文公卦变,专以彖传言也。彖传曰:「刚中而应。」正以卦自小过移四刚居二中,故曰「刚中」。若移三居四,与二何涉?以此推之,得失了然耳。䷛大过䷱鼎䷸巽䷅讼䷠遁䷰革䷝离䷤家人䷘无妄䷹兑䷥睽䷼中孚䷄需䷙大畜䷡大壮
讼且于卦变自遁而来,与图同。推易。
无妄为卦,自讼而变,九自二来而居于初。杂变。大畜此卦自需而来,九自五而上。杂变。睽以卦变言之,则自离来者,柔进居三,自中孚来者,柔进居五,自家人来者,兼之。推易杂变。
睽之彖传曰:「柔进而上行」,则遁当两移,而大壮又刚进不合,此所以不能不再三易也。但家人连作两移,而离又杂变,惟中孚为得之。彖传又云:「得中而应乎刚。」非中孚,则离与家人能得中耶?连作数移,则凡卦可易,故皆不合。
鼎卦自巽来,阴进居五,而下应九二之阳,故其占曰元亨。杂变。
凡三阴三阳之卦各二十,皆自泰、否而来。䷨损、䷻节、䷵归妹、䷊泰、䷕贲、䷾既济、䷶丰、䷔噬嗑、䷐随、䷩益
泰自归妹来,则六往居四,九来居三也。杂变。噬嗑本自益卦,六四之柔上行以至于五,而得其中。推易。
贲卦自损来者,柔自三来而文二,刚自二上而文三;自既济来者,柔自上来而文五,刚自五上而文上。推易。杂变。
泰为变母,安得又有所自耶?噬嗑自损,贲自益,皆推易之至精者,唯既济稍杂耳。若噬嗑、随、益诸卦,以图观之,则逐爻挨易,似有条理;使单绎卦画而以为自泰变,则皆须连移,失变位矣。且既可自否,何必两相溷杂如此。后说同。
随本自困卦九来居初,又自噬嗑九来居五,而自未济来者兼此二变,皆刚来随柔之义。杂变。䷑蛊䷯井䷟恒䷿未济䷮困䷺涣䷷旅䷞咸䷴渐䷋
否
否自渐卦来,则九往居四,六来居三也。杂变。蛊或曰:「刚上柔下」谓卦变自贲来者,初上二下;自井来者,五上上下;自既济来者兼之,亦刚上而柔下,皆所以为蛊也。杂变。
三移四移,推易有之。且其所取卦总在三阴三阳之中,亦无大舛,而不得纲要,便涉杂变,且与卦辞并春秋传占变之爻皆不合。详见折衷图说。
咸或以卦变言柔上刚下之义,曰:「咸自旅来,柔上居六,刚下居五也。」杂变。
恒或以卦变言刚上柔下之义,曰:「恒自丰来,刚上居二,柔下居初也。」杂变。
渐此卦之变,自涣而来,九进居三;自旅而来,九进居五;皆为得位之正。杂变。
涣其变则本渐卦,九来居二而得中,六往上居三,得九之位,而上同于四。杂变。䷞咸䷷旅䷴渐䷋否䷮困䷿未济䷺涣䷯井䷑蛊䷟恒䷐随䷔噬嗑䷩益䷾既济䷕贲䷶丰䷻节䷨损䷵归妹䷊泰
凡四阴四阳之卦各十有五,皆自大壮、观而来。二阴二阳。图已见前。䷙大畜䷄需䷡大壮䷥睽䷹兑䷼中孚䷝离䷰革䷤家人䷘无妄䷱鼎䷱大过䷸巽䷅讼䷠遁䷬萃䷢晋䷓观䷦蹇䷳艮䷽小过䷜坎䷃蒙䷧解䷭升䷂屯䷚颐䷲震䷣明夷䷒临
凡五阴五阳之卦各六,皆自夬、剥而来。一阴一阳。图已见前。䷍大有䷪夬䷈小畜䷉履䷌同人䷫姤䷇比䷖剥䷏豫䷎谦䷆师䷗复
一阴一阳即五阴五阳;二阴二阳即四阴四阳,犹是此卦,而两下分属,终属不合。若三阴三阳竟可以泰否截然两分,如蛊、井、恒、丰、既济、贲、归妹、节、损九卦,自当属泰,若属否则离位矣。噬嗑、随、益、涣、困、未济、渐、旅、咸九卦自当属否,若属泰则脱胚胎矣。而彼此溷列,青黄糅杂,所谓宜合不合、宜分不分者,此文公所以既为此图,而每卦所注仍不用也。注凡十九卦,惟讼卦与图相合。
元朱枫林十辟卦变图朱名升,仕明为学士,相传是图元末所作。
汉儒以一阳复,一阴姤,二阳临、二阴遁,以至六阳乾、六阴坤为十二辟卦,其乾坤纯阳纯阴无变,外余十卦各以其画变,以十辟为主,与推易同。若其分内外卦体,虽从反对相生诸图参会之,而稍变其说,然于推易较亲切矣。此卦变之极则也。
一阳在内,体自复变,师䷆复初与二相易。谦䷎复初与三相易。
一阳在外,体自剥变,豫䷏剥上与四相易。比䷇剥上与五相易。
一阴在内,体自姤变,同人,䷌姤初与二相易。「履」,䷉姤初与三相易。
一阴在外,体自夬变,小畜,䷈夬上与四相易。「大有」,䷍夬上与五相易。
分内外体,有与爻辞未合者,如豫之「鸣豫」,当自复;履之「夬履」,当自夬也。其他不合者尚多,以但顾彖传,不顾卦象耳。详见后折衷图说,兹不具述。
二阳在内,体自临变,升,䷭临初与三相易。「明夷」,䷣临二与三相易。
二阳在外,体自观变,晋,䷢观五与四相易。萃,䷬观上与四相易。
二阴在内,体自遁变,无妄,䷘遁初与三相易。讼,䷅遁二与三相易。
二阴在外,体自大壮变,需,䷄大壮五与四易。大畜,䷙大壮上与四易。
二阳在内体,一阳在外,体自泰变,恒,䷟泰初与四相易。井,䷯泰初与五相易。蛊,䷑泰初与上相易。
丰,䷶泰二与四相易。既济,䷾泰二与五相易。贲,䷕泰二与上相易。
归妹,䷵泰三与四相易。节,䷻泰三与五相易;损,䷨泰三与上相易。
二阴在内体,一阴在外,体自否变,益,䷩否初与四相易。噬嗑䷔否初与五相易。随䷐否初与上相易。
涣䷺否二与四相易。未济䷿否二与五相易。困䷮否二与上相易。
渐䷴否三与四相易。旅䷷否三与五相易。咸䷞否三与上相易。六子卦变图
二阴二阳之卦,其专在内体,或专在外体者,自临、观、遁、壮而变。其分在内外两体者,自六子卦而变。六子主变,亦无不可,第推变之例,一爻可受数易,一卦不容施两变,以多变则展转无定准也。「六子」每卦施两变,故是不合。若何元子谓:「阴阳始于一而终于六,六子之卦亦十辟卦中所生」,则竟以卦气说卦变。姤、复生临、遁,临、遁生否、泰,将乾坤亦十辟所生卦矣。此干令升说,不可训也。
二阳在三、五两位,二、上两位自震变,避初四也。蹇䷦震初与五相易,四与三相易。蒙䷃震初与上相易,四与二相易。
二阳在三、四两位,初上两位自坎变,避二五也。小过䷽坎二与四相易,三与五相易。
颐䷚坎二与上相易,五与初相易。
二阳在二四两位,初五两位,自艮变,避三上也。解䷧艮三与五相易,上与二相易。
屯䷂艮三与五相易,上与初相易。
二阴在三五两位,二上两位,自巽变,避初四也。睽、䷥巽初与五相易,四与三相易。
革䷰巽初与上相易,四与二相易。
二阴在三四两位,初上两位,自离变,避二五也。中孚,䷼离二与四相易,五与三相易。
大过,䷛离二与上相易,五与初相易。
二阴在二四两位,初五两位,自兑变,避三上也。家人、䷤兑三与四相易,上与二相易。
鼎䷱兑三与五相易,上与初相易。试以彖传证之。
讼,「刚来而得中」,自遁变,刚自三来二。
随,「刚来而下柔」,自否变,刚自上卦来初,而下于二三之柔。
蛊,「刚上而柔下」,自泰变,刚自初上上,柔自上下初。噬,「柔得中,嗑而上行」,自否变,柔自初上行至五。
贲,柔来而文刚,分刚上而文柔。自泰变,上之柔来二,而文下卦之刚;分二之刚往上,而文上卦之柔。无刚自外来,而妄为主于内。自遁变,刚在下卦中画之外,自三来初,居中画之内而为卦主。
大刚上而畜。尚贤。自大壮变,刚自四上上,以其为贤而尚之,俾居二柔之上。
咸,柔上而刚下。自否变,柔自三上上,刚自上下三。恒,刚上而柔下。自泰变,刚自初上四,柔自四下初。晋,柔进而上行。自观变,柔自四进而上行至五。睽,柔进而上行。自巽变,柔自初进而上行至五。蹇,利西南,往得中也。自震变,震初往上易五,而得上卦之中。
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自艮变,艮三往上易四,则下卦成坤,得众也。艮上来复于下而易二,乃得下卦之中也。
损,
损下益上,其道上行。自泰变,损下卦之刚,益上卦之柔,其刚所由之道自三上行至上。
益,损上益下,自上下下。自否变,损上卦之刚,益下卦之柔;其刚自上卦之四,下下卦之初。
鼎柔进而上行。自兑变柔自二进而上行至五,渐进得位。自否变,自三进四,而刚柔各得正位。涣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自否变,刚自四来,二得中而不居穷极之位。柔自二往,四得正位,而上同于二刚。
明瞿塘来氏卦综图
来氏名知德,蜀人。作易注,稍宗汉学。世之不闻汉学者,争以为异,颇称之。但不讲卦变,窃取卦之反对者,名之为「综」;其不反对者,名之为「错」。以为彖传所云「刚来」「柔进」,皆从两卦上下错综而得之,遂改卦变为卦综,然仍多不合。盖推易、倒易,截然两事,而欲强溷而一之,宜其舛也。来氏举嘉靖乡试,以易学荐授翰林院待诏。予同馆生有编之入明史儒林传者。夫祗得汉学十分之一,而世竞传之,且至如此,然则汉学可少耶?刚来而下柔,讼䷄需。
据例以两卦为颠倒上下,则所云刚来下柔,将必需上之刚可下于讼之柔也。今在需为乾内坎外,在讼为坎内乾外,二五皆阳,则上下皆刚下之坎,刚所自有,何藉于来上之乾?三刚如故,从未来下。夫卦变之所以纷纷者,祗为此彖传数语也。今开手一卦,而彖传矛盾乃尔,况其他乎?则亦何足辨卦变耶?柔得尊位大中,有大䷌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而上下应之。
刚上而柔下,蛊䷐随。刚来而下柔,
柔来而文刚分贲䷔噬嗑。刚柔分而上行柔得中,刚上而文柔。
何氏订诂曰:「贲与噬嗑反对,初上皆阳,二五皆阴,两卦同也。何得以贲之六二来自噬嗑之六五,而噬嗑之初九分而为贲之上九乎?」且既云「文刚」「文柔」,则必先有纯刚纯柔之体,而后刚柔来文之,岂有刚自刚,柔自柔,而漫然曰分、曰来、曰文者?误矣,误矣!刚上而尚贤畜大,䷘
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刚上而柔下,恒、䷞咸。柔上而刚下,
夷、明、䷢晋。柔进而上行,
人家、䷥睽。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
解利西南,往得解,䷦蹇蹇利西南,往得申也。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
「损上益下,自上益䷨
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下下,
丰、䷷旅,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
刚柔分而刚得,节、䷺涣,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中。」推易始末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