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解《系辞传 · 上》
第一章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虞翻曰:天贵故“尊”,地贱故“卑”。“定”谓成列。
荀爽曰:谓否卦也。否七月,万物已成,乾坤各得其位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虞翻曰:乾高贵五,坤卑贱二,列贵贱者,存乎位也。
荀爽曰:谓泰卦也。
侯果曰:天地卑高,义既陈矣;万物贵贱,位宜差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虞翻曰:断,分也。乾刚常动,坤柔常静,分阴分阳,迭用柔刚。
方以类聚,
《九家易》曰:谓姤卦,阳爻聚于午也。方,道也。谓阳道施生,万物各聚其所也。
物以群分,
《九家易》曰:谓复卦,阴爻群于主子也。阴,成故曰物“物”也。至于万物一成,分散天下也。以周人用,故曰“物以群分”也。
吉凶生矣。
虞翻曰:物三称群,坤方道静,故“以类聚”。乾物运行,故“以群分”。乾生,故“吉”;坤杀,故“凶”,则“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虞翻曰:谓日月在天成八卦;震象出庚,兑象见丁,乾象盈甲,巽象伏辛,艮象消丙,坤象丧乙,坎象流戊,离象就已,故“在天成象”也。在地成形,谓震竹巽木,坎水离火,艮山兑泽,乾金坤土。在天为变,在地为化,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虞翻曰:旋转称摩薄也。乾以二五摩坤,成震、坎、艮。坤以二五摩乾,成巽、离、兑。故“刚柔相摩,则八卦相荡”也。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
虞翻曰:鼓,动。润,泽也。雷震庭艮,风巽雨兑也。
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虞翻曰:日离月坎,寒乾暑坤也。运行往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故“一寒一暑”也。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荀爽曰:男谓乾,初适坤为震;二适坤为坎;三适坤为艮,以成三男也。女谓坤,初适乾为巽;二适乾为离;三适乾为兑,以成三女也。
乾知大始,
《九家易》曰:始,谓乾禀元气,万物资始也。
坤作成物。
荀爽曰:物谓坤任育体,万物资生。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虞翻曰:阳见称易,阴藏为简,简,阅也。乾息昭物,天下文明,故“以易知”。坤阅藏物,故“以简能”矣。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虞翻曰:乾悬象著明,故“易知”。坤阴阳动辟,故“易从”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虞翻曰:阳道成乾,为父,震、坎、艮,为子,本乎天者亲上,故“易知则有亲”。以阳从阴,至五多功,故“易从则有功矣”。蜀才曰:以其易知,故物亲而附之。以其易从故物法而有功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荀爽曰:阴阳相关,杂而不厌,故“可久”也。万物生息,种类繁滋,故“可大”也。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姚信曰:贤人,乾坤也。言乾以日新为德,坤以富有为业也。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虞翻曰:易为乾息,简为坤消,乾坤变通,穷理以尽性,故“天下之理得矣”。
天下之理得,而易成位乎其中矣。
荀爽曰:阴位成于五,阴位成于二,五为上中,二为下中,故“易成位乎其中”也。
第二章
圣人设卦,
案:圣人谓伏羲也。始作八卦,重为六十四卦矣。
观象,系辞焉,
案:文王观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之象,系属其辞。
而明吉凶。
荀爽曰:因得明吉,因失明凶也。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虞翻曰:刚推柔生变,柔推刚生化也。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虞翻曰:吉则象得,凶则象失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荀爽曰:忧虞小疵,故“悔吝”也。虞翻曰:悔则象忧,吝则象虞也。干宝曰“悔亡则虞,有小吝则忧。忧虞未至于失得,悔吝不入于吉凶。事有小大,故辞有急缓,各象其意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荀爽曰:春夏为变,秋冬为化。息卦为进,消卦为退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荀爽曰:刚谓乾,柔谓坤。乾为昼,坤为夜。昼以喻君。夜以喻臣也。
六爻之动,
陆绩曰:天有阴阳二气,地有刚柔二性,人有仁义二行。六爻之动,法乎此也。
三极之道也。
陆绩曰:此三才极至之道也。初、四,下极;二、五,中极;三、上,上极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象也。
虞翻曰:君子谓文王。象谓乾二之坤,成坎月离日。日月为象。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位。故“居而安者,易之象也。”旧读象误作厚,或作序,非也。
所变而玩者,爻之辞也。
虞翻曰:爻者,言乎变者也。谓乾五之坤,坤五动,则观其变。旧作乐,字之误。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
虞翻曰:玩,弄也。谓乾五动成大有,以离之目,观天之象。兑口玩习所系之辞,故“玩其辞”。
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虞翻曰:谓观爻动也。以动者尚其变,占事知来,故“玩其占”。
是以自天右之,吉无不利。
虞翻曰:谓乾五变之坤成大有,有天地日月之象。文王则庖牺,亦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天道助顺,人道助信,履信思顺,故“自天右之,吉无不利”也。
第三章
彖者,言乎象者也。
虞翻曰:在天成象,八卦以象告。彖说三才,故“言乎象也”。
爻者,言乎变者也。
虞翻曰:爻有六画,所变而玩者,爻之辞也。谓九六变化,故言乎变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
虞翻曰:得正言吉,失位言凶也。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崔觐曰:系辞著悔吝之言,则异凶咎。有其小病,比于凶咎,若疾病之与小疵。
无咎者,善补过也。
虞翻曰:失位为咎,悔变而之正,故“善补过”。孔子曰:退思补过者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
侯果曰:二、五为功,誉位;三、四为凶,惧位。凡爻得位则贵,失位则贱,故曰“列贵贱者存乎位”矣。
齐大小者存乎卦,
王肃曰:齐犹正也。阳卦大,阴卦小,卦列则小大分。故曰“齐小大者存乎卦”也。
辩吉凶者存乎辞,
韩康伯曰:辞,爻辞也。即爻者言乎变也。言象,所以明小大。言变,所以明吉凶。故大小之义存乎卦,吉凶之状存乎爻。至于悔吝、无咎,其例一也。吉凶、悔吝、小疵、无咎,皆生乎变。事有小大,故下历言五者之差也。
忧悔吝者存乎介,
虞翻曰:介,纤也。介如石焉,断可识也。故“存乎介”。谓识小疵。
震无咎者存乎悔。
虞翻曰:震,动也。有不善,未尝不知之。知之,未尝复行。无咎者善补过。故“存乎悔”也。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虞翻曰:阳易,指天。阴险,指地。圣人之情见乎辞,故指所之。
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下之道。
虞翻曰:准,同也。弥,大。纶,络。谓易在天下,包络万物,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故“与天地信”也。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荀爽曰:谓阴升之阳,则成天之文也。阳降之阴,则成地之理也。
是故知幽明之故。
荀爽曰:谓天上地下不可得睹者也。谓否卦变成既未济也。明,谓天地之间,万物陈列,著于耳目者,谓泰卦变成既济也。
原始及终,故知死生之说。
《九家易》曰:阴阳交合,物之始也。阴阳分离,物之终也。合则生,离则死。故“原始及终,故知死生之说”矣。交合泰时,春也。分离否时,秋也。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虞翻曰:魂阳物,谓乾坤也。变谓坤鬼。乾纯粹精,故主为物。乾流坤体,变成万物故“游魂为变”也。
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虞翻曰:乾神似天,坤鬼似地。圣人与天地合德,鬼神合吉凶,故“不违”。
郑玄曰:精气,谓七八也。游魂,谓九六也。七八,木火之数也。九六,金水之数。木水用事而物生,故曰“精气为物”。金水用事而物变,故曰“游魂为变”。精气谓之神,游魂谓之鬼。木火生物,金水终物。二物变化其情,与天地相似,故无所差违之也。
知周乎万物,
荀爽曰:二篇之册,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故曰“知周乎万物”也。
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九家易》曰:言乾坤道济成天下而不过也。
王凯冲曰:知周道济,洪纤不遗,亦不过差也。
旁行而不流,
《九家易》曰:旁行周合,六十四卦,月主五卦,爻主一日,岁既周而复始也。
侯果曰:应变旁行,周被万物,而不流淫也。
乐天知命,故不忧。
荀爽曰:坤建于亥,乾坤相据,乾立于已。阴阳孤绝,其法宜忧。坤下有伏乾,为乐天。乾下有伏巽,为知命。阴阳合居,故“不忧”。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荀爽曰:安土谓否卦,乾坤相据,故“安土”。敦仁谓泰卦。天气下降,以生万物故“敦仁”。生息万物,故谓之“爱”也。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
《九家易》曰:范者,法也。围者,周也。言乾坤消息,法周天地,而不过于十二辰也。辰,日月所会之宿,谓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星纪、玄枵之属是也。
曲成万物而不遗,
荀爽曰:谓二篇之册,曲万万物,无遗失也。
侯果曰:言阴阳二气,委曲成物,不遗微细也。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荀爽曰:昼者,谓乾。夜者,坤也。通于乾坤之道,无所不知矣。
是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干宝曰:否泰盈虚者,神也。变而周流者,易也。言神之鼓万物无常方,易之应变化无定体也。
第四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
韩康伯曰:道者何,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
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必有之用极,而无之功显,故至乎。神无方而易无体,而道可见矣。故穷以尽神,因神以明道。阴阳虽殊,无一以待之。在阴为无阴,阴以之生;在阳为无阳,阳以之成。故曰“一阴一阳”也。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虞翻曰:继,统也。谓乾能统天生物,坤合乾性,养化成之,故“继之者善,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侯果曰:仁者见道,谓道有仁。知者见道,谓道有知也。
百姓日用而不知,
侯查曰:用道以济,然不知其力。故君子之道鲜矣。
韩康伯曰:君子体道以为用,仁知则滞于所见,百姓日用而不知。体斯道者,不亦鲜矣乎。故常无欲以观妙,可以语至而言极矣。
显诸仁,藏诸用,
王凯冲曰:万物皆成,仁功著也。不见所为,藏诸用也。
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侯果曰:圣人成务,不能无心,故有忧。神道鼓物,寂然无情,故无忧也。
盛德大业至矣哉。
荀爽曰:盛德乾天。大业者地也。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王凯冲曰:物无不备,故曰“富有”。变化不息,故曰“日新”。
生生之谓易。
荀爽曰:阴阳相易,转相生也。
成象之谓乾,
案: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才既备,以成乾象也。
效法之谓坤,
案:爻犹效也。效乾三天之法,而两地成,坤之象卦也。
极数知来之谓占,
孔颖达曰:谓穷极蓍策之数,逆知将来之事,占其吉凶也。
通变之谓事,
虞翻曰:事谓变通趋时。以尽利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也。
阴阳不测之谓神。
韩康伯曰: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者也,故“阴阳不测”。尝试论之曰:原夫两仪之运,万物之动,岂有使之然哉!莫不独化于太虚,欻尔而自造矣。造之非我,理自玄应;化之无主,数自冥运。故不知所以然,而况之神矣。是以明两仪以太极为始,言变化而称乎神也。夫唯天之所为者,穷理体化,坐忘遗照。至虚而善应,则以道为称。不思玄览,则以神为名。盖资道而同乎道,由神而冥于神者也。
第六章
夫易广矣,大矣。
虞翻曰:乾象动直,故“大”。坤形动辟,故“广”也。
以言乎远则不御,
虞翻曰:御,止也。远谓乾。天高不御也。
以言乎迩则静而正,
虞翻曰:地谓坤。坤至静而德方,故正也。
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虞翻曰:谓易广大悉备,有天地人道焉,故称备也。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
宋衷曰:乾静不用事,则清静专一,含养万物矣。动而用事,则直道而行,导出万物矣。一专一直,动静有时,而物无夭瘁,是以大生也。
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宋衷曰:翕,犹闭也。坤静不用事,闭藏微伏,应育万物矣。动而用事,则开辟群蛰,敬导沉滞矣。一翕一辟,动静不失时,而物无灾害,是以广生也。
广大配天地,
荀爽曰:阴广阳大,配天地。
变通配四时,
虞翻曰:变通趋时,谓十二月消息也。泰、大壮、夬,配春;乾、姤、遁,配夏;否、观、剥,配秋;坤、复、临,配冬,谓十二月消息相变通,而周于四时也。
阴阳之义配日月,
荀爽曰:谓乾舍于离,配日而居;坤舍于坎,配月而居之义是也。
易简之善配至德。
荀爽曰:乾德至健,坤德至顺,乾坤易简相配于天地,故“易简之善配至德”。
第七章
子曰:易,其至矣乎。
崔觐曰:夫言子曰:皆是语之别端,此更美易之至极也。
夫易,圣人之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虞翻曰:崇德效乾,广业法坤也。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也。
虞翻曰:知谓乾,效天崇;礼谓坤,法地卑也。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虞翻曰:位谓六画之位,乾坤各三爻,故“天地设位”。易出乾入坤,上下无常,周流六虚,故“易行乎其中”也。
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虞翻曰: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乾为道门,坤为义门。成性,谓成之者性也。阳在道门,阴在义门,其易之门邪。
第八章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啧,而拟诸其形容,
虞翻曰:乾称圣人,谓庖牺也。啧,谓初。自上议下称拟,形容,谓阴,在地成形者也。
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虞翻曰:物宜谓阳;远取诸物,在天成象故“象其物宜”。象,谓三才八卦在天也,庖牺重为六画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
虞翻曰:重言圣人,谓文王也。动,谓六爻矣。
而观其会通,
荀爽曰:谓三百八十四爻,阴阳动移,各有所会,各有所通。
张璠曰:会者,阴阳合会,若蒙九二也。通者,乾坤交通,既济是也。
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
孔颖达曰:既观其会通,而行其典礼,以定一爻之通变,而有三百八十四。于此爻下,系属文辞,以断其吉凶。若会通典礼,得,则为吉也。若会通典礼失,则为凶矣。
是故谓之爻。
孔颖达曰:谓此会通之事而为爻也。爻者,效也。效诸物之变通,故上章云,爻者言乎变也。
言天下之至啧而不可恶也,
虞翻曰:至啧无情,阴阳会通,品物流宕,以乾易坤,简之至也。元善之长,故“不可恶也”。
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虞翻曰:以阳动阴,万物以生,故“不可乱”。六二之动直以方。动,旧误作啧也。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
虞翻曰:以阳拟坤而成震,震为言议,为后动,故“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安其身而后动,谓当时也矣。
拟议以成其变化。
虞翻曰:议天成变,拟地成化,天施地生,其益无方也。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孔颖达曰:上略明拟议而动,故引鹤鸣在阴,取同类相应以证之。此中孚九二爻辞也。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
虞翻曰:君子,谓初也。二变五来应之,艮为居。初在艮内。故“居其室”。震为出言,讼乾为善,故“出言善”。此亦成益卦也。
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
虞翻曰:谓二变则五来应之,体益卦。坤数十,震为百里。十之,千里也。外谓震巽同声,同声者相应,故“千里之外应之”。迩谓坤。坤为顺,二变顺初,故“况其迩者乎”。此信及遁鱼者也。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
虞翻曰:谓初阳动,八阴成坤,坤为不善也。
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虞翻曰:谓初变体剥。弑父弑君,二阳肥遁,则坤违之,而承于五,故“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言出乎身加乎民,
虞翻曰:震为出,为言。坤为身,为民也。
行发乎迩见乎远。
虞翻曰:震为行,坤为迩,乾为远,兑为见,谓二发应五,则千里之外,故行发迩见远也。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荀爽曰:艮为门,故曰“枢”。震为动,故曰“机”也。翟元曰:枢主开闭,机主发动,开闭有明暗,发动有中否,主于荣辱也。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虞翻曰:二已变成益,巽四以风动天,震初以雷动地。中孚十一月,雷动地中,艮为慎,故“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
侯果曰:同人九五爻辞也。言九五与六二初未好合,故“先号咷”。而后得同心,故“笑”也。引者喻拟议于事,未有不应也。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虞翻曰:乾为道,故称君子也。同人反师,震为出。为语,坤为默巽为处,故“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也。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虞翻曰:二人谓夫妇。师震为夫,巽为妇。坎为心,巽为同。六二震巽俱体师坎,故“二人同心”。巽为利,乾为金,以离断金,故“其利断金”。谓夫出妇处,妇默夫语,故“同心”也。
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虞翻曰:臭,气也。兰,香草。震为言,巽为兰,离日燥之,故“其臭如兰”也。
案:六三互巽,巽为臭也。断金之言,良药苦口,故香若兰矣。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孔颖达曰:欲求外物来应,必须拟议谨慎,则物来应之。故引大过初六,藉用白茅无咎之事,以证谨慎之理也。虞翻曰:其初难知,阴又失正,故独举初六。
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
虞翻曰:苟,或。错,置也。颐坤为地,故“苟错诸地”。今藉以茅,故“无咎”也。
夫茅之为物薄,
虞翻曰:阴道柔贱,故“薄”也。
而用可重也。
虞翻曰:香洁可贵,故“可重也”。
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侯果曰:言初六柔而在下,苟能恭慎诚洁,虽置羞于地,神亦享矣。此章明但能重慎卑退,则悔吝无从而生。术,道者也。
劳谦,君子有终吉。
孔颖达曰:欲求外物之应,非唯谨慎,又须谦以下人,故引谦卦九三爻辞以证之矣。
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虞翻曰:坎为劳。五多功。乾为德,德言至。以上之贵,下居三贱。故“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艮为厚,坤为至,故“厚之至也”。
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虞翻曰:震为语,五多功,下居三,故“以其功下人者也”。
德言盛,礼言恭。
虞翻曰:谦旁通履。乾为盛德,坤为礼。天道亏盈而益谦。三从上来,同之盛德,故“恭”;震为言,故“德言盛,礼言恭”。
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虞翻曰:坎为劳,故能“恭”。三得位,故“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
孔颖达曰:上既以谦德保安,此明无谦则有悔,故引乾之上九“亢龙有悔”,证骄亢不谦之义也。
子曰:贵而无位,
虞翻曰:天尊,故“贵”。以阳居阴,故“无位”。
高而无民,
虞翻曰:在上,故“高”。无阴,故“无民”也。
贤人在下位,
虞翻曰:乾称贤人。下位,谓初也。遁世无闷,故“贤人在下位”而不忧也。
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虞翻曰:谓睦我民,故“无辅”。乾盈动倾,故“有悔”。文王居三,纣亢极上,故以为诫也。
不出户庭,无咎。
孔颖达曰:又明拟议之道,非但谦而不骄,又当谨慎周密,故引节初周密之事以明之也。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虞翻曰:节本泰卦。坤为乱;震为生,为言语;坤称阶故“乱之所生,则言语为之阶”也。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
虞翻曰:泰乾为君;坤为臣,为闭,故称“密”。乾三之坤五,君臣毁贼,故“君不密则失臣”。坤五之乾三,坤体毁坏,故“臣不密则失身。”坤为身也。
几事不密则害成,
虞翻曰:几,初也。谓二已变成坤,坤为事,故“几事不密”。初利居贞,不密。初动则体剥,子弑其父,臣弑其君,故“害成”。
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虞翻曰:君子谓初。二动,坤为密。故“君子慎密”。体屯盘桓,利居贞,故“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
虞翻曰:为易者,谓文王。否上之二成困,三暴慢。以阴乘阳,二变入宫,为萃。五之二夺之,成解。坎为盗。故“为易者其知盗乎”?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
孔颖达曰:此又明拟议之道,当量身而行,不可以小处大,以贱贪贵,故引解六三爻辞以明之矣。
负也者,小人之事也。
虞翻曰:阴称小人。坤为事。以贱倍贵,违礼悖义,故“小人之事也”。
乘也者,君子之器也。
虞翻曰:君子谓五。器,坤也;坤为大车,故“乘君子之器也”。
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
虞翻曰:小人谓三。既违礼倍五,复乘其车。五来之二成坎,坎为盗,思夺之矣。为易者知盗乎?此之谓也。
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
虞翻曰:三倍五,上慢乾君,而乘其器。下暴于二,二藏于坤,五来寇三,以离戈兵,故称“伐之”。坎为暴也。
慢藏悔盗,冶容悔淫。
虞翻曰:坎心为悔,坤为藏,兑为见。藏而见,故“慢藏”。三动成乾为野,坎水为淫;二变藏坤,则五来夺之,故“慢藏悔盗,野容悔淫”。
《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虞翻曰:五来夺三,以离兵伐之,故变寇言戎,以成三恶。二藏坤时,艮手招盗,故“盗之招”。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干宝曰:衍,合也。
崔觐曰:案《说卦》云: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既言蓍数,则是说大衍之数也。明倚数之法当参天两地。参天者,谓从三始,顺数而至五、七、九,不取于一也。两地者,谓从二起,逆数而至十、八、六,不取于四也。此因天地致上,以配八卦,而取其数也。艮为少阳,其数三。坎为中阳,其数五。震为长阳,其数七。乾为老阳,其数九。兑为少阴,其数二。离为中阴,其数十。巽为长阴,其数八。坤为老阴,其数六。八卦之数,总有五十。故云:大衍之数五十也。不取天数一、地数四者,此数八卦之外,大衍所不管也。其用四十有九者,法长阳七七之数也。六十四卦既法长阴八八之数,故四十九蓍则法长阳七七之数焉。蓍圆而神象天,卦方而智象地,阴阳之别也。舍一不用者,以象太极,虚而不用也。且天地各得其数,以守其位,故太一亦为一数,而守其位也。
王辅嗣云: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数而数以之成,即易之太极也。四十有九,数之极者。但言所赖五十,不释其所从来,则是亿度而言,非有实据。其一不用,将为法象太极,理纵可通。以为非数而成,义则未允,何则?不可以有对无,五称五十也。
孔疏释赖五十,以为万物之策,凡有万一千五百二十,其用此策大推演天地之数,唯用五十策也。又释其用四十九,则有其一不用,以为策中,其所揲蓍者,唯四十有九。其一不用,以其虚无,非所用也,故不数矣。
又引顾欢同王弼所说,而顾欢云:立此二十数以数神,神虽非数而著,故虚其一数,以明不可言之义也。
案:崔氏探玄:病诸先达,及乎自料,未免小疵。既将八卦阴阳以配五十之数,余其天一地四无所禀承,而云八卦之外在衍之所不管者,斯乃谈何容易哉。且圣人之言,连环可解,约文申义,须穷指归。即此间云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是结大衍之前义也。既云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即将五合之数配属五行也。故云大衍之数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者,更减一以并五,备设六爻之位,著卦两兼,终极天地五十五之数也。自然穷理尽性,神妙无方,藏往知来,以前民用,斯之谓矣。
分而为二以象两,
崔觐曰:四十九数合而未分,是象太极也。今分而为二以象两仪矣。
挂一以象三,
孔颖达曰:就两仪之中,分挂其一于最小指间,而配两仪,以象三才。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崔觐曰:分揲其蓍,皆以四为数,一策一时,故四策,以象四时也。
归奇于扐以象闰,
虞翻曰:奇所挂一策,扐所揲之余,不一则二,不三则四也。取奇以归扐,扐并合挂左手之小指,为一扐,则以闰月定四时成岁。故“归奇于扐,以象闰”者也。
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虞翻曰:谓已一扐,复分挂如初揲之。归奇于初扐,并挂左手次小指间,为再扐,则再闰也。又分扐揲之如初,再挂左手第三指间,成一变,则布挂之一爻。谓已二扐,又加一,为三,并重合前二扐,为五岁,故“五岁再闰”。再扐而后挂,此参伍以变,据此,为三扐。不言三闰者,闰岁余十日,五岁闰六十日尽矣。后扐闰余分,不得言三扐二闰。故从言“再扐而后挂”者也。
天数五,地数五,
虞翻曰:天数五,谓一、三、五、七、九。地数五,谓二、四、六、八、十也。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虞翻曰:五位谓五行之位。甲乾、乙坤相得,合木,谓天地定位也。丙艮、丁兑相得,合火,山泽通气也。戊坎、已离相得,合土,水火相逮也。庚震、辛巽相得,合金,雷风相薄也。天壬、地癸相得,合水,言阴阳相薄,而战于乾。故“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或以一六合水,二七合火,三八合木,四九合金,五十合土也。
天数二十有五,
虞翻曰:一、三、五、七、九,故二十五也。
地数三十,
虞翻曰:二、四、六、八、十,故三十也。
第九章
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
虞翻曰:天二十五,地三十,故五十有五。天地数见地此,故大衍之数略其奇五,而言五十也。
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荀爽曰:在天为变,在地为化,在地为鬼,在天为神。
姚信曰:此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分为爻者,故能成就乾坤之变化,能知鬼神之所为也。侯果曰:夫通变化,行鬼神,莫近于数,故老聃谓子曰:汝何求道?对曰:吾求诸数。明数之妙通于鬼神矣。
乾之册二百一十有六,
荀爽曰:阳爻之册,三十有六。乾六爻皆阳,三六一百八十,六六三十六,合二百一十有六也。阳爻九,合四时,四九三十六,是其义也。
坤之册百四十有四,
荀爽曰:阴爻之册,二十有四。坤六爻皆阴,二六一百二十,四六二十四,合一百四十有四也。阴爻六,合二十四气,四六二百四十也。
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陆绩曰:日月十二交会,积三百五十四日有寄为一会。今云三百六十当期,则入十三月六日也。十二月为一期,故云“当期之日”也。
二篇之册,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侯果曰:二篇谓上下经也。共六十四卦,合三百八十四爻,阴阳各半。则阳爻一百九十二,每爻三十六册,合六千九百一二册。阴爻亦一百九十二,每爻二十四册,合四千六百八册。则二篇之册合万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
荀爽曰:营者,谓七、八、九、六也。
陆绩曰:分而为二以象两,一营也;挂一以象三,二营也;揲之以四以象四时,三营也;归奇于扐以象闰,四营也。谓四度营为,方成易之一爻者也。
十有八变而成卦。
荀爽曰:二揲策挂左手一指间,三指间满,而成一爻。又六爻,三六十八,故“十有八变而成卦”也。
八卦而小成,
侯果曰:谓三画成天地、雷风、日月、山泽之象。此八卦未尽万物情理,故曰“小成”也。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
虞翻曰:引谓庖牺引信三才,兼而两之以六画。触,动也。谓六画以成六十四卦,故“引而信之,触类而长之”。其取类也大,则发挥刚柔而生爻也。
天下之能事毕矣。
虞翻曰:谓乾以简能,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故“能事毕”。
显道神德行,
虞翻曰:显道神德行,乾二五之坤,成离日坎月,日月在天,运行照物,故“显道神德行”。默而成,不言而信,存于德行者也。
是故可与酬酢,可与右神矣。
《九家易》曰:阳往为酬,阴来为酢,阴阳相配,谓之右神也。孔子言大衍以下,至于能事毕矣。此足以显明易道,又神易德行,可与经义相斟酌也。故喻以宾主酬酢之礼,所以助前圣发见其神秘矣。礼饮酒,主人酌宾,为献;宾酌主人,为酢;主人饮之,又酌宾,为酬也。先举为酢,答报为酬,酬取其报,以象阳唱阴和,变化相配,是助天地明其鬼神者也。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虞翻曰:在阳称变,乾五之坤;在阴称化,坤二之乾。阴阳不测之谓神,知变化之道者,故知神之所为。诸儒皆上子曰为章首,而荀马又从之,甚非者矣。
第十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崔觐曰:圣人德合天地,智周万物,故能用此易道。大略有四:谓尚辞、尚变、尚象、尚占也。
以言者尚其辞;
虞翻曰:圣人之情,见于辞,系辞焉,以尽言也。
以动者尚其变;
陆绩曰:变谓爻之变化,当议之而后动矣。
以制器者尚其象;
荀爽曰:结绳为网罟,盖取诸离,此类是也。
以卜筮者尚其占。
虞翻曰:乾蓍称筮,动离为龟。龟称卜,动则玩其占,故“尚其占者”也。
是故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
虞翻曰:有为谓建侯,有行谓行师也。乾二五之坤成震,有师象。震为行,为言问。故“有为有行”。凡应九筮之法,则筮之,谓问于蓍龟,以言其吉凶。爻象动内,吉凶见外。蓍德圆神,卦德方智。故史拟神智以断吉凶也。
其受命也如响。
虞翻曰:言神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不言善应。乾二五之坤成震巽,巽为命,故“受命”。同声相应,故如响也。
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
虞翻曰:远,谓天。近,谓地。深,谓阳。阴,谓幽。来物,谓乾坤。神以知来,感而遂通,谓幽赞神明而生蓍也。
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虞翻曰:至精,谓乾纯粹精也。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
虞翻曰:逆上称错。综,理也。谓五岁再闰,再扐而后挂,以成一爻之变,而倚六画之数,卦从下升。故“错综其数”,则三天两地而倚数者也。
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
虞翻曰:变而通之,观变阴阳始立卦。乾坤相亲,故“成天地之文”。物相杂,故曰文。
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虞翻曰:数六画之数。六爻之动,三极之道,故定天下吉凶之象也。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虞翻曰:谓参伍以变,故能成六爻之义。六爻之义,易以贡也。
易无思也,无为也,
虞翻曰:天下何思何虑,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故无所为。谓其静也专。
寂然不动,
虞翻曰:谓隐藏坤初,几息矣。专,故不动者也。
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虞翻曰:感,动也。以阳变阴,通天下之故,谓发挥刚柔而生爻者也。
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虞翻曰:至神,谓易隐初入微,知几其神乎!
韩康伯曰:非忘象者,则无以制象。非遗数者,则无以极数。至精者无筹策而不可乱,至变者体一而无不周,至神者寂然而无不应。斯盖功用之母,象数所由立。故曰:非至精、至变、至神,则不能与于此也。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荀爽曰:谓伏羲画卦,穷极易幽深;文王系辞,研尽易几微者也。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
虞翻曰:深谓幽赞神明。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故“通天下之志”,谓蓍也。
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虞翻曰:务,事也。谓易研几开物,故“成天下之务”。谓卦者也。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虞翻曰:神,谓易也。谓日月斗在天,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从天西转,故“不疾而速”。星寂然不动,随天右周,感而遂通,故“不行而至”者也。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侯果曰:言易唯深唯神,蕴此四道。因圣人以章,故曰“圣人之道”矣。
虞翻之义:天一(水甲)。地二(火乙)。天三(木丙)。地四(金丁)。天五(土戊)。地六(水已)。天七(火庚)。地八(木辛)。天九(金壬)。地十(土癸)。此则大衍之数五十有五。蓍龟所从生,圣人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子曰:夫易何为而作也?
虞翻曰:问易何为取天地之数也。
夫易开物成务,
陆绩曰:开物谓庖牺引伸八卦,重以为六十四。触长爻策,至于万一千五百二十,以当万物之数。故曰“开物”。圣人观象而制网耒耜之属,以成天下之务,故曰“成务”也。
第十一章
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虞翻曰:以阳辟坤,谓之“开物”。以阴翕乾,谓之“成务”。冒,触也。触类而长之如此也。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
《九家易》曰:凡言是故者,承上之辞也。谓以动者尚其变,变而通之,以通天下之志也。
以定天下之业,
《九家易》曰:谓以制器者尚其象也。凡事业之未立,以易道决之,故言以定天下之业。
以断天下之疑。
《九家易》曰:谓卜筮者尚其占也。占事知来,故定天下之疑。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
崔觐曰:蓍之数七七四十九,象阳。圆,其为用也。变通不定,四之以知来物,是蓍之德圆而神也。卦之数八八六十四,象阴。方,其为用也。爻位有分,因之以藏往知事,是卦之德方以知也。
六爻之义易以贡。
韩康伯曰:贡,告也。六爻之变易以告吉凶也。
圣人以此先心,
韩康伯曰:洗濯万物之心者也。
退藏于密,
陆绩曰:受蓍龟之报应,决而藏之于心也。
吉凶与民同患。
虞翻曰:圣人谓庖牺。以蓍神知来,故以“先心”。阳动入巽,巽为退伏,坤为闭户,故藏密。谓齐于巽以神明其德。阳吉阴凶,坤为民,故“吉凶与民同患”。谓作易者有忧患也。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虞翻曰:乾神知来,坤知藏往。来谓出见,往谓藏密也。
其孰能与于此哉!
虞翻曰:谁乎能为此哉?谓古之聪明睿知之君也。
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虞翻曰:谓大人也。庖牺在乾五。动而之坤,与天地合聪明。在坎则聪。在离则明。神武谓乾。睿知谓坤。乾坤坎离,反复不衰,故“而不杀者夫”!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
虞翻曰:乾五之坤,以离日照天,故“明天之道”。以坎月照坤,故“察民之故”。坤为民。
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陆绩曰:神物,蓍也。圣人兴蓍以别吉凶,先民而用之,民皆从焉,故曰“以前民用”也。
圣人以此斋戒,
韩康伯曰:洗心曰“斋”。防患曰“戒”。
以神明其德夫。
陆绩曰:圣人以蓍能逆知吉凶,除害就利,清絜其身,故曰“以此斋戒”也。吉而后行,举不违失其德,富盛见称神明,故曰“神明其德”也。
是故阖户谓之坤,
虞翻曰:阖,闭翕也。谓从巽之坤,坤柔象夜,故以闭户者也。
辟户谓之乾,
虞翻曰:辟,开也。谓从震之乾,乾刚象昼,故以开户也。
一阖一辟谓之变,
虞翻曰:阳变阖阴,阴变辟阳,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也。
往来不穷谓之通。
荀爽曰:谓一冬一夏,阴阳相变易也。十二消息,阴阳往来无穷已,故“通”也。
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荀爽曰:谓日月星辰,光见在天而成象也。万物生长,在地成形,可以为器用者也。
制而用之谓之法,
荀爽曰:谓观象于天,观形于地,制而用之,可以为法。
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陆绩曰:圣人制器以周民用,用之不遗,故曰“利用出入”也。民皆用之,而不知所由来,故谓之“神”也。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干宝曰:发初言“是故”,总众篇之义也。虞翻曰:太极,太一也。分为天地,故“生两仪”也。
两仪生四象,
虞翻曰:四象,四时也。两仪,谓乾坤也。乾二五之坤,成坎、离、震、兑。震春兑秋,坎冬离夏。故“两仪生四象”。归妹卦备,故《彖》独称天地之大义也。
四象生八卦,
虞翻曰:乾二五之坤,则生震坎艮。坤二五之乾,则生巽离兑。故“四象生八卦”。乾坤生春,艮兑生夏,震巽生秋,坎离生冬者也。
八卦定吉凶,
虞翻曰:阳生则吉,阴生则凶。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已言于上,故不言生,而独言定吉凶也。
吉凶生大业。
荀爽曰:一消一息,万物丰殖,富有之谓大业。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
翟元曰:见象立法,莫过天地也。
变通莫大乎四时,
荀爽曰:四时相变,终而复始也。
县象著有莫大乎日月,
虞翻曰:谓日月县天,成八卦象。三日莫,震象出庚;八日,兑象见丁;十五日,乾象盈甲;十七日旦,巽象退辛;二十三日,艮象消丙;三十日,坤象灭乙。晦夕朔旦,坎象流戊。日中则离,离象就已,戊已土位,象见于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故“县角著明,莫大乎日月”者也。
崇高莫大乎富贵;
虞翻曰:谓乾正位于五,五贵坤富,以乾通坤,故高大富贵也。
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虞翻曰:神农黄帝尧舜也。民多否闭,取乾之坤,谓之“备物”。以坤之乾,谓之“致用”。乾为物,坤为器用。否四之初,耕稼之利;否五之初,市井之利;否四之二,舟楫之利;否上之初,牛马之利。谓十三盖取以利天下。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圣人作而万物睹,故“莫大乎圣人”者也。
探啧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娓娓者,莫善乎蓍龟。
虞翻曰:探,取。啧,初也。初隐未见,故“探啧索隐”。则幽赞神明而生蓍,初深,故曰“钩深”。致远谓乾。乾为蓍,乾五之坤。大有离为龟。乾生,知吉。坤杀,知凶。故“定天下之吉凶”,“莫善于蓍龟”也。
侯果曰:亹,勉也。夫幽隐深远之情,吉凶未兆之事,物皆勉勉然愿知之,然不能也。及蓍成卦,龟成兆也。虽神道之幽密,未然之吉凶,坐可观也。是蓍龟成天下勉勉之圣也。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孔颍达曰:谓成蓍龟,圣人法则之,以为卜筮者也。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陆绩曰:天有昼夜四时变化之道,圣人设三百八十四爻以效之矣。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荀爽曰:谓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也。
宋衷曰:天垂阴阳之象,以见吉凶。谓日月薄蚀,五星乱行,圣人象之。亦著九六爻位得失示人,所以有吉凶之占也。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郑玄曰:《春秋纬》云: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成,“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也。孔安国曰:“河图”则八卦也,“洛书”则九畴也。侯果曰:圣人法“河图”、“洛书”,制历象以示天下也。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
侯果曰:四象,谓上文神物也、变化也、垂象也、图书也,四者治人之洪范。易有此象,所以示人也。
系辞焉,所以告也;
虞翻曰:谓系《彖》、《象》之辞,八卦以象告也。
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虞翻曰:系辞焉以断其吉凶,八卦定吉凶,以断天下之疑也。
第十二章
《易》曰:自天右之,吉无不利。
侯果曰:此引大有上九辞以证之义也。大有上九履信思顺,自天右之,言人能依四象所示,系辞所告,又能思顺,则天及人皆共右之,吉无不利者也。
子曰:右者,助也。
虞翻曰:大有兑为口,口助称右。
天之所助者顺也,
虞翻曰:大有五以阴顺上,故为“天国者顺也”。
人所助者信也。
虞翻曰:信,谓二也。乾为人,为信,庸言之信也。
履信思乎顺,有以尚贤也。
虞翻曰:大有五应二而顺上,故“履信思顺”。比坤为顺,坎为思。乾为贤人,坤伏乾下,故“有以尚贤者”也。
是以自天右之,吉无不利也。
崔觐曰:言上九履五厥孚,履人事以信也。比五而不应三,思天道之顺也。崇四匪彭,明辩于五,又以尚贤也。以自天右之,吉无不利,重引易文,以证成其义。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虞翻曰:谓书易之动,九六之变,不足以尽易之所言。言之则不足以尽庖牺之意也。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侯果曰:设疑而问也。欲明立象可以尽圣人言意也。
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崔觐曰:言伏羲仰观俯察,而立八卦之象,以尽其意。
设卦以尽情伪,
崔觐曰:设卦谓因而重之为六十四。卦之情伪,尽在其中矣。
系辞焉以尽其言,
崔觐曰:文王作卦爻之辞,以系伏羲立卦之象。象即尽意,故辞亦尽言也。
变而通之以尽利,
陆绩曰:变三百八十四爻,使相交通,以尽天下之利。
鼓之舞之以尽神。
虞翻曰:神,易也。阳息震为鼓,阴消巽为舞,故“鼓之舞之以尽神”。
荀爽曰:鼓者,动也,舞者,行也。谓三百八十四爻,动行相反其卦,所以尽易之神也。
乾坤其易之缊邪?
虞翻曰:缊藏也。易丽乾藏坤,故为“易之缊”也。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侯果曰:缊,渊隩也。六子因之而生,故云“立乎其中矣”。
乾坤毁,则无以见易。
荀爽曰:毁乾坤之体,则无以见阴阳之交易也。
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侯果曰:乾坤者,动用之物也。物既动用,则不能毁息矣。夫动极复静,静极复动,虽天地至此,不违变化也。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崔觐曰:此结上文,兼明易之形器变通之事业也。凡天地万物,皆有形质。就形质之中,有体有用体者,即形质也。用者,即形质上之妙用也。言有妙理之用以扶其体,则是道也。其体比用,若器之于物,则是体为形之下,谓之为器也。假令天地圆盖方轸为体为器,以万物资始资生为用为道;动物以形躯为体为器,以灵识为用为道;植物以枝干为器为体,以生性为道为用。
化而裁之谓之变,
翟元曰:化变则柔而则之,故“谓之变”也。
推而行之谓之通;
翟元曰:推行阴阳,故谓之通也。
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陆绩曰:变通尽利,观象制器,举而措之于天下,民咸用之以为事业。
《九家易》曰:谓圣人画卦,为万民事业之象,故天下之民尊之,得为事业矣。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啧,
崔觐曰:此重明易之缊,更引易象及辞以释之。言伏羲见天下深渍,即易之缊者也。
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陆绩曰:此明说立象尽意,设卦尽情伪之意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
侯果曰:典礼有时而用,有时而去,故曰“观其会通”也。
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崔觐曰:言文王见天下之动,所以系象而为其辞,谓之为爻。
极天下之啧者存乎卦,
陆绩曰:言卦象极尽天下之深情也。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
宋衷曰:欲知天下之动者,在于六爻之辞也。
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
崔觐曰:言易道陈阴阳变化之事耐用裁成之,存乎其变。推理达本而行之,在乎其通。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荀爽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也。
崔觐曰:言易神无不通,明无不照,能达此理者,存乎其人。谓文王述《易》之圣人。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九家易》曰:默而成谓阴阳相处也;不言而信谓阴阳相应也。德者有实,行者相应也。崔觐曰:言伏羲成六十四卦,不有言述,而以卦象明之。而人信之,在乎合天地之德,圣人之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