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讫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水在泽下 泽竭故困。水在泽中。汲之不穷。故兑为并。易林复之旅云。井沸釜鸣。以旅互兑为井。郑玄以巽木为桔槔。汲水以取并象。格槔焉有在井下者乎。兑为井。坤为邑。泰初往坤中。故改邑。二至四仍兑。与泰体同。故不改井。不改故无丧得。初至四正反兑。故曰往来井井。易林益之萃云。往来井井。即以苹三至上正反兑。为往来井井。荀云。讫竟也。讫至者。言更(左丝)系至并底而尽也。繘绠也。亦未繘者。言巽绳在下。尚未繘瓶使上也。其以讫为几。渭瓶几至井口而覆者非也。经明曰未繘。若至井口。则已繘矣。中爻离为瓶。正当毁折之地。而巽为绳。故曰羸。羸累通。井羸其瓶者。言瓶为井甃所拘羸钩挂也。瓶既为井所挂碍。非覆即破。故凶。扬子云酒箴云。子犹瓶矣。居井之湄。不得左右。牵于缠征。一旦f? 碍。为裳所车(右3田)。注f?县也。g?并以砖为甃也。车(右3田)系也。言瓶县为井砖所挂碍。而瓶受系也。是扬子读并羸其瓶。井不属上读。后荀爽袭子云。亦以井属下读。其以繘井为名者。则下文之羸其瓶。莫详其故矣。非也。赢易林家人之颐云。长股赢户。长股即箫(左虫)蛸。赢户者。言以比丝缠绕于户上也。是以赢为累。故荀训为拘赢。虞释为钧赢。他若陆绩蜀才作累。王肃作缥。王肃作缧。其字虽异。其音皆同。其义如一。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己不改井。乃以刚中也。讫王亦未繘。来有功也。井羸其瓶。是以凶也。
句依荀读。故汲古阁所刊李氏集解。及雅丽堂刊本。皆井字属下。坎在上故曰上水。巽人也。巽乎水而上水。言以瓶人水。汲水使上也。水所以养人。取之不竭。故养而不穷。二五皆刚。故不改。未繘故无功。井拘累其瓶使水覆。故凶。讫至亦未箫(左虫)。荀注云汽竟也。繘所以出水通井。今居初未得应五。故未繘也。不与井连文。井羸其瓶。荀注云。井谓二。瓶谓初。初欲应五。为二所拘羸。以井属下读。与扬子同。故从之。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坎为众为民为劳卦。故曰劳民。释诂相导也。兑为言。故曰劝相。言以言语劝导。使有所勉也。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初在井下。故曰泥。兑口为食。兑覆故不食。并原以汲水。今无水而泥。其为旧井无疑也。禽获也。无水故无所得。其以禽鸟为诂者非。又按旧井者废井也。兑为井。兑覆为巽。故井废。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旧井无禽。时舍也。
舍。弃也。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二后兑体之下。故曰并谷。巽为鱼。故曰鲋。子夏传虾h? 也。伏震为射。虾g?穴居水际。故曰并谷射鲋。伏震为雍(下瓦)。巽下缺。雍(下瓦)无当。故敝漏。夫井内之穴。井矢所能加。雍(下瓦)漏则水泄。而失其用。以二前遇阳。应亦阳。故动静皆不适也。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言五元应与。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三应在上。上居坎水上。故曰井渫。汉书王莽传。溃(左示)毛(左目)不渫。注渫彻也。通出。扬子方言。渫歇也。兹曰井渫。谓井水浑蜀沉歇而清彻也。初为促则上为渫。正上居坎水上之象也。夫水洁(左无)宜食矣。乃竟不食者。以五亦阳为阻三不得应上也。兑为食。为使也。坎为心为忧。为我心恻者。言三被阻。不能汲上。使我心优也。然三与上究为正应。上水既渫而清。三仅可汲。五岂能终阻之。王谓五。五坎为隐伏。故不明。然王终有明时。王明则三上汲引。养而不穷。天下普受其福矣。凡爻有正应者。初虽有阻。终必相合。同人九五曰。先号眺(左口)而后笑。大师克相遇。言五克去三四之阻。终能遇二也。渐九五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盲五终能胜三。与二相合也。兹害三者五。五君位尊。三不敢言克言胜。只冀王明而已。王明则三上终相遇也。文王服事忠诚。情见乎辞。因五为阻。故呼王明。旧解不知不食之故。在五敌为阻。又不知王明并受其福。即言三上终能应与。特以五而变其辞耳。故无一得解者。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不食之故,其咎在五。故曰求王明。
六四。井甃,无咎。
以瓦甓砌井曰甃。兑为井。六四居兑上。则井将修成。故无咎。
象日。井甃无咎。修井也。
甃修也。
九五。井冽,寒泉食。
冽甘也。坎为寒为泉。泉既甘冽。故可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五虽无应。然位正中。故可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收成也。幕盖也。覆也。坎为隐伏。故为盖覆。六居坎上故勿幕。言井既成。以出水为功。不宜盖覆也。 三得阳应。故有孚而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成也。
成即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