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易传》“位”的研究
1、《彖》传里的位
彖传里的位通常讲生卦之义,“位”:阴阳位置关系(位当、位不当)、也讨论君主五爻(皆当位)
卦名 | 彖辞 | 所讨论关系 |
---|---|---|
《小畜》 | 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 六四阴居阴位 |
《同人》 | 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 六二阴居阴位 |
《大有》 | 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 六五阴居阳位(君) |
《噬嗑》 | 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 六五阴居阳位(君) |
《家人》 | 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 九五阴居阴位(君),六二阳居阳位 |
《归妹》 | 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说以动,所归妹也。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 | 六三阴居阳位,九四阳居阴位 |
《渐》 | 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 九五阴居阴位(君),六二阳居阳位 |
《涣》 | 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 六四阴居阴位 |
《既济》 | 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 各爻阴居阴位、阳居阳位 |
2、《小象》传里的位,阴阳位置关系(位当、位不当)
2.1、三爻
卦名 | 爻辞 |
---|---|
《履》之六三 | 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
《否》之六三 | 包羞,位不当也。 |
《豫》之六三 | 盱豫有悔,位不当也。 |
《临》之六三 | 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
《睽》之六三 | 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
《噬嗑》之六三 | 遇毒,位不当也。 |
《震》之六三 | 震苏苏,位不当也。 |
《兑》之六三 | 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
《中孚》之六三 | 或鼓,或罢,位不当也。 |
《未济》之六三 | 未济,征凶,利涉大川,位不当也。 |
2.2、四爻
卦名 | 爻辞 |
---|---|
《临》之六四 | 至临无咎,位当也。 |
《贲》之六四 | 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
《晋》之九四 | 鼫鼠贞厉,位不当也。 |
《家人》之六四 | 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
《蹇》之六四 | 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
《解》之九四 | 解而拇,未当位也。 |
《夬》之九四 | 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
《萃》之九四 | 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
《困》之九四 | 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
《丰》之九四 | 丰其蔀,位未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
《小过》之九四 | 弗过遇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 |
2.3、五爻
卦名 | 爻辞 |
---|---|
《履》之九五 | 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
《大壮》之六五 | 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
《兑》之九五 | 孚于剥,位正当也。 |
《中孚》之九五 | 有孚挛如,位正当也。 |
《否》之九五 | 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
2.4、六爻
卦名 | 爻辞 |
---|---|
《需》之上六 | 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
3、关于《需》卦上六的『虽不当位』的问题探讨
根据“当位”、“不当位”、“位当”、“位不当”、”未当位“等辞做统计,大多数都是讨论“爻的阴阳”与“位”是否匹配,唯独此爻是特例,此爻阴居阴位,按照固定的手法去讨论,这里的“不当位”是矛盾的。
此爻本阴居阴位,与《易传》其他讨论“位”相迥异,其他爻大多数都是指『阴居阴位』『阴居阳位』『阳居阳位』『阳居阴位』,而此爻『阴居阴位』却有『虽不当位』的《象》曰,这一点很多人抱有不同的看法,但也有很多人未能注意到这一点,或者认为无关紧要。
3.1、以下是不同人的说法:
- 程颐曰: 不当位,谓以阴而在上也。爻以六居阴为所安,象复尽其义,明阴宜在下而居上为不当位也。然能敬慎以自处,则阳不能陵,终得其吉。虽不当位,而未至于大失也。
- 王弼曰: 处无位之地。通常初上为无位之地,这里的虽不当位,理解为无位之地。
- 高岛吞象曰: 盖不当位与位不当,其义稍异。不当位者,本非正不正之谓也,故《需》之上六,以阴居阴,虽得正者,尚有不当位之称。位者谓五之君位也。『不当位』指的是『不当君主之位』。点击查看高岛吞象解读
- 近代王念孙、高亨曰: 『虽』应该做『唯』;『不』应该做『丌』(其);从古文字形来看,很有可能古人抄录的时候『丌』字和『不』字混淆了,『唯』和『虽』字混淆,所以『虽不当位』应当做『唯其当位』,修改过来以后『主人敬客,恰当其位,唯其当位,不为大失』。
- 《周易折中》蔡氏清曰: 『虽不当位』,谓其阴居险极,正与困上六『困于葛藟』未当也一般。
- 其他观点: 乘刚逆位。
3.2、 程颐论据不足
首先,程颐的大致意思和『乘刚逆位』的思想是一致的,都是阴不适宜居在上,但是这并不是通例,很明显理由不充分,为何其它上六没有这样的象曰?所以李光地在《周易折中》里这样描写『以阴居上,是为当位。言不当位,未详』,表明李光地也并没有认同程颐这一观点。
3.3、 王弼观点逻辑谬误
摘自系辞传:《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 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 ,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耶?
王弼之说,这种情况通常被称为“循环论证”或“先定结论的论证”。循环论证是一种逻辑上的谬误,其中用来证明论题的论据或理由本身的真实性要依靠论题来证明。换句话说,这种论证方式试图通过假定结论的正确性来证明结论的正确性,从而形成了一个逻辑上的闭环。
王弼的观点看似据《系辞传》讨论了『二与四同功而异位』、『三与五同功而异位』,而上爻和初爻以『初难知,上易知,本末也』来解释,没有说“位”就当『无位之地』,这显然有点臆想。
而且从统计和比例看,初爻《象》曰里确实没有讨论“位”的,上爻唯独《需》卦讨论了『虽不当位』。但是《系辞传》有说『二与四同功而异位』,统计里二爻却没有讨论“位”,很显然这种引用和统计,并不能完全解释这一问题,而且孔夫子做《传》,他是很注重“位”尊卑的,如果上爻初爻真的『无位之地』他一定会点明这一点。
我们是从统计《象》曰里哪些爻讨论了“位”,以及根据《系辞传》综合来分析得出一个观点是『初上无位』,这本身是选择性的忽略了《需卦》上爻。现在又依此来反向证明《需卦》为何说『虽不当位』,这是显然是一种逻辑上的谬误。在学术研究的过程当中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3.4、 王念孙、高亨观点过于激进,缺乏有力的考古证据
近代王念孙、高亨的观点是,认为是字体摘抄错误,其原本截图内容如下:
那么要想证明王念孙的观点是否具有参考价值,我们需要把大篆的字体拿来对比,看两者可能性。
1、这是大篆的《其》字
2、《亓》是《其》字异体,同一个意思,这是大篆《亓》字多项对比
3、这是甲骨文的《不》字
4、其、亓、不,对比,字形确实很像:
5、对比(虽)和(唯)两者也非常接近。
这两位当代学者认为,『虽不当位』在其他处出现过,所以抄录的时候抄写者可能认为是一样的,所以就直接这么去写了,而且这两位学者给出了可能得解释。
总体来说这种抄错字的可能性确实存在,比如《帛书易》和现行版本的《周易》字词就有很大的差别,但是主旨意思都不会相差太大。但是古人的文字各种写法并不统一,这里的资料图也是挑的几个字形接近的,也有不相近的写法,或者书法写的不一致的也有,两个字同时抄录错的可能性确实很低,这种直接认为是抄录错误还有待更多的证据证明这一点,当下武断的这么认为,这显然有点太激进!
3.5、关于高岛吞象的『不当位』为『不当君位』论
高岛吞象人为『不当位』与『位不当』其义稍异。『不当位』者,本非正不正之谓也,故《需》之上六,以阴居阴,虽得正者,尚有『不当位』之称。位者谓五之君位也。(为了接下来讨论的方便,我们把偶数位是阴爻、奇数为位阳爻的叫做正; 反之叫做不正;简写为“正不正”)
将高岛吞象观点里的“辞”意,划分为两组,如下:
词汇 | 解释 |
---|---|
位当、位不当、当位 | 爻的阴阳和六个位置正不正 |
不当位 | 不当君主之位,也就是五爻 |
1、出现『不当位』的地方,“不当君位”的地方如下:
卦名 | 出现位置 | 内容 | 所指爻和关系 |
---|---|---|---|
《需》 | 上六《象》 | 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 |
《噬嗑》 | 《彖》 | 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 指:六五阴居阳位(君) |
《困》 | 九四《象》 | 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
经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得知,如果『位不当』和『不当位』其义稍异,那么很容易联想到(位当=>位不当)是一对,(当位=>不当位)是一对,你不能讨论『不当位』的时候认为它是"不当君主位",而讨论『当位』的时候又认为”正不正“; 或者『不当位』是“不当君位”,近义词『未当位』是讨论“正不正“; 这很显然值得继续挖掘探讨。
2、下面是罗列出现『当位』的地方:
卦名 | 爻辞 |
---|---|
《贲》之六四 | 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
《蹇》之六四 | 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
3、下面是罗列出现近义词『未当位』的地方:
卦名 | 爻辞 |
---|---|
《解》之九四 | 解而拇,未当位也。 |
总结:很显然『不当位』的对立词『当位』不是指君位; 同样『不当位』的近义词『未当位』也不是指君位; 那么这样一来就可以认为高岛吞象的论点可能存在局限,未能全明大义,非易之通例。
3.6、 蔡清『阴居极险』论
『阴居极险』论,站长极为认同,展开来说,其实际上是以象来论,《需》卦上六为坎,坎为险,所以上六阴居坎险之极。
爻辞和象曰,是从卦象代表的含义和爻位代表的含义而来,而孔夫子作《象》时,不拘于固定的“位”所代表的含义,而是从整体去考虑,是脱离固定研究手法,直指道理和实际。这里的“不当位”是从坎象而来,是居坎象之极,下三阳为“不速之客”,居坎险之地,又遇刚暴的三阳(乾),是危之极,是所处的位置不当,所以象曰“虽不当位”意思是“虽处不恰当的位置”,而非指“爻的阴阳”与“位”是否匹配。
有点类似于夬卦上六爻,五阳决一阴。上六:『无号,终有凶。』;《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举个例子,老师给你一个位置编号,你坐在第一排第一个,这是你坐在了自己的位置,叫做位正。可是这天这个位置上的吊灯坏了,随时可能掉下来,你还坐在这个位置是否是『所处不当之位』呢?一个以编号论位,一个以实际情况整体讨论,所以不可不察。
每一个爻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和其它爻有联系的。一个爻的吉凶不是单从自身而言,而是和周遭的爻形成的局面而言。易的道理是以形会意,用简单的符号组合来阐述蕴含的道理,阴阳符号和六位是固定的,是具象化的形体,如果呆板的拘泥于手法,就是把《易》完全学成了“形而下”。
但是每一种观点都能代表一种可能性,还是应该以包容的态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各家观点是拓充思维的一种形式,都可备做一解。
3.7 (附录)关于需卦上六爻《敬之》,危险之地的警醒
《诗经·敬之》: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
译文:要警戒要警戒,上天监察最明显,保持天命真困难。不要说天高高在上,每天监视着下界,人世间它看得最分明。我虽年幼初登基,聪明戒慎莫放弃。只要天天有进步,学问就会很光明。群臣辅我担大任,示我治国好德行。
《诗经》相传为孔子编订,所以引用更加有说服力。按《诗经》注解云,敬:通“儆”,警戒。之:语气词。 同类词语比如“杀鸡儆猴”、“以儆效尤”、“惩一儆百”、“惩一儆众”...都体现了警戒、告诫的意味。
这些道理无非就是一个核心,上爻面对“不速之客三人来”应该戒备,警戒。与通俗理解的“敬之”为“尊敬谨慎”相比,言辞更加严厉和迫切,强调了警觉的紧迫性和严肃性。(2024年3月10日,河北邯郸三名初中生杀害同学一案曝光,曾为受害人占卜得此爻)。
4、《小象传》里的君位(中位)
卦名 | 爻辞 | 备注 |
---|---|---|
《比》之九五 | 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 |
《随》之九五 | 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 |
《萃》之九五 | 萃有位,志未光也。 | 爻辞里的(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
《归妹》之六五 | 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 | 中位 |
《巽》之九五 | 九五之吉,位中正也。 | |
《涣》之九五 | 王居无咎,正位也。 | |
《节》之九五 | 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
5、《小象传》里的得位(得位乘时)
卦名 | 彖辞、爻辞 | 备注 |
---|---|---|
《旅》之九四 | 爻辞: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 往而求利见而未得位,所以旅居于处所。 |
《渐》 | 卦辞: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 女归吉指女子婚嫁,为最终归宿,以渐进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