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历朝历代易学家汇总

本篇汇集历朝历代的易学大师,他们是古代医学界的权威,根据各个朝代的易学主张能够清晰的看出易学发展,是学习周易的得力参考,由于历史资料原因,仍有很多易学家有待补充,后续持续更新。 国学大师南怀瑾

春秋及以前

  • 伏羲:传说中八卦的创始人,是易学最早的源头。
  • 周文王:据传对《易经》进行了整理和注释,创作了卦辞。
  • 孔子:对《易经》有深入研究,著有《易传》,将易学与儒家思想结合。

西汉

  • 田何:西汉初期的《易》学大师,其学派迅速兴盛,对《易》的传授有重要影响。
  • 杨何:田何的学生,武帝时期的“五经博士”之一,对《易》学有重要贡献。
  • 丁宽:《易》学大师,对《易》的传播有显著影响。
  • 施雠:田何的学生,宣帝时期的《易》学博士,对《易》学有重要发展。
  • 孟喜:提出“卦气”说,对《易》学中的象数观念有重要发展。
  • 梁丘贺:田何的学生,对《易》学有显著贡献。
  • 京房:提出“纳甲”、“纳支”、“八宫”、“卦气”等说,是西汉今文象数《易》学体系的代表人物。

东汉

  • 马融:《易》学大师,对《费氏易》作传,对古文《易》学有重要贡献。
  • 郑玄:遍注群经,对《易》学有集大成的贡献,其《易》学著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 荀爽:东汉后期传《费氏易》的重要人物,对古文《易》学的传播有显著影响。

三国时期易学家汇总

  • 王弼:魏国著名易学家,以老庄玄学解易,开创了义理易学的新风。他的易学思想强调《周易》所包含的义理,摒弃汉儒实异说,谶纬说,恢复先秦儒家说《易》的本旨。著有《周易注》等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
  • 虞翻:三国时期吴国经学家,精于易学,发展了荀爽的刚柔升降说,将卦气说引向卦变说,以卦变说解释《周易》经传。他的易学将汉易引向了极其复杂的解易之路,著有《易注》等,对后世易学有较大影响 。
  • 诸葛亮:蜀汉政治家、军事家,通晓兵法,据传其知晓黄帝所作之兵家八阵法,并根据伏羲八卦推演成八阵图。其军事思想、为将之道、用兵之计等,亦多与《易经》相通 。
  • 陆绩:吴国学者,天文学家,精通《周易》,曾为《京氏易传》作注,将易学应用于星历算数之学 。
  • 管辂:魏国术数名家,明晓《周易》,尤善卜筮,继承了汉易中神秘主义传统,以《周易》为占筮之术 。
  • 荀融:魏国学者,象数派易学家,继承了荀爽易学的传统,讲互体、卦气、卦变等 。
  • 阮籍:魏国玄学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典籍,采用取义说解释各卦 。
  • 何晏:魏国玄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创始者之一,曾著有《周易》批注,已佚 。
  • 钟会:三国时期魏国的学者,对《易经》有研究,但具体贡献不详。
  • 管辂:三国时期魏国的术数家,擅长卜筮,对《易经》有深入研究,其易学思想与实践在当时有较大影响。
  • 姚信:三国时期吴国的学者,著有《周易注》等作品,对易学有贡献。
  • 严畯:三国时期吴国的学者,著有《孝经传》等,对易学也有研究。
  •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的学者,对《易经》有研究,著有《浑天仪说》等,对天文历算有贡献。
  • 王肃:三国时期魏国的学者,著有《易注》等,对易学有贡献。
  • 姚信:著有《周易注》,对易学有贡献。
  • 蜀才:著有《易注》,对易学有研究。
  • 翟元:著有《易义》,对易学有阐释。
  • 王肃:著有《周易注》,对易学有深入研究,其易学思想体系对后世有影响。
  • 董遇:著有《易注》,对易学有贡献。
  • 何晏:著有《周易》批注,对易学有研究,其易学思想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 向秀:著有《易义》,对易学有阐释。

晋朝时期易学家汇总

  • 葛洪:东晋时期的道士、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科学家。他著有《抱朴子内外篇》,在易学方面也有研究,但以道教和炼丹术更为知名。
  • 范宁:东晋时期的经学家,著有《易谷梁传集解》,对易学有深入研究。
  • 韩伯:东晋时期的易学家,著有《易义》,对易学有独到见解。
  • 张湛:东晋时期的易学家,著有《易集解》,对易学有研究。
  • 殷仲堪:东晋时期的易学家,著有《周易音》,对易学有研究。

南北朝易学家汇总

  • 干宝:东晋时期的史学家、经学家,著有《周易注》等,对易学有深入研究,其易学思想在当时有一定影响 。
  • 韩康伯:东晋时期的易学家,发展了王弼易学,进一步排斥汉易中的象数之学,追求象数背后的义理 。
  • 郭璞:东晋时期的学者、文学家,精通易学,著有《洞林》等,以易学应用于卜筮之术 。
  • 刘勰:南朝梁的文学家,其《文心雕龙》与《周易》关系密切,可称易学家 。
  • 梁武帝(萧衍):南朝梁的建立者,玄学派易学的代表人物,著有《周易大义》等,以虚无解释《周易》的最高原理 。
  • 张讥:南朝梁陈经学家,易学大师,其易学本于郑玄,对《说卦》文有独特解释 。
  • 卫元嵩:北朝北周术数名家,著有《元包》等,对易学有研究 。

隋朝易学家汇总

  • 刘炫:隋朝经学家,对《周易》有深入研究,著有《周易注》,其易学思想在当时有一定影响。
  • 刘焯:隋朝天文学家、数学家,曾制定《皇极历》,对易学也有研究,其易学思想与天文历算相结合。
  • 萧吉:隋朝学者,以星历学知名,著有《五行大义》,对易学中的五行思想有所阐述。
  • 王通:隋末大儒,思想家,提倡儒道佛三教应该共同相处,著有《文中子中说》,其学说对后来宋代的程朱理学影响深远。

唐朝易学家汇总

  • 孔颖达:唐代经学家,对《周易》有精深研究,其易学观点包括义象兼采、易理备包有无、乾坤二元论以及太极说。主要著作有《周易正义》、《周易正义序》 。
  • 一行(683-727):唐朝高僧,天文学家,精通天文历法,并善于吸收汉易中的合理成分,引用卦气说来解说历法。曾推《周易》大衍之数,改撰《开元大衍历经》 。
  • 李淳风(602-670):唐代天文学家、数学家,编写了《晋书》、《隋书》中的《天文志》和《律历志》,又为《九章算术》、《海岛算经》等作过注释。传说《推背图》就是他和袁天罡合著的一本预测“天书” 。
  • 袁天罡:唐代易学数术高人,与李淳风并称,深为唐太宗李世民所重用,传说《推背图》就是他和李淳风合著 。
  • 李鼎祚:唐代经学家,以经述称名于当时,为唐代提倡汉易象数文学的代表,撰成《周易集解》 。
  • 李通玄(633-730):唐朝佛学家,以《周易》解说佛教华严宗的教义 。
  • 孙思邈(581-682):唐代医学家,注重医易关系,提出“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的著名论点,善用《周易》盈虚消息理论来阐述修身防病治病的道理 。
  • 崔憬:唐代易学家,生活年代在孔颖达之后,其易学可说是从汉易转向宋易之先驱,著作有《易控玄》 。
  • 李虚中(762-813):唐代易学家,奠定了命理学的基础,以阴阳五行及天干地支为依据,配合人的出生年月日时,来推测人的吉凶贵贱 。
  • 杨筠松:唐代风水宗师,精堪舆术,其风水理论著作方面据《人子须知》载,杨公著书有:《疑龙经》、《撼龙经》等 。

宋朝易学家汇总

  • 邵雍:北宋五子之一,以象数易学著称,著有《皇极经世书》等,其易学思想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 周敦颐:北宋五子之一,理学开山鼻祖,著有《太极图说》等,其易学思想强调太极和无极的概念。
  • 程颢:北宋五子之一,与其弟程颐并称“二程”,共同发展了理学,对易学也有深入研究。
  • 程颐:北宋五子之一,与兄长程颢并称“二程”,著有《周易程氏传》,其易学思想对后世理学有深远影响。
  • 张载:北宋五子之一,关学创始人,著有《正蒙》、《横渠易说》等,其易学思想强调气本论。
  •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对易学有研究,著有《易义》等,其易学思想与政治实践相结合。
  •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对易学有研究,著有《易童子问》等,其易学思想倾向于义理。
  • 司马光:北宋史学家、政治家,著有《温公易说》等,其易学思想与史学研究相结合。
  •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对易学有研究,著有《洪范传》等,其易学思想与变法思想相联系。
  •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对易学有研究,著有《东坡易传》等,其易学思想多有创新。
  • 苏辙:北宋文学家,苏轼之弟,对易学有研究,著有《颍滨易传》等。
  • 朱熹:南宋理学家,易学大师,著有《周易本义》等,其易学思想集宋学之大成,对后世影响极大。
  • 陆九渊:南宋哲学家,心学创始人之一,对易学有研究,著有《象山易传》等。
  • 杨万里:南宋诗人,易学家,著有《诚斋易传》等,其易学思想与文学创作相结合。

元朝易学家汇总

  • 许衡:元代理学家,易学义理与象数兼综,对程朱易学有继承与发展,其易学开始于王弼易学,后又程颐易学,再又朱熹易学,体现出一种对义理易学与先天象数易学的综合创新。
  • 吴澄:元代理学家,易学用力颇深,取得较大成就,其易学思想与朱熹易学有密切关联,对朱熹《易学启蒙》《周易本义》的解读与诠释是核心内容。
  • 刘因:元代理学家,对象数易学尤其是对图书易学的推重,对整个元代兴盛的图书象数之学有助推之功。
  • 鲍恂:元代理学家,吴澄弟子,继承了吴澄的易学,对朱熹易学做了提纲挈领的解说。
  • 王申子:元代易学家,著有《大易缉说》,其易学汇通象数与义理,推动了图书之学的发展,丰富和完善了朱熹之学。
  • 丁易东:元代易学家,以易象为核心,以易图为线索,从象数学的角度来解读和解释《周易》经传,是元代易学家群体中比较有特色的。
  • 黄泽:元代易学家,提倡立足于《易》之本,因象以明理,于象数易学和义理易学皆有发挥,关注象学本源。
  • 胡方平:元代朱子后学,通过朱子及后学诸家之说,对《易学启蒙》中的象数易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说。
  • 熊禾:元代朱子后学,以阴阳进退之理以明卦画阴阳之进退,对朱子易学的传播做了很大贡献。
  • 熊良辅:元代朱子后学,旨在羽翼《周易本义》,有集合众说、保存散佚文献之功绩。
  • 胡一桂:元代朱子后学,易学思想基本避免了对朱子易学本来面目和思想精义的遮蔽和歪曲,对明代官方易学形成有着重大影响。
  • 胡炳文:元代朱子后学,坚守朱熹易学,在儒家视野下诠释、理解《周易》,在注《易》过程中折射而出的充满忧患精神的人文品格。
  • 董真卿:元代朱子后学,会通程朱易学的代表人物,由《周易会通》对明代官学《周易大全》编纂的影响可见其书本身之价值与意义。

明朝易学家汇总

  • 朱升:元末明初学者,精于经学,著有《周易旁注图说》。
  • 梁寅:元末明初学者,学者称为梁五经,著有《周易参义》等。
  • 刘基(刘伯温):元末明初学者,政治家、文学家,以易学数术为朱元璋出谋划策,著有《周易旁注图说》。
  • 来知德:明代易学家,主张“理、气、象、数”四者的统一,著有《周易来注来瞿唐先生圆图》等。
  • 张介宾:明医学家,易学家,著有《类经》等。
  • 陆梦龙:明代会稽人,论《易》颇融会宋儒诸说,著有《易》。
  • 卓尔康:明代仁和人,附会河洛,推衍奇偶,著有《易学残本》等。
  • 喻国人:明代易学家,著有《周易辨正》等。
  • 杨向春:明朝易学家、术数大师,著有《皇极经世心易发微》等。
  • 张居正:明代政治家、改革家,对《周易》有深入研究,其易学思想对改革运动有影响。

清朝易学家汇总

  • 黄宗羲: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易学家,著有《易学象数论》等,对易学有深入研究。
  • 方以智:明末清初哲学家、易学家、科学家,著有《易余》、《物理小识》等,对易学有独到见解。
  •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易学家,著有《周易外传》、《周易内传》等,其易学思想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 胡煦:清代易学家、医学家,著有《周易函书》等,专攻象数之学,精通易占。
  • 焦循: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易学家,著有《易章句》和《易图略》等,主张“以数理明易道”。
  • 尚秉和:清末民初易学家、卜筮学家,著有《周易尚氏学》等,以象数之学为基础,注重实用和实践。
  • 李光地:清代易学家、政治家,著有《周易折中》等,主张“以义理解易”,从义理角度阐发易经内涵。
  • 魏源:清代思想家、政治家、易学家,著有《古微堂集》等,注重实用和实践,将易经思想应用于社会改革。
  • 章学诚:清代史学家、易学家,著有《文史通义》等,对易学有研究。
  • 纪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参与编纂《四库全书》,对易学有贡献。
  • 张惠言:清代经学家、易学家,著有《周易虞氏义》等,专攻虞翻易学。
  • 惠栋:清代经学家,著有《易汉学》等,全面恢复汉易之大义。
  • 王引之:清代学者,著有《经义述闻》等,专以文字训诂解《易》。
  • 俞樾:清代学者,著有《周易互卦扈言》等,继承和发展了汉易象数易学。
  • 杭辛斋:晚清易学家,著有《易楔》等,融通古今易学象数和西方哲学,建立新象数易学体系。

相关阅读推荐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