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周易零基础入门:5个必学步骤一点就会 | 易经新手必看

《周易》作为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向来位列 “五经” 之首,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政治智慧和人生道理,被赞誉为 “宇宙代数学”,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 周易八卦解锁人生智慧的八大密码

一、周易的魅力与入门挑战

从哲学角度看,《周易》是充满辩证智慧的哲学著作,其最有名的哲学命题 “一阴一阳之谓道”,将阴阳作为哲学体系的中心范畴,强调事物的变化发展源于内部的矛盾性。它反对形而上学世界观,鼓励人们树立 “自强不息” 的人生哲学,在变化中积极作为。

在政治方面,《周易》对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强调国家统一,反对分散割据,提倡 “万国咸宁”,主张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以安定人民生活、促进物资交流。同时,《周易》有浓厚的民本思想,要求君主 “聚人”“安民”,重视法治,赏罚严明。

然而,对于新手来说,入门周易面临着诸多困惑。一方面,《周易》高深莫测,连孔子这样的大思想家都感叹其高深与神奇,学《易》“韦编三绝”。另一方面,《周易》成书早,“人更三圣,世历三古”,其形成体现了一个发展的过程。从伏羲的先天八卦到周文王的六十四卦及卦辞,再到孔子的《易传》,其发展历经漫长岁月。由于成书时间早,文字晦涩难懂,且承载的信息量少,使得新手难以理解其内在含义。此外,新手还面临着众多体系和占卜方法的选择困惑,如五行、天干地支、八卦之间的关系不明,六爻、六壬、梅花易数等占卜方法不知如何选择等问题。新手入门周易,需要克服这些挑战,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新手入门的关键步骤

(一)准备期的重要性

在新手学习《周易》之前,准备期至关重要。《周易》的卦象如同一个个神秘的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内涵。新手应以轻松的心态,如同探索一个未知的宝藏般,去了解卦象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对卦象的了解,就如同掌握一门新语言中的必要单词,而对易学中相关术语等常识的了解,则相当于理解这门语言的语法规则。只有做好这两方面的准备,才能顺利开启对卦象以及《周易》整体的阅读理解之旅。然而,卦象的熟悉乃至记忆过程并非易事,几乎没有捷径可走。相对而言,可以借鉴的经验有两点:一是利用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这句口诀,结合图像,牢记八卦的卦象;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上下卦的卦名以及它们的基本取象组合方式,来记忆六十四卦。例如家人卦,上卦为巽,下卦为离,巽的基本象是风,组合起来便是 “上巽下离风火家人”。这种方法就如同记化学方程式,先记名称,再通过名称反应出图像,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读《说卦传》的意义

《说卦传》在新手学习《周易》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构成《周易》的卦象,是一套古老的符号文字,其内涵极为丰富。就如同在纸上随意画一条竖线,它可以根据不同的心境代表不同的事物,如一个人、一支笔、一棵树等。《周易》的卦象在转化为文字时,会出现众多取象,同一个卦象可以代表不同的事物,如一头羊、一张嘴等。这些取象是连接卦象和系辞的桥梁,系辞之所以读起来古怪,很大原因在于它是通过这些取象来描述卦象的。如果不了解卦的取象,就很难读懂《周易》。《说卦传》所写的内容,就是各种卦象最基本、最常用的取象方法。因此,在正式阅读《周易》之初,新手应当从《说卦传》入手,理解这些取象方法,就如同掌握了理解系辞的钥匙,为深入学习《周易》打开大门。

(三)读《系辞传》的价值

《系辞传》分上下两个部分,是孔子所撰《易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古籍。在《系辞传》中,孔子表面上系统阐述了与《周易》有关的种种基本原理和哲学思想,实际上也是对其自身世界观、宇宙观、性命观的系统阐发。子贡曾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这说明孔子在日常中极少讨论形而上的问题,而《周易》为其提供了一个系统框架,使他可以对这些内容进行诠释。对于新手来说,学习《周易》最忌讳过早转向占卜,进而执迷其中,劳而无功。《周易》的义理难以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多数人从前往后顺序阅读,而《系辞传》通常列在六十四卦的解读之后。这样,人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单独的卦,难以形成系统,自然难以理解和应用。反之,如果先读《系辞传》,就能在整体上对《周易》的义理有系统的了解和把握。再来读某一卦时,不仅会因为熟悉了其中的思维方法而更加顺畅,还会因为站在系统的高度,俯视具体内容而更见其深刻与透彻。所以,新手学易应当先读《系辞传》,再读针对各卦的解读。

(四)绕过乾坤二卦的策略

乾坤两卦在《周易》的六十四卦解读中具有特殊地位。乾坤两卦中包含了所有位置上的阴爻和阳爻,其作用相当于一部字典。在其他六十二卦中的每一爻的解读,原则上都可以从这两卦中找到渊源。因此,这两卦既无疑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无疑是最复杂的。按照通行的卦序,乾坤两卦排在六十四卦之首。但对于新手来说,直接阅读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通常会被它们巨大的信息量冲击得铩羽而归。所以,建议新手先绕过它们,从第三、第四卦开始读起。因为在每一卦的解读中,都会或多或少涉及到乾坤两卦的内容。待到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再回过头来读乾坤两卦,就会事半功倍。

(五)探索卦象的变易和逻辑关系

理解卦象中的变易和逻辑关系,是新手深入学习《周易》的关键。虽然孔子所做《易传》对后世理解《周易》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孔子通过《序卦传》确定了六十四卦的卦序,也给后世解易者造成了误导,为后世之人理解和应用《周易》设置了最大的障碍。通过对卦象变易和逻辑关系的探索,新手可以更好地理解《周易》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例如,在卦象的变易过程中,可以看到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此消彼长,反映了自然万物和人类社会中各种事物的基本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卦变,如复卦演变出师卦和豫卦的过程,可以体会到变易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这个过程中,新手可以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变易的规律,体会上古先哲们的治国之道和管理之术。

三、五行生克与周易入门

(一)五行生克关系基础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反气逆行,相互制约。这种生克关系为周易入门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在周易中,五行生克被广泛应用于卦象的分析和解读。例如,乾卦属金,坤卦属土,乾为天,坤为地,天地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五行生克来解释。金生水,土生金,乾卦和坤卦之间存在着相生的关系,这种关系也反映了天地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二)五行生克与吉凶对应

五行生克与现实吉凶有着具体的对应关系。在八字论命中,五行生克关系被用来分析人的命运和运势。例如,主生为吉,即旺而有泄为吉。旺木遇火,木火通明;旺火遇土,焰炫不烈;旺土遇金,孕育万物;旺金遇水,刚柔相济;旺水遇木,其势流畅。受生为吉,即弱而有生为吉。弱木遇水,方得长生;弱水旺金,源流不断;弱金遇土,更显金贵;弱土遇火,生生不息;弱火遇木,光彩夺目。主生为凶,即弱而遇泄为凶。水能生木,木多水干;木能生火,火多要焚;火能生土,土多火晦;土能生金,金多土虚;金能生水,水多金沉。受生为凶,即旺而受生为凶。木赖水生,水多木浮;水赖金生,金多水浊;金赖土生,土多金埋;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赖木生,木多火塞。在周易入门中,了解五行生克与吉凶的对应关系,可以帮助新手更好地理解卦象的含义和预测未来的运势。例如,在某个卦象中,如果出现了五行相生的情况,那么这个卦象可能预示着吉祥和顺利;如果出现了五行相克的情况,那么这个卦象可能预示着不吉利和困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五行生克与吉凶的对应关系并不是绝对的,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四、周易的历史演变与内涵

(一)三部易经的发展

《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被合称为 “三易”。据记载,《连山易》为炎帝时代的易书,以 “连山” 为号,炎帝也被称为 “连山氏”。《归藏易》则是黄帝时代的易书,黄帝也被称作 “归藏氏”。《周易》作为流传至今的宝贵财富,是在周代所著,其 “周” 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指朝代名,即周朝、周代;二说是指周地,周在部族时期居住活动的地方,以岐阳为中心,也就是现在的陕西省岐山县。从内容上看,《连山易》和《归藏易》现已失传,很难追溯更多细节。而《周易》实乃中国乃至全世界最早期的哲学书籍之一,它所表述的是宇宙万物之间普遍存在的双边关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以及各卦对应的卦辞和爻辞所蕴含的独特智慧。《周易》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是周文王在羑里坐牢的时候演绎出来的成果。书中用阳爻 “―” 和阴爻 “--” 三个或者六个一组拼成卦象,是阴阳之道的生动体现。

(二)三圣与周易的发展

伏羲被传为《易经》的最早创造者,他观察天地万物的变化,领悟到自然界的规律,创造了最初的八卦。八卦分别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每一卦由三爻组成,爻分阴爻和阳爻,象征着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伏羲画卦奠定了《易经》的基础,八卦不仅用于占卜,更成为古代哲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文王对《易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商朝末年,周文王姬昌被囚禁在羑里,在这段艰难的岁月中,他潜心研究伏羲八卦,并在其基础上演绎出了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爻组成,形成了更加复杂和完备的卦象体系。周文王不仅演绎了六十四卦,还为每一卦配以卦辞和爻辞,进一步解释了卦象的意义和应用。

孔子在《易经》的传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孔子晚年对《易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注解,撰写了《十翼》,包括《彖传》《象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七部分。孔子的注解不仅解释了《易经》的卦象和爻辞,还将其哲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易经》从占卜之书转变为一部哲学经典。

(三)“周”“易” 的深刻含义

关于 “周” 字的含义,历来存在争议,一般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指朝代名,即周朝、周代。从《连山易》和《归藏易》推理,夏有《连山易》,商有《归藏易》,周有《周易》。二是指周地,周在部族时期居住活动的地方。三是意为周普,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四是指周期、周环,代表周而复始的变易规律。综合来看,“周易” 之 “周”,指周部族、周代、周地的说法较为合理。

对于 “易” 字的含义,古人总结了三种,即简易、变易和不易。简易是指一阴一阳谓之道,真正的道是极其简单的。变易是指易虽然简单,一阴一阳,但变化无穷,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不易是指宇宙中的一切都有不同的变化,但也有不变的东西,人类的心情和人性基本不变。此外,“易” 还有其他说法,如 “易” 是蜥蜴,因蜥蜴可以变色,象征《易》重在变化;“易” 是日月,象征阴阳,代表日月交替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易” 是日出等。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总体而言,“易” 字在《周易》中有着丰富的内涵,代表了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

五、入门书籍的选择

(一)明确学习初衷

新手在决定学习《周易》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学习初衷。是对其哲学思想感兴趣,想要深入探究其中蕴含的人生智慧?还是期望通过学习《周易》掌握一些占卜预测之术?不同的学习目的将决定选择不同类型的入门书籍。如果是为了领略哲学魅力,那么应选择更侧重于义理阐释的书籍;若想学习占卜,则需要挑选与占卜方法相关的书籍。明确学习初衷,能让新手在众多的《周易》书籍中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入门读物,避免在学习过程中走弯路。

(二)纯易经类书籍推荐

  1. 《易经图典》:这本书以图像和解说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易经》内容,非常适合那些只需要初步了解《易经》的新手。其生动的图像能够帮助读者直观地理解卦象,文字解说也较为简洁易懂。不过,它不太适合想要深入学习并学以致用的读者。
  2. 南怀瑾的《易经杂说》:相比《易经图典》,这本书更加正规,具有一定的文化性和系统性。内容相对简单,适合入门。虽然南怀瑾的理论在一些易学钻研者眼中可能不被重视,但对于新手来说,这本书可以作为了解《易经》的一个良好开端。它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将《易经》的道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 曾仕强的《易经的智慧》:风格与南怀瑾的作品类似,也遭受过一些争议,但不失为《易经》入门的跳板书籍。曾仕强通过大量的生活案例来讲解《易经》,使抽象的哲学思想变得具体可感。对于那些对《易经》感到陌生的新手来说,这样的讲解方式能够帮助他们快速建立对《易经》的初步认识。

除了以上书籍,还有《周易概论》《周易全解》《周易译注》等,这些书籍深入讲解《易经》的内容,但离实际运用层面有一定距离。新手在阅读这些书籍之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学习初衷,以免花费大量时间却得不到预期的收获。

六、周易入门的心得与展望

(一)避免的误区

新手入门周易应避免以下几个常见误区。首先,避免望文生义、自以为是。许多初学者以为自己智慧很高,对易经的卦爻、辞义的解读常常自出胸臆,目空一切,这是最大的误区。易经作为一门古老的学问,有其固有的基础和方法,不能想怎么来就怎么来。其次,避免只顾文字,丢掉卦象。卦象、爻象是易经的灵魂,是本,卦爻辞是表。只留心卦爻辞的文字结构,而轻于 “易象” 的探究,会本末倒置。再者,避免现代观点,强行代入。易经是古人的思想募写,必须站在古人的社会背景才能合理解读,不能用现代人的观点和理念强行代入,否则会与该卦的 “本义” 相去甚远。然后,避免机械套用,顾此失彼。对于传统的研究方法,不能守着一种方法一成不变,要根据不同的卦象、卦名所要表述的主题,辩证地运用不同的方法。最后,避免空谈易理,没有实践。理论与实践要结合,多实践才能加深对易经的理解,做到 “活解活断”。

(二)正确心态和方法

新手学习周易应抱着正确的心态和方法。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急于求成,易经是一门深奥的学问,需要慢慢领悟和体会。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广泛阅读和研究各种不同的学说和观点,不要偏执于自己的兴趣和偏好。同时,要避免浮躁和盲从,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验证和鉴别各种观点的正确性。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基础的打牢,从准备期开始,认真了解卦象和相关基础知识,按照读《说卦传》《系辞传》、绕过乾坤二卦、探索卦象变易和逻辑关系的步骤逐步深入学习。

(三)展望未来学习之路

学习周易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新手在入门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各个卦象的具体含义和应用,结合历史典故、现实生活案例,更好地理解易经中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同时,可以尝试运用周易的原理进行占卜预测,但要保持理性和客观,不要过分迷信占卜结果。还可以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学习,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和讲座,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随着对周易的深入理解,相信新手们会在这个古老的智慧宝库中找到更多的启示和帮助,为自己的人生增添更多的精彩。

相关阅读推荐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