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道破天下第一爻《潜龙勿用》:来自上古的周易智慧

“潜龙勿用”出自《易经》的成语;

意思可以理解为:在事物或人发展的初期阶段,虽然具备潜力或才能,但由于力量尚弱小或时机未成熟,应暂时保持低调,不要轻举妄动,而应静待时机,厚积薄发。它强调了时机的重要性,以及在不利条件下保持耐心和冷静的必要性。

潜龙勿用

一、潜龙勿用来源

“潜龙勿用” 是《易经》乾卦初爻的爻辞。它意味着在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即使有一定的发展势头,但由于时机尚未成熟,应当小心谨慎,保持低调行事。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乾》卦所言 “六龙” 是对 “东宫苍龙” 星宿六个时位特征的概括,其中 “潜龙” 指的是秋分时节的龙宿星象。此时,龙星运行至太阳附近,与日同出同入,地上的人们难以观测到,就像龙隐匿起来一样。在马王堆帛书中,“潜龙” 作 “寝龙”,被解释为 “匿也”。

从人生的角度来看,“潜龙勿用” 告诫我们在刚刚起步或者处于弱势的时候,不要轻易显露自己的才能和野心。比如一个人在创业初期,对各方面情况还不了解,如果贸然行动,很容易出错,被人认为鲁莽、不稳重。所以,越是有本事的人,越懂得深藏不露,在时机未到之前,默默积累力量,等待最佳时机的到来。就像历史上的周文王,被囚于羑里时,他深知自己处于 “潜龙勿用” 的状态,在条件不成熟时,通过演《周易》自我鼓励、精心谋划,最终为兴周灭商奠定了基础。

二、潜龙勿用的具体表现

(一)不要轻易去用

一个人即使拥有一定的能力,也不应该轻易地去表现自己。在我们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或者面对一个新的事物时,对周围的情况往往缺乏全面的了解。如果贸然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很可能会因为对情况的误判而犯错,从而闹出笑话,给人留下鲁莽、不稳重的印象。

就如同在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上,我们可能对公司的文化、团队的协作方式以及业务的具体流程都还不太熟悉。此时,若急于表现自己的能力,提出一些未经深思熟虑的建议或者采取一些不恰当的行动,可能会引起同事的反感或者导致工作出现问题。据统计,大约有 70% 的职场新人在入职初期因为过于急切地表现自己而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挫折。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先观察、先倾听,在充分了解情况后再谨慎地行动。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还能让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时机,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优势。

(二)无用之用,以 “不用” 的心态去用

“潜龙勿用” 的最高境界在于拥有无用之用,以 “不用” 的心态去面对生活。当我们心中没有 “用” 的概念,没有刻意表现自己的欲望,完全以一种淡泊名利、无欲无求的心态去生活时,往往能够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

在这个境界中,我们虽然不刻意追求名利,但却心系天下,关心他人的福祉,愿意为了大众的利益而付出。这种看似 “无用” 的心态,实际上却有着巨大的 “用处”。它让我们摆脱了功利的束缚,拥有更加纯粹的心灵和高尚的道德品行。

古人云:“人到无求品自高。” 当我们心中没有贪求时,道德品行自然就会高尚起来。就像那些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们,他们不追求回报,只是出于对他人的关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行动。他们的行为看似 “无用”,却为社会带来了温暖和希望,成就了伟大的人生价值。

三、潜龙勿用在生活中的体现

(一)待时,韬光养晦

三国时期,司马懿面对曹爽的专权与谋害,选择诈病不出,在家研习兵法。尽管司马懿在朝中已深耕多年且有人支持,但他深知此时并非反击之时,于是装疯卖傻,等待时机。当诸葛亮北伐,曹爽不敌蜀军而不得不重用司马懿时,时机终于到来。司马懿在高平陵事变中惊险成功,为司马氏家族日后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刘备兵败后居于曹操旗下,在曹操煮酒论英雄时隐忍不发。面对曹操的试探,刘备列举多位豪杰,却被曹操一一否定,曹操直言天下英雄只有他与刘备。刘备深知自己此时势单力薄,若暴露野心必将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借雷电之声扔掉筷子,以掩饰自己的惊慌。后来刘备寻找机会脱离曹操,历经波折,最终成就一方霸业。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时机未到之时,应隐藏自己,韬光养晦,等待最佳时机的出现。

(二)待势,居易俟命

相传舜在历山耕种,所到之处皆兴起礼让之风。他在这个阶段默默劳作,积蓄能量。“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舜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在等待大势的到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积累自己的品德和才能,为日后成为一代圣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在生活中也应如此,当处于发展初期时,要脚踏实地,不断提升自己,为未来的机遇做好准备。等到大势所趋之时,我们便能顺势而为,成就一番事业。

(三)无为,遁世无闷

庄子一生学无所不窥,却向往自由,超然物外。他不为世俗所羁,视名利为浮云。庄子的这种态度正体现了 “潜龙勿用” 中无为而无不为的品质。当面对世事的纷扰时,庄子选择遁世无闷,乐意的事就施行,忧患的事就避开。他以一种淡泊宁静的心态看待人生,不被功名利禄所束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庄子的这种精神,当外界环境不利于我们发展时,不妨保持一种无为的心态,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行动。同时,我们也要像庄子一样,拥有坚定的内心信念,不随波逐流,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坚守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潜龙勿用的例子

(一)舜帝 —— 潜龙以孝显名天下

舜在年少时,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家庭中。父母顽嚣,偏爱小儿子象,对舜百般刁难。舜却毫无怨言,即使吃残羹剩饭,住破旧小屋,被父母驱使劳作到很晚,也依然尽心尽力地孝顺他们。当舜在耕地时因无法让父母高兴而仰天大哭,面对他人的误解,他表明自己的哭并非为劳苦,而是为不能让父母开心。舜的孝名远播,正如 “潜龙勿用” 之时,他一心一意做着本职之事,虽历经苦难,却如潜藏在水底的龙。舜在这个阶段不断积蓄力量,最终以大孝显名天下,为其日后的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王阳明 —— 潜龙苦练内功待时飞

王阳明因反对权臣被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功名尽毁,满腔抱负化为烟云。但他没有苦闷困顿,而是开堂授课,尽力帮助当地居民。在龙场艰苦的环境中,他读书不辍,日夜思索反省,最终在半夜顿悟,提出心即理的命题。王阳明深知在学问未成、事业未就、修养不足之前,应苦练内功,正如《易经》所言 “初九潜龙勿用”。他不浮躁,不急于表现自己,而是默默积累,等待时机。后来,阳明心学影响无数人,他也在时机成熟时一飞冲天。

(三)刘备 —— 潜龙蛰伏成就霸业

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却以贩履织席为生。他在乱世中不断寻找机会,历经波折。在涿县时,他好交结豪侠,虽年少但已显领导才能。后随邹靖讨伐黄巾,虽有战功却只封了个小小的安喜尉,还因朝廷清理长吏而弃官。他投奔公孙瓒,在平原相任上赢得民心,却又心系独立。他借救援北海、徐州之机,逐渐脱离公孙瓒,最终白得徐州。虽然后来被吕布夺了徐州,但他死皮赖脸讲和后又暗中积攒实力。刘备始终在等待时机,如潜龙般蛰伏,最终成就一方霸业。

(四)姜太公 —— 潜龙反其道而行之

姜太公钓鱼,鱼钩无饵。周文王好奇询问,引出后来的故事。姜太公心有治国之策,却在最初选择以与众不同的方式吸引周文王的注意。一般人钓鱼挂饵,姜太公反其道而行之,这种差异引发了周文王的好奇心。姜太公深知 “潜龙勿用” 并非不用,而是要在恰当的时候展示才华。他先以钓鱼之事引起关注,再与周文王一席长谈,展现才能,征服其心。

(五)诸葛亮 —— 潜龙待明主而出山

诸葛亮躬耕于南阳,虽有大才却不急于出山。他一边等待机会,一边当农夫,广交好友,让身边人知道自己的本事。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他耐心等待了 27 年。面对刘备的邀请,他也不像常人那样轻易答应,而是通过三次拒绝,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最终,他看中刘备的诚信和时机恰到好处,才出山相助。诸葛亮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 “潜龙勿用”,在时机未到之时,隐藏自己,等待明主,一旦时机成熟,便大展宏图。

五、潜龙勿用的哲学意义

(一)职场启示

《易经》乾卦第一爻 “潜龙勿用” 对职场新人有着深刻的启示。正如前文所提到的,乾卦的第一爻处于下卦的最低层,代表了人事物发展的初始阶段,就如同一个年轻人刚刚踏入社会进入一家公司做职场新人。这个时候,“潜龙勿用” 实际上是在提醒职场新人不要急于求表现。初入职场,社会阅历尚浅,学校里的那一套与社会上的这一套完全不同。正确的做法是先站稳脚跟,了解公司的文化和制度。公司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影响着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据统计,约有 80% 的成功企业都有明确且独特的企业文化,员工只有深入了解并融入其中,才能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同时,熟悉自己的工作职责,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从最脏最累的活干起,逐步积累经验。先和同事熟悉熟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研究表明,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能提高工作效率约 30%。对领导和同事做做人情把关系搞好,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把这些最基础的方面做到位,才是一个好的开始,后续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二)从低谷中崛起的智慧

当我们身处低谷时,“潜龙勿用” 告诉我们要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处境,找出问题的根源。低谷往往是我们成长和提升的最佳时机。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学习、思考,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比如,当我们失业或遭遇工作挫折时,可以参加各种培训课程,提升专业技能。据调查,在低谷期积极学习提升的人,有 70% 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保持冷静和理智,避免陷入消极的情绪中。学会韬光养晦,隐藏自己的锋芒和锐气。在低谷时,不要盲目行动或投机取巧,而是要谨慎选择自己的行动方向,评估风险和可能的后果。当我们的能力和实力足够强大时,再勇敢地迎接挑战,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但在挑战之前,一定要充分地准备和积累,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低谷中崛起,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阅读推荐

本站内容均属公共领域且标明来源,仅限用于个人研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